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的针法     
一次,在一位朋友家小坐。发现他给父母打电话的时候拨了两遍号码。第一遍拨过之后,铃响三声就挂断,再拨第二遍,然后通话。“第一遍占线吗?”我随意问。“没有。”“是没想好说什么?”“不是。”“那干吗拨两遍号?”他笑了笑:“你不知道,我爸爸妈妈都是接电话非常急的人,只要听见铃响,就会跑着去接。有一次,妈妈为接电话还让桌腿把小脚趾绊了一下,肿了很长时间。从那时起,我就和二老约定,接电话不准跑。我先拨一遍,给他们预备一点时间。”我的心突然觉得十分湿润。平日都常说如何如何孝敬父母,这个小小的细节,不是对父母最生动的疼惜吗?为了…  相似文献   

2.
生活类     
[中考预测命题]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一次,在一位朋友家小坐,发现朋友给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拨了两遍号码,第一遍拨过之后,铃响三声就挂断,再拨第二遍,然后通话。“第一遍占线吗?”我随意问。“没有。”“是没想好说什么?”“不是。”“那干吗拨两遍号?”他笑了笑:“你不知道,我爸爸妈妈都是接电话非常急的人,只要听见铃响,就会跑着接。有一次,妈妈为接电话还让桌腿把小脚趾绊了一下,肿了很长时间。从那时起,我就和二老约定,接电话不准跑。“我先拨一遍,给他们预备的时间。”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细节,一个精彩的镜头,总让我们感动,让…  相似文献   

3.
在一次带学生参加县里的运动会时,我发现一位小学高年级女生利用比赛的间歇时间抄写英文句子。我觉得这个学生很努力,便走过去观察。她在抄一个简单的句子,抄了一遍、两遍、三遍,以致七遍、八遍还没有停止,她抄写时神情木然,已经近乎机械重复,手脑的联系全然失去了。我忍不住上前问她:“你写的句子已经掌握了吗?”她看看我,默默地点点头。我接着问:“那你为什么还抄呢?”她开始回答:“老师让我们抄五十遍。”我心里顿生烦躁,但嘴上还比较缓和:“抄个三五遍就差不多可以记住了,一边抄一边念效果更好。”我还想说些什么,但考虑到教学管理的一…  相似文献   

4.
一、故事激趣师 :我知道小朋友们爱听故事 ,前几天 ,我读了《古今文人轶事》(罗启荣编)一书上赵树理“传经”的故事。今天我来讲一讲这个故事。(1951年秋天 ,赵树理回到自己所熟悉的太行山 ,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体验农村生活。村里有个小青年写了一篇文章让赵树理指导。赵树理看了一遍 ,说 :“你先改一次 ,明天让我看。”第二天 ,小青年把稿子改好 ,送给赵树理 ,他看了一遍 ,说 :“你再改一次 ,明天送给我。”第三天 ,小青年又把稿子改好了送来。赵树理看了一遍 ,说 :“我看你会改 ,再改一遍。”第四天 ,小青年再次将稿子送给赵树理 ,他…  相似文献   

5.
漪然 《父母必读》2010,(5):154-156
“妈妈。再给我讲一遍吧。”“哎呀,这个故事都讲了八百遍了!”当这样的对话第N次出现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一个故事都讲得熟能成诵了,孩子还是不厌其烦地让你再讲一次。通常你会怎么做呢?是硬着头皮将“嚼之无味”的故事再读一遍;还是想出了别的什么办法,既可以满足孩子再听一遍的要求,又可以让自己讲得更加投入?  相似文献   

6.
编读往来     
自从我第一次读了《幼儿教育》以后,我便深深地爱上了它,尤其是其中的“百花园”栏目。因为这一栏目不仅给了我许多帮助,同时也给孩子们带来了欢乐。以前,我常常苦于选不到好教材、好的游戏材料。读了“百花园”以后,发现里面有些游戏新颖有趣,有些故事、诗歌语句优美,富有教育意义。我就作了讲述、推荐。就这样,好故事讲了一次又一次,新游戏玩了一遍又一遍,可孩子们还是说“再来”、“再讲”……。我问他们为什么,他们都说“故事很好听”、“游戏好玩  相似文献   

