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学科 ,文质兼美的语文教材是美的海洋 ,它涉及了美的各个领域 ,从不同角度展示美的各种形态 ,为语文教师进行审美教育提供了广阔天地。语文教师应将教学作为强化美育的最佳途径 ,而自身应成为引导学生感知美、体味美、创造美的使者。引导学生感知美的形象。车尔尼雪夫斯基说 :“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美是个别的、活生生的事物 ,而不是抽象的思想”。世界上的任何一种美 ,都是以其具体形象来唤起人们的美感的 ,离开具体的感性形象就没有审美对象。而语文教学的审美形象具有间接性的特点 ,课文中许多生…  相似文献   

2.
李玉梅 《学周刊C版》2010,(12):124-124
语文是语言的艺术,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应力求准确、形象,富于感染力,教师口语艺术与教学效果以及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紧密相关。语文教师在施教中尤其应注重口语的艺术美,使课堂语言具有情感美、丰富美、凝炼美、诙谐美。音韵美、时尚美。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师课堂语言的艺术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是语言的艺术,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对学生语言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应做到准确、流畅,力求生动、形象,富于感染力,教师口语艺术与教学效果以及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紧密相关。语文教师在施教中尤其应注重口语的艺术美,使课堂语言具有真情美、丰富美、凝炼美、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是实施美育得天独厚的一隅。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欣赏语言美、品味意境美、把握形象美、欣赏绘画美、汲取生活美、激发创造美等途径和方法,渗透审美教育,使美育精神重新回归到课堂当中。  相似文献   

5.
<正>语文是丰富丰盈的,它的"身体"里有许多宝藏:形象美、神韵美、空灵美、朴拙美、理趣美……它寓理于情、寓教于乐、润物无声,激发我们的兴趣,提升我们做人的品位和境界,使我们产生情感共鸣,在审美愉悦中主动变得美丽。可现在有的课堂,文本被老师分析得支离破碎,没有美感可言。名师的课堂值得我们借鉴,如窦桂梅老师的没有"围场"的课堂,和孩子们围坐一圈,柏拉图式的谈话,闲闲地叙,淡淡地笑——漫谈、朗读、解句、拓展——于恬淡从容  相似文献   

6.
雷花然 《考试周刊》2013,(29):30-30
<正>一要将美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中,使语文课堂成为充满美的情感课堂。要通过审美联想,引导学生感受美、体验美,并进一步创造美,使学生从美的旁观者、欣赏者变为美的实际创造者,这是美育的终极目的。1·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是一种唤起学生的自我意识教育。自我意识是一种特殊形态,它是指人作为主体对作为客体的一种意识。自我完善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实就是自我意识不断提高的过程。语文通过形象向学生展现现实生活,这  相似文献   

7.
所谓的语文味即是语文的文学蕴味.包括语文、文学、形象、构思、意境、哲学、情趣等蕴味,也即是语文美。所以,语文课就要应有浓厚的语文味。而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现代化教育的进程,电教媒体以其生动、形象、直观的优越性在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可以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可以让语文教学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形象;可以让学生体会课文的音乐美,再现课文的动态美,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9.
王洪志 《考试周刊》2011,(22):48-48
现行的苏教版语文教材展现给学生一个璀璨夺目的世界,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无穷魅力和乐趣。但是,我们也时常会见到这样的课堂状况,无论老师如何卖力地向学生推介"语文的形象美、意境美、构思美",学生都懒洋洋地、被动地听听,注意力早就不在课堂上了。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如此课堂现状?教师具有什么样的教育教学策略才能真正激活高中语文课堂?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来高中语文的教育教学实践,谈谈如何让高中语文教学更具活力。  相似文献   

10.
人们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更是一门艺术。作为思想文化的传播人——语文教师,如何让学生在精彩的语文课的有限空间内获得美的净化、美的教育。这跟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以自己独特的语文艺术形象熏陶着、感染着学生有着紧切关系。所谓“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高素质的语文教师的课堂形象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重塑学生的人格。锻铸学生的灵魂,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又该以怎样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呢?我认为,语文教师应该是融语文的形象美、情感美、语言美为一体的语文课堂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1.
语文是美的,它充满诗意。语文老师是美的使者,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长期以来,语文课章上,优秀的文学作品,都被程式和套路生硬地分析得支离破碎。没有了形象的多元启发,没有了感情的强烈震撼,没有了人性力量的展示,没有了对人生处境的思考、体验、关怀与同情,致使语文的美荡然无存,致使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致使语文教师用心最苦而收益甚微。  相似文献   

