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吴琳 《河北广播》2009,(4):86-87
《中国播音学》绪论中说:播音是一种有声语言的创作,有自己的创作道路、创作规律和创作方法,在语言内容和语言形式的结合上,有一系列层次、品位、功力、技巧的多种要素及其整合方法;在体味、发出、丰富、驾驭有声语言的进程中,要不断解决生理和心理气息和声音、感情和技巧,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传者和受众的各种关系。  相似文献   

2.
论纪录片的主体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关于纪录片创作争论,大多离不开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本文从多个角度对当代纪录片创作主体意识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纪录精品应该是主体和客体的辩证统一,纪录片的主体意识通过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两个层面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3.
播音主持的理论现状与实践发展显现出播音主持批评研究的紧迫性与必要性。本文从学术发展、实践需求、媒介变化的层面分析了播音主持批评的可能性,从学科自身及相关学科的层面探讨了批评的可行性,从本体、功能、主体、客体、方法、标准等六个具体方面论证了如何构建批评的系统性,以期对播音主持批评研究体系提出基本的框架布局。  相似文献   

4.
"看"和"想象"是电视剧的视觉形式,作为人类与视觉相关联的心理活动,作用于创作主体,并最终以一定的艺术形式、视觉样式来呈现.视觉形式作为一种抽象思维,是电视剧创造性的源泉,同时能够在视觉效果与视觉心理层面,在传受之间构建认同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感受,是播音员、主持人因语言符号(文字的语音的、腹稿的)达于客观事物从而接受其刺激并主动体验产生内心反应的过程。它是播音创作主体从理解到表达的桥梁,是播音创作过程的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播音感受中的独特感受,即审美感受,是播音感受的最高层次和形式。它既是播音创作成败的关键,也是播音之所以称其为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标志。而播音创作主体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又  相似文献   

6.
金重建 《新闻实践》2009,(10):78-78
播音"笑场",是指传播主体在播出平台前从事播音创作过程中发出笑声所形成的场效应.它包括与播出有关的和无关的两类笑声及其产生的传播效果,本文特指后一类.由于国内电台的播音一般在两人以上共同工作时,这种笑声对播音创作主体的思维干扰影响颇大,而近来由偶发的个别现象继而成为止不住的频发现象,就非常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7.
播音创作过程,是创作主体的思想情感自始至终处于运动状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的起始与终结,要求达到深刻理解与准确表达的统一,创作主体表现的思想情感与客体要求的思想情感的统一,亦即“自我”情感与“非我”情感的统一。“自我”情感意指创作主体接受外界刺激后的体验结果——主观自发的情感。可能具有局限性、片面性和逆导性。“非我”情感是由稿件内容或镜头画面所限定的,具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关于纪录片创作争论,大多离不开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本从多个角度对当代纪录片创作主体意识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纪录精品应该是主体和客体的辨证统一,纪录片的主体意识通过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两个层面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9.
维亚席姆朗斯基说:"没有风格的作家等于没有命中的箭。"风格属于美学范畴,风格是一种稳定的达到美学层面的独特性的表现,有声语言风格由创作文本的风格和创作主体的风格汇聚而成。播音风格,即播音员在播音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和个性特征。解说风格,即创作主体在解说创作中所表现出  相似文献   

10.
当下的播音基础理论研究亟需向心理层面深化.本文结合有声语言表达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提出了“创作气场”概念,并对气场的形成及运作、气场的特征、气场与诸创作元素之间的关系等,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解析与阐述,力图证明气场为有声语言创作提供了广阔的心理空间和心理能量.  相似文献   

11.
"说新闻"是在新闻规范播音的基础上,刚柔相济、严谨生动、亲切朴实地展现新闻播音创作主体的艺术个性,通过主持人独特的感情,努力把新闻原则的刚性与语言表达的弹性融为一体。在电视民生新闻中,"说"作为自然的语言传  相似文献   

