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博兴洼陷小营油田沙二段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玉新 《内江科技》2010,31(6):51-51,61
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结合钻井和测井资料,对博兴洼陷小营油田沙二段的地层特征、沉积微相类型及展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标明,沙二段为湖泊三角洲相,属东营三角洲向西的偏浅湖沉积体系,缺少水下分支河道沉积,多为末端砂及席状砂,局部时期发育河口坝。  相似文献   

2.
埕东断裂带西部沙河街组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埕东断裂带作为渤南洼陷生成的油气向埕东凸起运移的必由之路,成藏条件十分有利:近年来在该区沙河街组勘探均获得高产,展示了其巨大的勘探潜力本文以摸清储层展布规律为目的。针对沙河街组展开了沉积体系研究:在区域构造背景下.通过单井相分析和剖面相的建立,认为该区主要发育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两类沉积体系。在沙二段沉积时期受到大的沉积旋回的影响,零星发育部分滨浅湖滩坝砂沉积,分析了各沉积体系的平面展布特征,建立了该区的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3.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西南缘现属青海油田油气勘探新区,通过对研究区详细地岩芯观察和大量野外露共精细描述以及在沉积特征论述的基础上,认为研究区新近纪地层广泛发育湖泊扇三角洲沉积.其中,那北1井新近系上新统狮子沟组主要发育由重力流和牵引流频繁交织沉积的扇三角洲.经过进一步观察分析,可以识别出扇三角洲前缘和前扇三角洲两个亚相,扇三角洲前缘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支流间湾、河口坝、远砂坝和碎屑流沉积物五个微相;前扇三角洲包括前扇三角洲泥和碎屑流沉积物两个微相.该项研究可以为深入讨论柴达木盆地南斜坡地质演化提供沉积学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红岗油田大208区黑帝庙油层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杭州  周萍  兰正凯 《内江科技》2009,30(12):19-19,67
本文以红岗油田大208区黑地庙油层为研究对象,以沉积学、储集层地质学为基础,依据岩心观察,结合沉积物粒度等沉积相标志的再认识,研究了该区砂岩储集层的微相特征,并划分出了6种沉积微相类型,详细描述了主要沉积微相砂体特征,阐明了沉积微相分布规律和时空演化特征。在综合考虑宏观沉积背景及微观沉积特征的基础上,根据沉积相的演化规律,建立了研究区的沉积模式,并得出其沉积特征。  相似文献   

5.
屈宏  徐文萍 《内江科技》2012,(1):147-148
根据岩心、测井、录井等资料,对高邮凹陷真武-曹庄地区戴一段的沉积相类型、展布特征等进行研究。通过沉积构造和沉积序列等方面的特征说明本区发育河流和湖泊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三角洲体系沉积体系,包括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泥三个亚相,有利油气储集的沉积微相类型包括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等。根据分流河道砂体的分布形态,将三角洲的主要骨架砂体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分为条带型和网状型。总结并提出了三角洲沉积体系模式,沉积微相分布受控于基准面旋回及其在旋回中的位置,网状型沉积微相分布模式发育于基准面下降到最低点,而条带型沉积微相分布模式发育于基准面上升降段。  相似文献   

6.
惠民凹陷田家地区沙二上亚段主要发育三角洲平原亚相和三角洲前缘亚相。根据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将三角洲平原细分为分流河道、河道边缘和洪泛平原微相,三角洲前缘细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前缘席状砂和水下分流间湾微相,并系统地总结出不同沉积微相的沉积特征,描绘出沉积微相带及其骨架砂体的平面展布。结合实钻井资料分析表明,该区河口坝和水下分流河道是勘探的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   

7.
余海洋 《内江科技》2011,32(5):157-158
长岭坳陷腰英台地区在青一段和青二段沉积时期处于三角洲前缘沉积环境,以西南方向为主的三角洲前缘砂体分支河道经本区延伸到湖盆中心,砂体的厚度较薄,自西南向北东方向有减薄趋势,甚至尖灭,研究区青一段、青二段沉积时期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侧缘、河口坝、水下分流间湾等沉积微相,其中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是最有利的储层发育区,也为油气聚集提供良好的储集空间。青一段、青二段时期沉积微相研究表明不同沉积时期主河道发生变迁,物源方向西移,不同砂组平面上物源和水道明显具有一定的迁移性。  相似文献   

8.
刘照辉 《内江科技》2011,32(2):140+197-140,197
辽河油田东营组为滨浅湖沉积环境,属于鸟足状三角洲沉积模式。依据沉积标志将三角洲前缘亚相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水下分流间三种沉积微相类型,本文对不同相带储层物性、孔隙结构及相带与油层出砂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东营组沉积微相决定了储层的物性和孔隙结构,进而决定了不同相带油层的出砂规律,其中河道间砂出砂最重,累计出砂与时间呈乘幂关系;其次是河口砂坝,累计出砂与时间呈线性关系;水下分流河道出砂最少,水洗5~10年后,累计出砂量与时间呈对数关系。  相似文献   

