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雠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已。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相似文献   

2.
碑文精品     
[导语]《都江堰实灌一千万亩记》是一篇碑文佳作,读之,如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那丰富的内涵,恢弘的气势,壮美的辞采,铿锵的音韵,令人震撼和陶醉。都江堰实灌一千万亩记古蜀多水患,成都平原尤甚。历代治蜀者均以治水为重。爰及秦时,李冰守蜀,慧眼独具,乃于岷江出山口凿离堆以建堰。设鱼嘴分其江,筑  相似文献   

3.
勉学     
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相似文献   

4.
古之学者淡化名利,今之学者有追逐名利的崇名之风;古之学者治学"文无定法",今之学者以论文为主(专著实际上是扩大了的论文);古之学者治学突出"简易"二字,今之学者治学倾向是"增"而不是"删";古之学者治学具有通俗化的特点,今之学者的思想却日益学究化;古之学者治学既重文字也重口语,今之学者的治学活动重书写语言轻口述语言.  相似文献   

5.
对美的事物的心灵感受主要有两种:一日优美,一日壮美。无论哪种都令人感到愉悦。优美感迷醉人,壮美感则感动人;优美可以是渺小的,但壮美必定是伟大的。按照上述美学观点,对“壮美音乐”与“优美音乐”心理功能加以比较探究,从艺术审美的角度认识和把握音乐“壮美”与“优美”的艺术规律,则是从感性和理性上有效提升审美主体对音乐作品的赏析与感悟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6.
对美的事物的心灵感受主要有两种:一日优美,一日壮美。无论哪种都令人感到愉悦。优美感迷醉人,壮美感则感动人;优美可以是渺小的,但壮美必定是伟大的。按照上述美学观点,对“壮美音乐”与“优美音乐”心理功能加以比较探究,从艺术审美的角度认识和把握音乐“壮美”与“优美”的艺术规律,则是从感性和理性上有效提升审美主体对音乐作品的赏析与感悟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7.
姚为洲 《中文自修》2004,(11):44-45
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相似文献   

8.
<正>一、优美、壮美的美学含义 优美、壮美均是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社会和艺术中的审美范畴,中国传统美学中的“阴柔之美”和“阳刚之美”大致与之相当。优美是最常见的美,是一种静态的、柔性的、内柔外秀之美;壮美则是一种动态的、刚性的、内刚外烈之美。  相似文献   

9.
韩非子为战国法家之集大成者。非善著书,文质并形,严峻周至,论理透辟,读之则著而不去。然省、倒、舛、换之词间或参伍其间,此所以义理难达者也.今举其要以辨之,弃其蔽以正之,明其义矣。一、省词省词者,谓文中之词省略或词组之省略部分也。非子之文,或并文反义省其词,或熟语省其部分。凡此诸类,以祈简练文字之的.其下举例以见之。1、并文或并文反义省词。如:①《有度》载:“权衡县而重益轻,斗石设而多益少。”  相似文献   

10.
张抗抗的《沙之聚》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她用极富表现力的文字,引领读者去感受自然之壮美,自然之伟力。在层进跌宕的叙述中,涌动的是感叹赞美之情,同时,带给人们情与理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古”是《师说》文中树起的一面鉴古以戒今的旗帜。举凡“古之学者”、“古之圣人”、“能行古道”之所谓“古”者,究竟指何历史时期,须从“今”说起。本文为李蟠而作。据李蟠是唐德宗贞元十九年进士,推知本文当在前几年即作者年约35岁时所写。按文中例举的孔子和“六艺经传”,都是“古”之影响最大者。  相似文献   

12.
赖庆沅 《小学生》2008,(Z1):1-1
"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读之以当朋友,幽忧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优美清纯的文字,给心灵带来甘泉般的滋润。隽永雅丽  相似文献   

13.
正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和新课改形势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都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语文教学应不断优化教学模式,美化教学过程,净化学生心灵。而实现这一要求,发现语文魅力之美,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不断探讨、经久不衰的话题。一、赏析语文的文字美方块字是中国文字所独有的,其文字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中国文字的音美。汉字讲究声韵铿锵有力、音节和谐、抑扬顿挫。例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读起来朗朗上口,令人置身于雄奇伟丽的北国风光壮景图中。另外,汉字中的叠字,如红艳艳、娇滴滴等都能充分显示文字的音美。中国文字的阴阳上去"四声",更增添了语文的魅力,从优美的散文诗到教师的一句鼓励性的话语,都是一个个  相似文献   

14.
今之高考作文,较古之殿试策问,二者在精神实质、形式和作用等方面有特别明显的相似之处或继承性.故考察古之殿试策问,关照今之高考作文.不论对于正确认识科举制度,还是对当今高考作文的改革与发展,当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先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开头一段文字: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相似文献   

16.
《大宗师》篇所描绘的“寥天一”人生境界,给人以心灵羁绊大解脱的慰藉愉悦,假使单就这意义上看,《大宗师》置于内篇之中,自有其独特性,似乎不可或缺。但以《大宗师》篇文字与内外各篇相较看,就如读没一字无来历之诗,通篇都有似曾相识之感。文字重出者如“夫盲者无以与乎眉目颜色之好,瞽者无以与乎青黄黼黻之观”(《大宗师》)与“瞽者  相似文献   

17.
总有那么一些文字,以深沉而壮美的诗情,以对生命独特的思索与热爱,让我看到大干世界的清透美丽,让我嗅到生命之花的芬芳馥郁,让我的内心世界充满激情。那些优美的文字,使我明白——人生路上,诗意浓,教诲多。  相似文献   

18.
首先.先秦儒家强调学习是把修养主体精神之外的人性转化为修养主体自身的精神。所以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也。”苟子也认为如此,“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修养主体经过学习使自身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而不是为了取悦于世。所以学习主要是把外在的人性转化为修养主体的精神。  相似文献   

19.
李立娟 《考试周刊》2012,(40):28-28
我国古代诗词有一个独具的特点,就是"用以歌,用以唱",具有音乐美感,读起来优美动听,朗朗上口。有些古诗词还被今人谱以曲,配以乐,为古诗文增添了优美的乐调,如王维的七绝诗《阳关三叠》,李商隐的七律《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柳永的《雨霖铃》等,是绝美的古诗今唱、古词今歌,使古诗今乐完美地结合,既缩小了古今时空的距离,又客观上促进了文、情、境、乐的和谐统一,使人们在纵情高歌、尽兴欣赏的同时,不自觉地接受和继承了古文化。这一切无不得益于古诗词自身优美的韵律、平仄声律,使之读起来铿锵有力,进而吸引了学生。  相似文献   

20.
黄健先生在《读书的两种境 界》(见《跬步斋读思录》,江 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一文 中给我们讲了一个有趣的读书故 事:孔子曰:“古之学者为己, 今之学者为人。”他在读大学一 年级时曾望文生义地解释为: “古代学者读书学习是为了自 己,现今的学者读书学习是为了 别人,我们应该摒弃‘古之学者’ 的个人主义,像‘今之学者’那 样,端正学者的目的。”后来经 过洪诚先生的指点及读了杨伯峻 先生的译著,才知道自己的理解 全“拧”了。本意应该是,古代 学者学习的目的在于修养自己的 学问道德,现代学者的目的却在 装饰自己,给别人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