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生态学理论的产业集群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健  金占明 《科学学研究》2006,24(Z2):431-437
利用生态学的生态位理论、逻辑斯蒂曲线和协同进化理论针对我国产业集群在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建议,以解决我国产业集群内部企业生态位重叠、经济发展与环境冲突严重等问题。认为产业集群应通过内部企业的竞争和协作获得发展的动力,通过企业多样性的提高、产业链的延伸和完善、与相关产业和部门联系的加强来促进所在商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协同进化来获得竞争优势,并实现集群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强化广深两地人工智能产业“双城”联动,引领带动粤港澳大湾区实现区域协同发展,本文基于区域产业协同理论,经综合分析两地该产业创新平台、企业、专利等相关数据,得出广深人工智能产业协同发展存在两地专利合作量较低,专利合作意愿下降,产学研协同创新较少,应用场景及数据中心共建共享有待深化等短板,通过深入分析制约该产业两地协同的主要因素,本文从战略协同、创新链协作、产业链耦合、应用场景共建共享等四方面提出了完善广深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体系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技术进步对产业生态影响的实证分析--以成像产业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进步影响产业生态环境的变化。具体表现为:影响产业生态的构成要素的变迁;影响产业的兴、衰进程;影响产业密度及产业内企业间的相互关系;影响产业内企业的协同进化。以数码成像技术对成像产业的影响为例,分析了技术进步在产业生态变迁中的作用,并进一步指出产业生态变化对企业经营战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跨企业协同管理信息化的实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程虹  张譞 《情报杂志》2006,25(4):13-15,19
阐明了跨企业协同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分析了企业协同管理屡屡失败的原因,提出跨企业协同管理信息化的五种实现方法,并用青岛啤酒的成功案例有力地证明了这五种方法的科学性,同时也证明了企业实施跨企业协同管理信息化后渠道资源的管控能力得到了提升,有效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第四次工业革命加速了各产业间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创新生态构建,其中知识产权裹挟的技术标准先行已成为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的新型竞争规则,“技术垄断”“标准规锁”“联盟割裂”等正成为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因此加强人工智能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技术标准主导与引领对加速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至关重要。以解决“人工智能产业如何通过标准和知识产权的协同实现创新发展”为问题导向,通过对海康威视、百度、英特尔等公司的案例研究,构建了知识产权保护、标准主导与联盟载体生态协同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的作用机制,分析了3种作用机制在人工智能产业渐进式创新、整合式创新、突破式创新范式中的组合运用和协同互动差异,提出实现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的“赶超”、“跃迁”、“自立自强”3条路径优化,结果发现:(1)多维交互的知识产权与标准和联盟载体的互动机制是推进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的关键动因。(2)多元架构的联盟载体作用差异是影响知识产权与标准协同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生态演进的重要因素。(3)多阶段共生竞合是知识产权与标准协同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生态演进的发展路径。最后,从中国情境下知识产权与标准协同...  相似文献   

6.
刘璟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1):84-92
基于田野式调查与学界相关研究成果抽象出大湾区产业创新生态重构的战略取向与路径选择.研究表明,应完善"知识经济-参与主体-商业经济"为循环的生态重构机理,构建基于全球化生产体系、国家创新与治理体系的大湾区产业集群创新生态价值网,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资源统筹、产业与创新协同的高度合作的共同体,驱动技术与市场双颠覆,是实现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由"创造性破坏"向"破坏性创造"转变的策略选择,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研究聚焦于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的动态过程和作用机制,以产业生态系统中的龙头企业及其协同整合的行为主体为分析对象,分析在"构建-管理"产业生态系统两阶段过程中的"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机制。选择杭州、深圳两个电动汽车产业创新生态体系的案例,分析其2000—2013年的动态演化过程,进行跨案例比较。研究发现:在构建电动汽车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阶段,主要是形成有利于"价值创造"的产业前提条件,同时厘清各主体"价值获取"基础关系;在管理电动汽车产业创新生态的阶段,一方面是维持"价值创造"的稳定性和产业系统整体竞争力,另一方面则是促进产业行为主体从中实现"价值获取"。  相似文献   

