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华南沿海晚新生代玄武岩基本特征及其与构造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华南沿海晚新生代玄武岩喷发时代以上新世至晚更新世为主,其特征为多期次喷发且晚期火山碎屑物增多、火山活动有随时间而迁移的趋势、喷发型式由裂隙式向中心式发展。玄武岩以拉斑玄武岩系列为主,兼有碱性玄武岩系列及过渡系列,后二者含地幔岩包体及巨晶。玄武岩的物质来源于地幔岩的局部熔融;经历了分离结晶作用及同化混染作用。玄武岩岩石化学图解表明雷琼地区第三纪属陆内裂谷构造环境,第四纪裂谷闭合,在断陷区内产生陆相玄武岩喷发。闽东南地区玄武岩浆则沿大陆边缘平行的张性断裂系中喷出。  相似文献   

2.
阿尔金断裂以其典型的左行走滑形迹令世人瞩目,其活动过程分析对青藏高原隆升机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总结、归纳前人在该区的热年代学研究成果,并结合柴达木盆地构造、沉积特征,对阿尔金断裂中段的隆升过程作了系统的探讨.阿尔金断裂在中生代就曾活动过,随后进入较长的休眠期,在新生代期间随着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阿尔金断裂活化并相继发生了六次阶段性隆升,分别为:53-50 Ma、45-40 Ma、34-30 Ma、20-15 Ma、12-8 Ma、5 Ma至今.这与柴达木盆地内沉积事件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具体表现为岩性变粗、沉积速率加快、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以及同构造生长地层的发育.其新生代的活动可划分为两个阶段,早期构造变形表现为基底韧性剪切,导致柴西北缘基底发生倾斜,形成了阿尔金斜坡;晚期由于应力的不断积累使得该地区应力场发生了变化,表现为大规模地表走滑.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闽南粤东沿海地区NW向断裂构造与沉积建造、地貌特征、地形变、热震效应和地球物理特征等关系分析,确定本区的NW向断裂带是仅次于NE向的长乐—诏安断裂带的又一组活动性较强的断裂带。由于不同时期构造应力场的差异,使NW向断裂经历了张性(或张扭性)—压性(或压扭性)—张性(或张扭性)三次断裂性质的转变。晚第三纪以来,本区主要受菲律宾板块的挤压作用,应力方向由NW向转为NWW向,造成NW向断裂张裂性质的增强,火山喷发,中基性岩脉的侵入,地貌上表现为以断块作用为主的断块隆起和断陷盆地。并在收集各种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本区的有限模型,结果发现与NW向断裂构造的方向和性质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区域应力场方向为300°,而从节理统计,和震源机制及实测资料等求得的最新一期应力场分别为300°,280~300°及290~317°。从而说明本区的应力场是晚新生代应力场的继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重力资料为基础,对张家口盆地及邻区的重力场及断裂构造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研究认为,区内重力异常特征与区域构造特征一致,局部凹陷区以低值异常为主,隆起区为高值异常,研究区内基底起伏较大;张家口盆地断裂构造方向性明显,北西-北西西向的断裂占主导地位.盆地内断裂构造的发育受北西西向张家口-渤海构造带和北北东向山西断陷带的复合作用控制.  相似文献   

5.
利用平衡剖面技术,选取焉耆盆地博湖坳陷主干剖面进行恢复,分析了各构造阶段的构造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博湖坳陷经历了早侏罗世挤压坳陷盆地阶段、中晚侏罗世稳定沉降阶段、新生代山前盆地三个盆地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6.
现今琼东南盆地大地热流在空间上显示出一定的热流分布规律,盆地东部低热流区域基底偏刚性,而盆地高热流区域基底偏韧性。考虑基底性质(刚性和韧性)对琼东南盆地断裂组合发育的影响,开展了两组数值模拟。模拟结果显示,刚性基底的上覆地层呈铲状半地堑构造,发育不对称的单侧台阶状地堑,断陷一侧为缓坡,另一侧边界发育有坡度较大的正断层,断层数量较少,单一断层的断距较小;而韧性基底的上覆地层凹陷凸起间隔分布,凹陷内多发于次级断层,断层数量多,单一断层的断距较小。位于凹陷内部发育的2级和3级断层倾向还受到基底刚、韧性的影响,刚性基底上部凹陷内主要发育与伸展应力相同倾向的正倾向断层,韧性基底上部则发育多组倾向相反的断层。  相似文献   