9.
徐诗童 《科技风》2012,(16):133-134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东风港地区区域地质概况,根据现有的测井、录井资料和岩心资料,分析了东风港地区的沉积相特征,完成单井相分析剖面图。通过分析可以认识到东风港地区沙四上亚段沉积相以三角洲相沉积为主,其沉积模式与典型的三角洲沉积模式相似,分为三角洲平原亚相、三角洲前缘亚相和前三角洲亚相。根据测井资料和岩心资料又对各井沙四上段地层进行微相划分,既而深化对该区沉积相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孤北洼陷沙四上段是多物源、小洼陷滩坝砂岩勘探的典型代表,主要发育3种沉积类型:滨浅湖滩坝、水下冲积扇、扇三角洲.本文在层序地层分析的基础上,阐明了各沉积类型的岩性特征、识别标志等,分析了沉积体系分布与古构造的匹配关系,总结了3种沉积类型储层的平面分布规律,指导了该层系的勘探部署.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区域地质、地震、测井及岩心分析资料,对辽河油田署一区杜229块兴隆台油层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署一区杜229块兴隆台油层为陆相断陷湖盆近源扇三角洲沉积,可进一步细分为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渊前缘、前扇三角洲3种亚相,以及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浅滩、分流间薄层砂、分流间洼地、河口坝5种微相类型;古地形、边界同生断层和湖平面的变化是署一区杜229块扇三角洲形成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任翔 《内江科技》2009,30(11):104-105
本文以岩心和测井分析资料为基础,通过对安塞油田坪桥地区长6油层组的泥岩颜色、岩性特征、粒度分布、沉积构造、生物化石及测井相分析的研究,确认该工区长6油层组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将其进一步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河道侧翼、分流间湾、水下天然堤、前缘席状砂6个微相。其中,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前缘席状砂等砂体都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根据岩石学特征、沉积微相类型及特征,在综合考虑宏观沉积背景的基础上,建立了坪桥地区长6油层组不同时期的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模式,分别为指状砂体模式、朵状砂体模式、坨状砂体模式三种,为储层有利储集相带预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王天喆  张莲莲  张杰 《内江科技》2011,32(4):146+135-146,135
利用现有岩芯资料、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对沉积相标志进行综合研究,认为浅层明水沉积属于河流沉积体系,亚相类型属于曲流河沉积模式,主要发育曲流点坝、废弃河道及泛滥平原共三种微相,其中曲流点坝广泛发育,是最重要的储层微相类型。  相似文献   

14.
陈恩  李维锋  张宇坤 《内江科技》2010,31(4):103-103,88
在岩心分析和测井资料解释的基础上,对准噶尔盆地百口泉油田百重7井区克上组沉积微相特征及油气分布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百重7井区克上组为一套冲积扇入湖形成的扇三角洲沉积体,发育碎屑流沉积、水下分流河道、支流问湾、河口砂坝、远砂坝、前三角洲泥微相。研究区油气分布主要受岩性和物性控制,局部被断层遮挡,储层物性和舍油气性受沉积微相的控制。通过对沉积微相和油气分布的研究,可以为油田的后续开发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魏三妹  吴剑 《内江科技》2010,30(1):96-97
本文通过对研究区域构造概况、岩心、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认清了辽河油田台一块Es1Ⅱ和Es1Ⅰ油组的沉积特征和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规律、认为油组储集体发育的是一套三角洲前缘亚相砂体,其沉积微相可进一步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河口砂坝微相。根据不同沉积微相的测井响应特征,研究了沉积相在平面上的分布特征,并得出研究区该时期存在双物源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田倩倩  周越  王启明 《内江科技》2012,(12):139-140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为我国陆上最大的天然气盆地,很多学者对其进行过研究,但对苏里格气田的沉积相类型的认识还没有统一。为了更好的了解苏里格气田的沉积背景,提高勘探开发效率,根据前人研究成果,本文充分利用研究区盒8段取心井岩心分析、观察和测井资料分析,对盒8段岩石的颜色、组分、结构和沉积构造特征进行分析,得出苏里格气田南部盒8段沉积亚相为辫状三角洲平原和前缘沉积,并总结出其微相:辫状水道、心滩、河漫砂、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等微相的沉积特征和沉积微相的测井响应。  相似文献   

17.
张江江  王伟锋  冯学谦 《内江科技》2010,31(5):114-114,115
重新认识处于开发中后期油藏的沉积微相及其特征。对于查明剩余油分布和挖掘剩余油潜力、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33断块沙二下亚段三角洲前缘沉积主要微相类型有水下分支河道、水下分支河道侧翼、分支河口坝、水下天然堤-决口扇、远砂坝等5种沉积微相类型。本文分析了沉积微相类型对砂体发育与展布控制作用,及砂体的展布规律。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岩心观察、测井资料分析等手段,辅之以优势相编图法进行研究西峰油田M20井区长81沉积微相及其平面分布特征,并确定物源方向。研究表明,M20井区长81油藏以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为主,可细分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分流间湾、天然堤、席状砂和远砂坝6个沉积微相,各小层沉积相平面展布有很好的继承性,主物源来自西南方向;次物源方向来自东北方向。  相似文献   

19.
<正>一、概况面22区位于八面河油田的西南部,构造位置处于东营凹陷南斜坡八面河断裂构造带南端翘起部位,南部与面120区相连。油层顶面整体构造形态为一北西倾向斜坡,地层倾角3°~5°之间。含油层系为沙三段和沙四段,共有14个砂层组31个含油小层,主要含油层位为沙三上3砂组和沙四段1、4、5、6砂组。油层埋深1023.2~1249.2 m,油藏类型为构造岩性油藏。面22区沙三上3砂组4小层沉积类型为三角洲前缘沉积,主要发育河口坝、席状砂沉积微相。沙四段1砂组属滨浅湖沉积,主要发育有  相似文献   

20.
陶麟 《内江科技》2010,31(5):109-109,145
车排子凸起位于住噶尔盆地西北缘,主体走向为北西一南东至东西向。沙湾组与下伏古近系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总体呈由东南向西北方向由厚变薄至尖灭,在东南部可迭400m以上。车排子地区沙湾组主要发育低位辫状河三角洲体系和湖泊体系两大沉积体系组合:其中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细分为两个微相:辫状河道和河道间湾)和前缘(细分为四个微相: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问湾、远砂坝和滑塌沉积),湖泊沉积体系主要是滨浅湖亚相沉积(又可以细分为砂滩、砂坝和滨浅湖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