8.
基于创新范式的嬗变,分析了"互联网+"助推"中国制造2025"和协同创新生态体系的综合动因和现实必然,探索了"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融合的宏观、中观和微观实现途径,剖析了协同创新生态体系的外向结构、内向结构和系统结构,构建了科学合理的区域协同创新生态体系,和以创新绩效、创新网络及创新群落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建立了一整套"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协同创新生态体系的综合治理策略和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9.
结合基于专汽产业集群企业间业务协同技术和资源服务技术的研究,开发支持专汽产业集群业务协同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提升集群的整体素质和水平。所构建的平台功能涵盖专汽企业主要业务范围,为企业提供产品创新设计、协同供应链管理、科技资源共享、生产管理、订单及客户管理、商务平台及成果展示平台等共性业务资源服务,在集群内构建新型分工协作体系,支撑企业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0.
没有遵循传统后发国家和企业依托技术学习、低成本生产要素嵌入全新产业链的模式,而是关注后发企业如何通过价值创造影响创新生态参与者的行为。选取5家光伏产业中国企业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过程追踪的历史方法,研究了本土企业嵌入和重构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过程机制。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制度机会窗口创造市场容量与现有创新生态系统无法满足之间的矛盾,导致的市场需求结构失衡,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结构演化的外部动因。(2)后发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与组织或者商业模式创新的协同,是创新生态系统结构演化的内部动因。(3)创新生态系统结构变化与后发企业整合内外部资源、把握需求机会能力的提升之间不断的正反馈,是后发企业持续推进下一个阶段生态结构演化的关键。理论层面,研究突破了基于"日韩经验"追赶研究范式和欧美传统产业创新系统理论的局限,全面拓展"新兴经济大国"场景下的产业创新相关理论,进一步发现了后发企业嵌入和重构产业生态系统的情境下,制度窗口、市场窗口创造的外部机会,以及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与组织模式创新互动的关系。实践层面,研究通过诠释市场结构失衡和企业资源、能力匹配的协同关系,提供了后发企业发展新兴产业的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1.
基于土拱效应的筒仓土压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波  应宏伟  谢康和 《科技通报》2005,21(5):624-627,632
对筒仓小主应力拱形状进行了理论分析,发现墙土摩擦角部分发挥时的小主应力拱形状较充分发挥时平缓。根据土拱形状的理论分析计算平均竖向应力,由此得到了对应不同内摩擦角和墙土摩擦角的侧土压力系数,以及筒仓侧土压力的理论公式。  相似文献   

12.
薛捷 《科学学研究》2016,(7):1111-1120
设计作为技术和市场之外的第三种创新驱动力已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重视,但从顾客感知的视角来探讨产品设计如何对渐进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产生影响的经验研究尚不多见。基于"产品设计→顾客感知质量→顾客购买意愿和口碑传播"的理论模型,通过针对渐进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分别展开调查研究,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设计驱动力的美学维度和功能维度对于渐进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的顾客感知与行为的影响并不一致,对渐进性创新来说,设计的美学维度和功能维度除了对于顾客购买意愿和口碑传播具有直接的正向影响,还通过顾客感知质量对其产生间接作用;对于根本性创新来说,设计的美学维度和功能维度均要完全通过顾客感知质量来间接作用于顾客购买意愿和口碑传播。此外,设计驱动力的象征意义维度对于渐进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的顾客感知与行为的影响具有一致性,即设计的象征意义维度对于两种创新类型的顾客购买意愿和口碑传播均有着直接的正向影响,但对于顾客感知质量的影响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14.
对文献计量学研究的一些看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文献计量学目前的状态 文献计量学存在着定义多、模型多、争论多的问题,总的说来,对文献计量学是什么,研究什么,还存在分歧,突出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尹春华  周西平 《情报科学》2005,23(4):568-572
复杂科学的研究是当代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尤其是复杂适应系统的研究更为人们所关注。本文首先论述了复杂系统的几个重要特征:开放性、复杂性、层次性及复杂适应系统的七个基本点,然后从其中的几个方面探讨了internet所呈现出的复杂适应系统特征;从而说明了internet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该系统所呈现的特征将为进一步研究其他复杂适应系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网民和网站作为互联网发展的衡量指标,通过面板数据分析了影响互联网发展的因素,认为居民文化程度、电脑拥有量、信息化水平是影响互联网发展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对互联网没有影响,我国互联网正处于高速成长期。  相似文献   

17.
网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其自我效能感对于网络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的重要性,随后分析了影响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并针对影响因素,提出了培养网络学习效能感的四点措施。  相似文献   

18.
Wiki-IC是信息共享空间(IC)的Wiki化,是在虚拟层面建立信息共享空间的知识服务模式的创新。文章以Wiki为应用平台,在分析Wiki知识构建特征的基础上,研究Wiki-IC的构成要素、工作原理、知识服务内容等方面,最后对Wiki-IC存在的问题作出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基于和谐的界面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生产有效性理论和界面管理理论,对界面有效性进行了界定,指出界面有效性的本质是界面和谐。以此为基础,运用和谐理论的和谐分析矩阵建立了界面有效性的测度模型。  相似文献   

20.
李捷 《中国软科学》2004,(10):135-139
本文试图通过建立需要的相关数学模型,对需要满足、需要关心和外部环境制约等进行分析,从而探讨对于组织成员的需要进行认识和引导的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