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播音创作主体(广播电视节目播音员、主持人)的姓名符号分为两种,即真名和播音名(播音名即播音员、主持人在一段时间内特意为播音创作所使用的化名)。一方面,对作品而言它是创作作品的署名;另一方面,它又是播音创作主体各种符号意义的集合。  相似文献   

2.
陈竹 《现代传播》2013,35(1):73-76
"播音感受"是播音主体(播音员、节目主持人)运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经语言(文字的、声音的)认知,产生并进行情感体验的心理现象。本文认为,播音感受由感受觉知、感受内容、感受指向、感受抑制等四要素构成,这四个要素对于播音感受都是必需的,缺一不可的。播音感受的四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其关系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3.
金重建 《新闻实践》2009,(10):78-78
播音"笑场",是指传播主体在播出平台前从事播音创作过程中发出笑声所形成的场效应.它包括与播出有关的和无关的两类笑声及其产生的传播效果,本文特指后一类.由于国内电台的播音一般在两人以上共同工作时,这种笑声对播音创作主体的思维干扰影响颇大,而近来由偶发的个别现象继而成为止不住的频发现象,就非常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4.
注意属心理学范畴,在广播电视语言传播过程中,传与受的两极都存在注意心理问题.从微观层面看,播音注意的客体是播音活动过程中,服从节目要求的主体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的诸要素;但从宏观层面看,播音注意的客体就是受众.遵循播音创作基本原理,即创作主体在创作过程中始终要有对象感,本文着重分析、研究传者达于受者的那一部分注意心理及两者注意心理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广告播音是播音创作形式中的一种,它需要有较强的语言基本功和表达技巧。笔者在基层广播电视台从事广告工作多年,在长期的实践中体会到,广告播音有其独特的技巧要求,它脱胎于传统的播音创作形式,要求播音员客观准确地把握并运用一些特殊的技巧和手法来表达强烈的主观感受,以完美地达到广告诉求的目的。 现在的媒体广告已经不提倡使用大段的解说来介绍商品的性能、功用等信息,取而代之的是五秒到三十秒钟的创意形象广告。然而在短短的几秒、几  相似文献   

6.
一、播音主持的特定内涵 播音主持,指的是广播电视互联网节目中,传播主体通过有声语言和副语言传播所进行的创作活动.由于广播电视互联网的媒介形态以声音、形象为主要特征,当下以播音员、节目主持人为代表的传播主体,正是以有声语言和副语言的创作,将传播内容、传播意图与听众、观众、网民的视听兴趣、视听理解与感受连接起来.因此,有声语言、副语言传播的创作活动,更体现着媒介传播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在播音实践中,感受,是极为重要的具有核心意义的环节。本文作者从艺术感觉理论的新视角,透视播音感受,使我们对播音创作规律的认识,又向前迈进了一步。特别是作者在文中论及的“独特感受的价值选择”问题,对当前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以及播音和节目主持实践有积极的指导意义。著名播音员方明对本文这样评价:“本文是迄今所看到的论述‘播音感受’最充分的一篇文章,有很强的理论性,同时又通俗易懂,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对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为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指明了一条严肃的、正确的播音创作道路,昭示播音员、节目主持人要‘发有情之声’,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要使自己的播音给广大受众以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8.
曹东升 《视听界》2000,(3):45-46
中国播音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现在,我们的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和对象往往注重播音创作过程和这一过程的主体——播音员,及其结果——播音作品,而容易忽视这门学科发展进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接受过程,以及这一过程的主体——受众(听众,观众)。在播音理论尚不完善的今天,更深层次地了解受众,研究受众,探索受众在接受过程中的一些特点和规律,无疑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9.
播音创作,从本质上说是播音员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和反映的实践活动。播音员每天播出各类稿件,就是这种活动的具体化。播音员是通过对稿件中词语的认识,凭借对稿件的理解和感受来反映客观世界的。这种实践活动不应当是机械的,苍白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奔涌着丰富情感的。这就要求播音员对稿件经历一个潜心感受过程。只有感受才能唤起播讲者丰富的情感,激发出强烈的播讲愿望。可见,感受过程是播音创作的直接动力。因此,  相似文献   

10.
陈晶 《新闻窗》2011,(3):74-75
所谓"临场创作状态",是指播音员的话筒前创作状态和镜头前创作状态。这是全部播音创作成败攸关的关键一环。对这点无论是从事播音工作多年的老播音员还是刚刚迈入播音行业的新播音员都是感受颇深的。那么怎样才能拥有一个正确的临场创作状态呢?  相似文献   