12.
肖虹 《兰台世界》2012,(35):20-21
任何一个文本的传承都需要经历从主体创作到客体接受的过程,弹劾公文自然也不例外,重新审视宋代弹劾公文"创作——接受"的过程,似乎可以给我们更多关于宋人时代心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播音是一种创作,创作是文化的体现。要想使播音创作肩负起引领大众文化的使命,必须从三个方面来提升它的文化品味:加强播音创作的艺术性;加大有声语言的教育,培养一双会听的耳朵;传受双方通力协作,共筑播音的文化殿堂。  相似文献   

14.
北方 《视听纵横》2006,(2):106-107
语言创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新闻播音也不例外。在每期新闻节目结束播音后,创作主体——新闻播音员同时总会感觉这一次的创作留下了些许遗憾。而在地方电台、电视台从事新闻播音工作,这种遗憾感更为强烈。本文就是要客观真实地揭示出这些遗憾,从而引起大家的注意,我们一起努力在今后的工作中尽可能的减少和避免这些不必要的遗憾。  相似文献   

15.
柳晓 《新闻爱好者》2011,(21):92-93
在播音创作中,我们经常能听到"你的播音没有状态"、"今天你不在状态啊"等类似这样的话。一个"不在状态",就把一个人的播音创作给否定了,可见,状态在播音创作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人们在优秀的播音作品中时常感觉到"状态"的存在,等静下心来寻它,想与它交朋友,又往往只是窥全豹之一斑而不得要领。那么究竟什么是播音创作的状态呢?笔者认为,播音创作状态是播音员的专业素养,即人文素养和技术素养相结合的整体呈现。本文将从以下几个层面入手,认识一下播音创作中好的状态是怎样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
播音创作的过程是直观在起作用,播音主体在面对其对象的时候是一种自然的、类似“应激”的反应,而不是由概念到判断的思维过程,当然这种反应是在学习中不断强化而习得的.所以播音的基础教育是一个强调实践、强化直观的过程.然而在播音基础教学中却存在某些核心概念是模糊的,某些核心方法是不利于经验交流的.本文旨在提出这些教学中的问题,并探讨更合理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7.
播音创作主体(广播电视节目播音员、主持人)的姓名符号分为两种,即真名和播音名(播音名即播音员、主持人在一段时间内特意为播音创作所使用的化名)。一方面,对作品而言它是创作作品的署名;另一方面,它又是播音创作主体各种符号意义的集合。  相似文献   

18.
新闻播音创作不同于口语的"从无到有",而是在已有文字稿件上进行再创作,创作的基础要靠文字的提示获得,也就是说对文字的感知,这使得播音创作的心理过程比口语更复杂,怎样在对内容的表达,表达技巧,文字感知之间找到平衡,使注意力分配得当,直接影响到语言的传播质量和宣传效果。在播音创作的过程中,以内容为中心,使表达技巧处于接近于下意识的习惯性注意中。  相似文献   

19.
新闻播音是广播电视有声语言传播中难度最大、要求最高、知识面要广、政策性要强、心理素质须成熟、语言功力须扎实的一种创作.新闻播音创作主体的理解能力、反应能力、应变能力、协调能力、驾驭能力,是其他类节目所不可比拟的.特别是在有重大新闻、突发新闻、抢发新闻、同步新闻的紧要时刻,无论凌晨深夜,不论长稿乱搞,都要无条件地泰然处之并应付裕如,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新闻播音创作背后的艰难苦涩,都化作“先睹为快”“一吐为快”的创作喜悦,融入了铿锵有力的语句,但有多少人能解“个中滋味”?新闻播音从语言表达样式上看属…  相似文献   

20.
曹东升 《视听界》2000,(3):45-46
中国播音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现在,我们的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和对象往往注重播音创作过程和这一过程的主体——播音员,及其结果——播音作品,而容易忽视这门学科发展进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接受过程,以及这一过程的主体——受众(听众,观众)。在播音理论尚不完善的今天,更深层次地了解受众,研究受众,探索受众在接受过程中的一些特点和规律,无疑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