7.
运用构造演化的观点,对豫西南中、新生代沉积盆地的形成和演经进行系统分析,总结了压剪裂陷、和性断裂和地壳坳陷三 盆方式,指出了盆地演化受成盆应力机制、地壳活动状况制约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对盆地沉积特征、岩相变化含矿性进行初步探讨。得出盆地性质和演化与地壳活动的性质密切相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张家口地区区域重力调查资料编图,系统探讨研究区内北西西向构造带、北北东构造带的地质构造背景及其与地震带分布的对应关系.认为区内地震活动受北西西向张家口-蓬莱构造带和北北东向山西断陷带的控制作用明显.新生代以来,在NEE-SWW向挤压,NNW-NNE向拉张应力作用下,NWW向张家口—蓬莱断裂带持续发育和活动.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该区地壳深部结构、地震活动等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汾渭盆地是经黄土堆积与河流冲积而成的.作为晋陕地堑系或环鄂尔多斯地堑系重要组成的汾渭地堑,与贝加尔裂谷系相似,不仅是亚洲大陆上位于一个褶皱弧和东西构造带之间的一种引人注目的构造现象,也是中国东部地质历史上一个独立的演化阶段.它是在中生代不同方向褶皱隆起背景下,在新生代晚期形成的一种扭转滑动地块.  相似文献   

10.
沙东南构造带是在渤海湾裂谷盆地背景上演化而来的,发育有3个面积较大的圈闭,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本文分别对研究区的构造演化特征、断裂期次划分及圈闭构造样式进行了详细研究,依据活动期次将断裂分为早期活动断裂、晚期活动断裂和长期活动断裂,指出长期活动断裂对该区成藏具有重要意义,从而为有利圈闭和油气藏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解析构造学纲要的指导下,结合笔者在显微构造地质学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实践,剖析了显微构造鉴定所能解决的解析构造学的科学问题,认为对于“构造的分期性和阶段性”、“表壳构造与深层次构造”等问题可发挥重要作用。教学体系方面,显微构造鉴定应分为光学显微构造地质学教学和电子显微构造地质学教学两个体系。结合实践提出了光学显微鉴定的循序渐进的实用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2.
将沉降史模拟技术应用于含煤盆地分析之中,通过提取综合柱状图属性数据,辅以钻孔资料,很好地弥补了煤田勘探资料不足,尤其钻孔揭露地层不全的情况,继而对大别山北麓北淮阳地区、太行山东麓邯-邢煤田及柴北缘含煤区进行沉降史反演.结果表明,自石炭纪以来,北淮阳地区整体沉降量最大,柴北缘最小,太行山东麓地区介于两者之间.盆地演化可划分为晚古生代(C-P)、中生代(J-K)和新生代(E-Q)3个阶段.其中,北淮阳地区和邯-邢地区以晚古生代快速沉降为主要特征,而柴北缘快速沉降则集中于中、新生代,并形成重要的侏罗纪含煤盆地.  相似文献   

