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龙岩膨润土为原料,氟化钠为改性剂制备钠基蒙脱土.采用水热离子交换法,将镧离子和十六烷基三甲基季铵阳离子交换到蒙脱土的层间得到改性蒙脱土,并对其结构和抗菌性能进行了表征.X-射线衍射法(XRD)分析发现,改性蒙脱土的层间距发生了变化;红外光谱测试(FT-IR)结果显示出相应的离子吸收峰,说明镧离子和十六烷基三甲基季铵阳离子确实交换到蒙脱土层中.抗菌实验结果表明,CTAB-La-MMT具有较好的抗菌性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us.aureus)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的最小抑菌浓度(MICs)分别小于200mg/L和400 mg/L,其抗菌效果比Na-MMT、La-MMT和CTAB-MMT改性蒙脱土都好.  相似文献   

2.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处理蒙脱土原土(PMT),合成了有机土(OMT),并继续以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对有机土(0MT)进行处理,得到修饰的有机土(MOMT)。经FTIR、WAXD和TGA认分析,表明经有机化改性后,季铵链成功嵌入蒙脱土片层,修饰土层的内外表面接枝一定数量的-NCO基团,三种土的片层间距分别为1.53nm,2.07nm和2.39mm,三者的初始失重温度分别为313℃、263℃和299℃。  相似文献   

3.
通过反应挤出制备了高密度聚乙烯/聚酰胺6/蒙脱土(HDPE/PA 6/MMT)复合材料,研究了MMT在HDPE/PA 6共混物中的分散和分布情况,及其对共混物相态结构的影响。从XRD和TEM的结果中可以看出,有机化蒙脱土(OMMT)选择性地分布在PA 6相内以及两相的界面上,钠基蒙脱土(Na+MMT)则主要分布在PA 6相内;大部分OMMT得到较好的剥离或插层,而Na+MMT出现明显的团聚。FE-SEM分析结果表明,增大MMT的含量会导致PA 6的相态尺寸变大,粒径分布变宽。流变分析结果表明,由于OMMT部分分布于两相界面处,从而增强了界面结合,对共混物起到了增容作用。  相似文献   

4.
明胶/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插层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均相溶液中制备了明胶 /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 ,并用 XRD,F TIR及 1 3 C NMR对复合产物进行了表征 ,探讨了插层机理 .研究结果表明 ,明胶分子能够插入蒙脱土层间形成插层或剥离结构的驱动力来自于明胶分子链上的 -NH 3和 -COO- 与蒙脱土强烈的相互作用 ,明胶分子可通过 -N H 3 与蒙脱土层间阳离子交换而插入层间 ,也可通过 -COO-与蒙脱土片层基团的配位作用而插入层间 .以月桂酸为模型阐述 -COO- 与蒙脱土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分别以La~(3+)和Y~(3+)为轻稀土元素和重稀土元素的代表,探讨了蒙脱土吸附稀土离子的吸附性能和吸附机理。采用密封振荡平衡法考察了初始浓度、温度和时间对蒙脱土吸附稀土离子的影响。确定蒙脱土吸附La~(3+)和Y~(3+)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属于非均匀表面的单层吸附,蒙脱土吸附La~(3+)和Y~(3+)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蒙脱土吸附La~(3+)活化能为28.1kJ/mol、吸附重稀土钇离子的活化能为13.8kJ/mol。该综合化学实验将理论知识与实验紧密结合起来,锻炼了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激发了学生的科研兴趣。  相似文献   

6.
用溶液复合法成功地制备了插层型PHB/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结构,发现硅酸盐片层间距从1.8 nm升至 2.4 nm左右.同时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结晶,熔融,和力学性能,发现有机蒙脱土的加入,可以加快PHB的结晶速度,降低熔融温度,提高了材料的力学性能,有机蒙脱土含量在3%时,其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聚合物/蒙脱土复合材料的国内外进展,简要介绍了蒙脱土有机化改性的原理和制备的方法,同时综述了聚合物/蒙脱土复合材料制备的原理和制备的方法,其中主要介绍了聚合物/蒙脱土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中的原位插层聚合法,聚合物溶液插层法,聚合物熔融插层法。  相似文献   

8.
以CuC12和MMT(蒙脱土)为原料,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得到的Cu/MMT(蒙脱土)催化剂.将该催化剂用于咪唑与溴苯、咪唑与氯苯的反应.结果表明:咪唑与溴苯在该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苯咪唑,而产率需要在以后更进一步的试验中得出;氯苯与咪唑在该条件下不反应,条件的进一步优化有可能使他们发生反应,这需要在今后的实验中验证.  相似文献   

9.
一种新型双负载双金属催化剂PVP-PdCl2-MnXm/MontK10-PEG400的制备,是把起相转移作用的聚乙二醇(PEG),键合到蒙脱土上,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络合双金属后再负载其上.以甲酸钠为氢转移试剂,用此催化剂在水相中对六氯苯进行催化脱氯.当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36小时,且Pd和金属M的摩尔比为4:1时,其转化率为100%.该催化剂不但易于制备,而且便于分离.  相似文献   

10.
考察了两种新型甲壳低聚糖表面活性剂在河沟水中的降解情况,结果发现缩水甘油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2-羟基-3-十六烷氧基)丙基甲壳低聚糖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生物降解;季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2-羟基-3-二甲基十二烷基铵基)丙基甲壳低聚糖具有杀菌、灭藻作用,在水体中能够稳定存在。  相似文献   

