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40年代,美国巴罗(Barrow)发现机制纸内的酸对纸的恶化影响大于空气污染物的影响,后来又经过许多人的研究,了解到书籍纸85-90%恶化是因纸内含酸赞成的,纸张酸的主要来源是造纸过程中使用了酸性施胶剂一硫酸铝,为了延长档案寿命,档案工作研究了许多纸张脱酸的方法,这不仅费时,费工,费钱,而且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于是把酸性纸改为中性纸,便提到了日程上来。  相似文献   

2.
档案缘     
李洁 《档案与建设》2003,(12):22-22
我的爸爸在档案馆工作。 记得幼时,爸爸就经常带我到那儿玩。那时,我还不知道档案是什么,就总是看到爸爸还有叔叔阿姨们都对着一叠叠的“纸”在各自忙着。出于好奇,有时我会悄悄伸出手摸摸这一叠叠的“纸”(后来知道叫案卷)。这  相似文献   

3.
一只斑点狗趾高气扬地走在前面,牵着一个人,卑躬曲膝地跟在后面,周身也染上了斑点。张皓铭这一雕塑似乎在质询:人被艺术牵制,还是牵制艺术品;同样,阅读是被读者牵制,还是牵制读者?  相似文献   

4.
鹤庆县六合乡因其出产神秘的火草衣与白棉纸,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前来考察。多年来,身为鹤庆人的我,却无缘亲睹白棉纸的制作,一直引以为憾。去年火把节过后,我去六合下乡,巧遇故友在那里做迎接外国专家考察白棉纸制造工艺的前期工作,于是同他一起去了制作白棉纸的小山村——灵地。在这遥远的小山村,人们会惊讶地看到一千多年前的造纸场景,纯朴的山民虽然使用简易的工具,但经过他们辛勤劳动,造出的却是一张张精美的白棉纸。  相似文献   

5.
电影正变得越来越“薄”——从电影院的放映机,在电视机上的电子屏幕,再到液晶屏幕和等离子屏幕……电影究竟会“薄”到什么程度呢?科学家的回答是可以“薄”到一张纸上放电影了!如果真的能实现这一梦想,岂不美哉?科学家正在研制的“电子纸”为人们在书本和报纸上收看彩色电影创造了条件,看来,人类的这一梦想将不再遥不可及。  相似文献   

6.
刘雅君 《河北广播》2004,(C00):141-143
当我在纸上写下这几行学生时代喜欢的诗时,记忆的闸门再一次开启,思绪像潮水般又一次在胸中澎湃起伏……  相似文献   

7.
(一)早在1956—1957年,中国晚报界的先驱赵超构,就对晚报提出“短、广、软”的要求。这三个字对于今天的报人说来,已经习已为常,甚至成了口头禅,连刚刚走上新闻岗位的实习生,也不会感到陌生,而且不乏躬  相似文献   

8.
唱唱的蚕     
唱唱双手捧着一张纸,端正地坐在地铁靠窗的椅子上。眼睛一直盯着这纸,既兴奋,又紧张。纸是一张白纸,上面有些细小的黑点,芝麻那么大。唱唱的嘴唇不出声地动着,像是在一粒一粒地数。  相似文献   

9.
一要从传统的注重外观的美观整齐转变为注重内容真实可靠。传统的验收达标往往过于注重外观的整齐美观,致使整理从两边齐到三边到四边齐,在这不同程度整齐的要求下,每次都要对材料进行相应的加工,要使小的变大,就必须粘贴,要大的变小就必须剪切,不能剪切要折叠,如此剪剪贴贴,折折叠叠不知要经过多少次,最终整理起来的档案从外观上看好象很整齐、美观,但内容却是花样繁多,形态各异。一页纸可能粘贴多次,纸的颜色、厚度不一,很多都呈层次状。也有的一页纸剪切多次,把原来比较正规的格式切的不成形状,还有很多材料内容被沾住或…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分析3种节纸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双面复印将成为主要节纸方法的观点。通过对影响双面复印节纸经济效益若干因素的分析,建立了定量计算这一效益的数学公式。  相似文献   

11.
孟庆涛 《上海档案工作》2011,(5):F0004-F0004
这是一张报告会的入场券。尽管看起来很普通,只是薄薄的一张纸,但对于它的收藏者——中国福利会副主席、上海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许德馨来说,却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这是1963年7月21日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亲自为首都高校应届毕业生作的一场报告。  相似文献   