12.
所谓的语文味即是语文的文学蕴味,包括语文、文学、形象、构思、意境、哲学、情趣等蕴味,也即是语文美。所以,语文课就要应有浓厚的语文味。而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如何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呈现浓浓语文味呢?  相似文献   

13.
语文是李太白的长相思,是辛弃疾的西江月,是李清照的如梦令,是泰戈尔的金色花;语文是安徒生的童话故事,是冰心的散文经典;语文是美丽的诗,是动人的情。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就如同一个宝藏,这个宝藏里有很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它们闪烁着宝石的光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向学生展示着一个无与伦比的艺术天地。可以这样说,初中语文课堂是一个让学生感知美,继而发现美的课堂。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学会在课堂上创造艺术美。本文从情感美、形象美、语言美、结构美四个方面论述初中语文课堂艺术美的创造策略。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可以借助语言艺术的形象生动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课堂参与意识和学习情趣,进而优化语文教学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训练。我以为,语文教学语言应遵循“二美六化”的规范。二美:语文教学语言的趣味美妙趣横生;语文教学语言的音乐美——抑扬和谐。六化:语文教学语言的形象化——声萌而形色化;语文教学语言的情感化——言出  相似文献   

15.
语文是文化的语文,是科学的语文,更是美妙的语文。语文,因它的文字鲜活而美,因它的内涵丰富而美,因它的创造体验而美……正如有人所说:语文是空中楼阁般的梦幻,是荡气回肠的美妙乐曲,是意蕴悠远的诗韵,是美神维纳斯断臂的浮想联翩……语文是一门美的学科,语文学习的主阵地——语文课堂就应该成为审美的课堂。美感形象是指教师通过生动、直观、感性的外在方法,调动学生的感官,创设一种令人愉悦的形象和环境,有利于唤起学生的审美意识,激发学生的思想和情感。美感形象是内在美的外在表现。具体表现在主客体两个方面。作为客体——文本,它所呈…  相似文献   

16.
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学科.一套语文教材,几乎包含了美的各个领域,表现了美的各种形态,那一篇篇范文堪称经典美文.课堂上,我喜欢引领孩子们走进语文那美的殿堂,徜徉那美的殿堂,去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继而创造美.  相似文献   

17.
曾小玲 《教师》2014,(23):50-50
正语文是一种诗意的艺术载体,是人文沉淀,是美的神奇。课堂上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感悟美、表现美、挖掘美,让语文浸润学生的生命,让学生倘佯在诗意的语文天地中。因此,让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学会美丽地转身,去寻找语文质朴的本色。一、让语文回归真实1??追求真实的课堂饱满预设、循规蹈矩的课未必是好课,有特色、基于生本动态生成的课才是好课;平平稳稳、没有差错的课不一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离不开情感,可以说是作品感情、教师感情、学生感情的“情”的融会体,那么,课堂上如何营造浓郁的“情”气氛,去引导学生感悟文中之“情”,发掘教材中蕴藏的形象美、自然美、语文美呢?  相似文献   

19.
张海燕 《语文天地》2013,(15):77-78
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学科。语文文本,篇篇都是美文,自然美、人性美、语言美、结构美……在这里精彩呈现,如《江南的冬景》清新的语言与优美的冬景相得益彰,《荷塘月色》是外观形态美、内在意象美、文化意蕴美的综合,《边城》是风景美、风俗美、人情美的聚集,《劝学》将论证的形象美与严密美有机结合……因此,  相似文献   

20.
教育美是指教育领域的美,具体来说,它是指符合社会发展需要、能促进个体成长并使人愉悦的教育形象。它主要包括教育环境美和教育活动美这两种具休形态。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所以教育美首先是指教育活动美。但是,教育活动又离不开一定的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