11.
一种新型双负载双金属催化剂PVP-PdCl2-MnXm/MontK10-PEG400的制备,是把起相转移作用的聚乙二醇(PEG),键合到蒙脱土上,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络合双金属后再负载其上。以甲酸钠为氢转移试剂,用此催化剂在水相中对六氯苯进行催化脱氯。当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36小时,且Pd和金属M的摩尔比为4∶1时,其转化率为100%。该催化剂不但易于制备,而且便于分离。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静态吸附的方法考查了吸附时间、Ca2+浓度对蒙脱土吸附Ca2+的影响,并对此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及动力学进行了分析。应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描述吸附等温线,吸附速率以准二级、准一级动力学方程进行拟合。实验结果表明,蒙脱土吸附Ca2+的吸附更好地符合Freundlich模型;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计算得出其活化能是19.460kJ/mol;zeta电位测试结果说明,本实验条件下,吸附类型以物理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双金属离子Fe~(3+)-Co~(2+)共同掺杂的改性蒙脱土(Fe~(3+)-Co~(2+)-MMT),吸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性能。方法:Fe~(3+)-Co~(2+)与Na+在常压下进行离子交换而制得Fe~(3+)-Co~(2+)-MMT,以DBP的去除率为评价指标,应用单因素实验优化Fe~(3+)-Co~(2+)-MMT的吸附条件。结果:当铁钴离子掺杂总量为2g/L、铁钴离子掺杂比例为1.2∶0.8时所制得的改性蒙脱土,在DBP浓度为0.08mg/mL、35℃、吸附140min时吸附性能最佳,DBP的去除率可达到89.84%。结论:Fe~(3+)-Co~(2+)-MMT显示了较强的吸附DBP的能力,远高于未改性的Na-MMT(64.40%),亦高于Fe~(3+)或Co~(2+)单独掺杂的改性蒙脱土。  相似文献   

14.
制备了一种新型季铵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二甲基苯氧乙基溴化铵,对产品进行了结构和纯度分析,初步探索了其起泡力和乳化性能,结果表明:(1)以十六伯胺,甲醛,甲酸,苯酚和二溴乙烷为基本原料,经三步法合成十六烷基苯氧乙基溴化铵的方法,具有成本低廉,操作简便,产率较高的特点。(2)十六烷二甲基苯氧乙基溴化铵的乳化能力,起泡力和泡沫稳定性都比较弱,具有一定的消泡和抑泡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非稳态液相共沉淀法合成了不同元素组成、不同原料配比的类水滑石化合物(HTlc).考察了元素组成、原料配比对类水滑石化合物晶体结构、粒子形貌、粒度分布的影响及样品的抑制蒙脱土膨胀的性能.研究发现类水滑石的抑制性与元素组成及原料配比都有关系,二价金属离子中,Mg2 比Zn2 对抑制性的贡献大,三价金属离子中,Fe3 比Al3 对抑制性的贡献大.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3种季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荆(C16H33)2N(CH3)2Br(双十六烷基二甲基溴化铵),C16H33,NC33H45(CH3)2Br(二十二烷基十六烷基二甲基溴化铵),C16H33NC12H25(CH3)2Br(十六烷基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并考察了其对水/有机两相体系中苯甲醛与苯乙酮Aldol缩合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含有两条疏水长链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水/有机两相体系中苯甲醛与苯乙酮Aldol缩合反应具有明显的加速作用,其催化活性明显高于其它类型的表面活性剂;结果还显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分子中疏水碳链的数目增加、疏水碳链的增长均有利于Aldol缩合反应.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ZnCl2为锌源,加入过量氨水(NH3)和十六烷基三甲基铵溴化物(CTAB),采用水热法控制合成纳米ZnO。采用XRD,TEM等测试手段对纳米级的粉体结构和形貌进行研究。实验表明:该法制备的就是六方相的ZnO纳米棒。  相似文献   

18.
依据非遗大吴泥塑釉料成分的性质制备有效的抗菌釉料,在釉料中加入20%质量分数为10%的磷酸三钙载银抗菌剂,当磷酸三钙∶硝酸银的分配比为9∶1时,采用抑菌圈决定性地检验其抗菌效果.结果表明其抗菌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甲酚红光度法测定痕量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3.0mol/L H3PO4溶液中,甲酚红(MPR)分别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S)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AB)和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形成离子缔合物,溶液均由橙色变为橙红色,从而使得溶液吸光度值发生改变,其最大吸收波长均位于519nm处.在优化实验条件下,吸光度变化值△A与CTAB和CPB浓度之间均符合比尔定律,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1.05×10^5(CTAB)和1.00×10^5(CPB)L·mol^-1·cm^-1.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用于合成水样中痕量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测定,结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20.
以N-甲基咪唑和氯乙醇、聚乙二醇为原料,合成出含羟基的小分子离子液体.然后接枝到聚环氧氯丙烷上,制备得到一类长侧链的聚醚离子液体.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反应物配比对聚环氧氯丙烷接枝率的影响;用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聚醚季铵盐结构进行了表征.较佳工艺条件为:摩尔比n(PECH):n(离子液体)=1∶1.5,反应时间6小时,反应温度为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