12.
沙爽 《网络传播》2007,(12):91-91
这一段时间,你和你的同事们不约而同,埘一个短语形成了条件反射。一听说某人“需要支持”,赶紧抓过一张纸,无比流利地默写出自己的姓名和身份证号,减惶诚恐地递上去。如果对方大度地接过,表明万事大吉,你可以暗暗舒出一口气,同时绽放一个发自内心的灿烂笑容。但如果对方并不伸手来接这张纸,你只好乖乖坐回电脑前,关闭你正急于编辑的文档或写到一半的电子邮件,依从对方的指点,搜索并进入某某网站,从某个旮旯里翻出“XX评选”字样,输入姓名、身份号码、单位名称和手机号,经系统验明正身之后,庄严地投出宝贵的一票。  相似文献   

13.
江山 《电子出版》2000,(8):48-48
21世纪国际互联网将蓬勃发展,电子报刊将乘着互联网这列“快车”迅速向我们走来。它很有可能逐渐替代现今在纸上印刷的报刊,成为报刊业的主流。 之所以说电子报刊能成为今后报刊业的主流,是因为它有纸印报刊所没有的优长,同未来的信息时代更加吻合。 电子报刊比纸印报刊的容量大得多。纸印报刊有篇幅的限制,其容量是有限的,一份中等规模的报纸,充其量也只能容纳几万汉字,中等杂志也只能容纳十几万汉字,而电子报刊容量要大出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由于容量大,电子报刊的报导范围更广,报导深度也更深。例如它可以为某一个焦点新闻设…  相似文献   

14.
李武 《出版参考》2010,(2):54-54,47
不熟悉美国纸皮书出版历史的人通常会认为纸皮书是20世纪的创举,并将Robert Fair De Graff于1939年5月启动的袖珍图书(Pocket Books)出版计划看成是美国大众纸皮书市场的开端。英国人Ian Ballantine也正是在这一年把企鹅公司的纸皮书带到了美国。但其实从历史的纵深角度来看,所谓的“纸皮书革命”是一种一直在持续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每个人或应有一本自己的"纸年轮"。这是我读张冠生《纸年轮:民国以来百年中国私人读本》(以下简称《纸年轮》)最真切的感受。何谓"纸年轮"?一个贴切又绝妙的比喻。如同树之生长,一年一轮,或厚重轻薄,或平滑曲折,每一年的成长都会留下或深或浅的印记。  相似文献   

16.
不熟悉美国纸皮书出版历史的人通常会认为纸皮书是20世纪的创举,并将Robert Fair De Graff于1939年5月启动的袖珍图书(Pocket Books)出版计划看成是美国大众纸皮书市场的开端.英国人Ian Ballantine也正是在这一年把企鹅公司的纸皮书带到了美国.但其实从历史的纵深角度来看,所谓的"纸皮书革命"是一种一直在持续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李武 《出版参考》2010,(3):50-50
不熟悉美国纸皮书出版历史的人通常会认为纸皮书是20世纪的创举,并将Robert Fair De Graff于1939年5月启动的袖珍图书(Pocket Books)出版计划看成是美国大众纸皮书市场的开端.英国人Ian Ballantine也正是在这一年把企鹅公司的纸皮书带到了美国.但其实从历史的纵深角度来看,所谓的"纸皮书革命"是一种一直在持续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张晓风 《出版参考》2010,(10):16-17
常常,我想起那座山。它沉沉稳稳地驻在那块土地上,像一方纸镇。美丽凝重且深情地压住这张纸,使我们可以在这张纸上写属于我们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考察纸的早期应用以及纸如何取代简的过程,则可发现文化领域大体在东汉末年即完成以纸代简,其速度比政务领域要快。就文化领域而言主要有三项.就是书信、书籍、书法。书信和书籍中以纸代简的情况前面已经谈过。现在考察政务领域中纸茼并用情况。为便于说明,不妨在政务中区分公文与非公文两类。在公文这一类中.具体有诏策、章表、簿籍、律令、礼文以及檄文、传符等。  相似文献   

20.
怎样才能挖掘、提炼出好的新闻主题呢?笔者在采写实践中的体会是:一、推陈出新,同中求异。新闻主题忌讳老调重弹。比如,庆典会、总结会、领导讲话、工程竣工剪彩等方面的新闻,往往写得干篇一律,千人一面,虽然地点、时间有所变动,但总给人以“似曾相识”之感,起不到很好的宣传效果。因此,我们要在这些“常规会战”中挖掘出立意高、角度新的新闻主题,就必须设法推陈出新,同中求异。如获得1992年中国新闻二等奖的消息《向劳模鞠一躬》,写法别开生面,令人耳目一新。这条消息本来是一个报道齐齐哈尔铁路分局安全生产3000天祝捷大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