11.
金重建 《新闻实践》2012,(12):54-55
节目、栏目模式,是任何一个媒体创作主体必须面对和经历并苦苦追求力图使其完美的过程和结果,同时也是最容易束缚乃至阻碍创作主体想象力、创造力的一个元素。本文针对播音主持界出现的一些重视形式、对声音的自恋、对自己表达状态的自我陶醉自我欣赏等倾  相似文献   

12.
播音创作按信息传播方式可以划分为广播电台的广播播音和电视台的电视播音。广播播音和电视播音是同出一辙的语言艺术,都是将文字稿件变为有声语言。但是,作为有声语言的艺术创作,广播播音和电视播音又存在各自不同的艺术特点。广播播音是播音员通过有声语言传达信息,用无线电波传输,受众以听觉感受;电视播音是将播音员有声语言信息通过光电变幻系统与图像和色彩同步传输,受众以视觉和听觉共同感受。  相似文献   

13.
刘涛 《东南传播》2014,(8):166-168
新闻播音员在播音前要准备稿件,这个过程也是其心理状态不断变化的过程,播音员对稿件的理解、感受、想象,及情感的调动,构成了备稿的基本心理要素,这些要素相互融合、交织在一起,决定着新闻播出效果。在备稿中,只有遵循正确的原则和方法,重视心理因素对播音员的影响,才能完成播音创作过程,感染受众。  相似文献   

14.
副语言是通过传播主体的眼神、面部表情的变化、发型、服饰以及妆容等来传达播音主持情感的一种专门术语,它是由体态语衍生出来的,对传播效果有着巨大的作用,与一般语言不同,它不但能直接作用于接受主体的主观感受,更能深入内心,引起听众与主持情感的共鸣。本文着重探索副语言的巨大表现力,对副语言的实际效果进行论述,并提出副语言创作策略。  相似文献   

15.
戴蓉 《东南传播》2012,(7):183-184
播音的创作形式决定了播音的创造性特征。播音创作是一种语言创作活动,它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主要以有声语言为主。而言语是与思维紧密相连的,这就决定了播音创作具备不同于其他语言艺术形式的由语言与思维来创作的特征。同时,这个特性又决定了在创作过程中最能集中体现语言与思维密切关系的一个关键因素——内在语的存在。本文仅从新闻类稿件的播音这个角度来探讨内在语在语言创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何谓播音风格?就是指播音员在播音创作中所体现出来的创作个性和艺术特色。它以运动的状态贯穿播音创作的全过程,又以相对稳定的状态反映在播音作品上。播音是一种创作,所以播音风格又是播音员在长期艰苦的播音创作实践中逐渐积累形成的。  相似文献   

17.
播音创作的过程是直观在起作用,播音主体在面对其对象的时候是一种自然的、类似“应激”的反应,而不是由概念到判断的思维过程,当然这种反应是在学习中不断强化而习得的.所以播音的基础教育是一个强调实践、强化直观的过程.然而在播音基础教学中却存在某些核心概念是模糊的,某些核心方法是不利于经验交流的.本文旨在提出这些教学中的问题,并探讨更合理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8.
张薇 《新闻世界》2014,(9):74-75
"说新闻"是在新闻规范播音的基础上,在"刚柔相济、严谨生动、亲切朴实"的总体风格中,充分展现新闻播音创作主体的艺术个性,它通过主持人独特的人生感悟,独特的美学理想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努力把新闻原则的刚性与语言表达的弹性融为一体,使我们的播音作品共性和个性兼而有之。  相似文献   

19.
柳晓 《新闻爱好者》2011,(21):92-93
在播音创作中,我们经常能听到"你的播音没有状态"、"今天你不在状态啊"等类似这样的话。一个"不在状态",就把一个人的播音创作给否定了,可见,状态在播音创作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人们在优秀的播音作品中时常感觉到"状态"的存在,等静下心来寻它,想与它交朋友,又往往只是窥全豹之一斑而不得要领。那么究竟什么是播音创作的状态呢?笔者认为,播音创作状态是播音员的专业素养,即人文素养和技术素养相结合的整体呈现。本文将从以下几个层面入手,认识一下播音创作中好的状态是怎样形成的。  相似文献   

20.
播音创作的语言是一种有声语言,它必须符合规范性、庄重性、鼓动性,具有分寸感和亲切感。播音创作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指创作内容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