13.
巴彦呼舒凹陷位于海拉尔盆地扎赉诺尔坳陷带的西南部,是一个孤立的呈北东向展布的二级构造单元,整体上为一个西断东超的箕状断陷.其基底呈“三洼两脊”的构造格局;盖层继承了基底的构造格局,在基底三个洼地上从南到北依次形成三个向斜,在三个凸起之上形成三个构造群.巴彦呼舒凹陷勘探和研究程度较低,但是其油气资源潜力很大.为此,对巴彦呼舒凹陷构造特征和演化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以便为以后的油气勘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汶川特大地震的构造背景是"两堑夹一垒".中生代以来,龙门山倒楔顺行,由地垒发展成横弯背斜;其东侧的正硬楔下降,仍然是地堑,形成了四川盆地;其西侧的正硬楔上部演化成软楔,软楔运动造山,形成了松潘-甘孜高原.伴随楔块运动,主要来自于四川盆地正硬楔底部的富含挥发组分的岩浆,在茶坪山、龙门山等背斜圈闭内大量聚集.当圈闭内的流体能够冲破盖层时,便发生隐爆,形成了5.12汶川特大地震和余震及其山崩地裂等地质现象.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索双壁波纹塑料管用作水井井壁管和滤水器安装井管时的轴向抗拉能力,本研究以PVC双壁波纹管加工成的双壁波纹管滤水器圆管和条板材料为研究对象、并对其管接头采用密封圈加固,螺钉加固,铁丝绑扎,管箍铁件连接四种不同加固方式,在万能拉力机上进行拉力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开有条形孔的管材的抗拉力明显低于末开孔的,开孔率越大,抗拉力越低;3个相同试件破坏时的拉力最大为3kN,最小为2.93kN,差值为0.07kN。相差不大;开孔率相同的板状试件.波纹糟中开孔的抗拉力较棱上开孔的高28%~63%;单纯承插连接,接头抗拉力太小,不能用于井管连接;螺钉加固,铁丝绑扎加固的接头抗拉力比较强,且成本低,管箍铁件加固抗拉力大,但成本高,故建议采用承插螺钉加固与铁丝绑扎加固用于浅井和中深井。管箍铁件加固用于深井。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教师的师生观与其专业发展阶段有关,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学教师,由于所处历史文化背景、自身的知识结构、教学经验和专业理论水平等条件的不同,其师生观具有差异性。研究结果显示:10-20年教龄的教师其师生观比较适应当前基础教育的需要,小教一级和小教高级教师的师生观比较新;中教高级教师的师生观较其他教师陈旧一些,大专学历的教师其师生观优于其他学历教师的师生观。中小学教师的教龄、职称、学历对其师生观具有不同程度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17.
Based on new high-resolution seismic profiles and existing structural and sedimentary results,a superposition de-formation model for Cenozoic Bachu Uplift of northwestern Tarim Basin,northwestern China is proposed. The model presents the idea that the Bachu Uplift suffered structure superposition deformation under the dual influences of the Cenozoic uplifting of Southern Tianshan and Western Kunlun orogen,northwestern China. In the end of the Eocene (early Himalayan movement),Bachu Uplift started to be formed with the uplifting of Western Kunlun,and extended NNW into the interior of Kalpin Uplift. In the end of the Miocene (middle Himalayan movement),Bachu Uplift suffered not only the NNW structure deformation caused by the Western Kunlun uplifting,but also the NE structure deformation caused by the Southern Tianshan uplifting,and the thrust front fault of Kalpin thrust system related to the Southern Tianshan orogen intrudes southeastward into the hinterland of Bachu Uplift and extends NNE from well Pi1 to Xiaohaizi reservoir and Gudongshan mountain,which resulted in the strata folded and denuded strongly. In the end of the Pliocene (late Himalayan movement),the impact of Southern Tianshan orogen decreased because of the stress released with the breakthrough upward of Kalpin fault extending NE,and Bachu Uplift suffered mainly the structure deformation extending NW-NNW caused by the uplifting of Western Kunlun orogen.  相似文献   

18.
陆游诗歌中“梦”意象出现的频率在宋代文坛上是首屈一指的。梦作为一种从白昼延续到黑夜的精神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的生存状态和心理需求。“梦”意象无疑为研究者探寻诗人溶注在意象中的情感流程、内心隐衷提供了—个独特的视角。陆游的记梦诗历来都是研究的焦点之一,但研究者大多缺乏全面统计和观照。文章主要考察了陆游诗词中记梦诗的具体篇目,钩沉了全部“梦”意象,统计并分析诗人人生旅途上不同时期梦意象的分布情况及其展现出的诗人对其生存境况和精神追求的态度。  相似文献   

19.
结合思茅河流域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以及农村生活污水特点,出较分析了不同分散型污水处理技术的优缺点,得出人工湿地和土地渗滤处理技术比较适合于目前思茅河流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