7.
长长的电话线,子女在这一头,父母在那一头。在子女这一头。一次,在一位朋友家里小坐,发现他给父母打电话摁了两遍键码。第一遍,音筒里传来“嘟——嘟——嘟”三声后挂断。再摁一遍,然后通话。“你先没想好说些什么吗?”我问。“不是。“”那干嘛摁两次键?”我又问。朋友笑着说“:我爸妈是急性子人,听见电话音响,就会跑着去接,有一次妈妈还被桌腿绊了一下,脚趾头肿得老大。打那以后,我就与二老约定,悠着点接,我先摁一遍键,给他们有个预备的时间。”听了朋友的叙述,我默然良久。在父母那一头。月底,我到鼓楼电信局缴电话费。缴费的人很多,排着…  相似文献   

8.
问:小学语文第十二册《难忘的一课》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有什么作用呢? 答:一、上下勾连,统领全篇。 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第一次,是作者站在留外,见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正在一笔一画地写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揭示了上课的基本内容,为情节发展作了铺垫。第二次,是在老师一遍一遍地教,学生一遍一遍地读的时候,作者被吸引被打动,因而情不自禁走进教室,跟  相似文献   

9.
鄙人一向都是孤陋寡闻。第一次与“新概念”亲密接触,是从某杂志主办的“新概念作文大赛”开始的。当我第一次读“新概念”作文时,的确感到眼前为之一亮,原来作文也可以这样写!(以前只道日记是这般模样!)而且一些同龄人的作品也让我由衷钦佩。如同一缕清新的风,写得多好啊,多么富有灵气,和以前读到的作文完全是两个样,这才是真正的“我手写我心”,是真挚诚实的作品。这当然是“初恋”的感觉。可当我第二遍、第三遍、第四遍……第N遍接触到此类文章后,当“新概念”举行到第二届、第三届后,当出现了所谓的“韩寒第二”、“韩寒…  相似文献   

10.
一、第一次发现——“我”就是水课前学生未预习,上课时才让学生读课文。读完一遍后,猜一猜“我是什么”,每人在纸片上写一个字,绝大多数学生能发现:“我”就是水。  相似文献   

11.
爱的针法     
一次,在一位朋友家中小坐,发现他给父母打电话的时候拨了两遍号码。第一遍拨打之后,铃响三声就挂断,再拨第二遍,然后通话。“第一遍占线吗?”我随意问。  相似文献   

12.
爱的针法     
一次,在一位朋友家小坐。发现他给父母打电话的时候拨了两遍号码。第一遍拨过之后,铃响三声就挂断,再拨第二遍,然后通话。“第一遍占线吗?”我随意问。  相似文献   

13.
爱的针法     
一次,在一位朋友家小坐,发现他给父母打电话的时候拨了两遍号码。在第一遍拨的时候,很快就挂断,稍等一会儿后再拨第二遍,然后通话。“第一遍占线吗?”我随意问。  相似文献   

14.
特殊的一课     
上午,第一次看到了成龙为这次抗灾而赶制的歌曲短片《生死不离》:“生死不离,我数秒等你的消息/相信生命不息/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一遍遍地听,一遍遍看着那些撼人心魂的图片,眼泪不禁溢出眼眶。  相似文献   

15.
“庐山的云雾美不胜收!咱们比赛看谁把课文读得美!”“行!”“你们课前读过几遍了?”“三遍!”“咱们现在还不能比,因为我课前已经读过八遍了。即使我赢了,那也是不公平的。这样吧,你们再读两遍,然后,咱们再比。”同学们兴高采烈地把课文读了两遍。“谁敢跟我比?”“我!”“我!”同学们跃跃欲试。“谁愿意替我比?”“叫我!”“叫我!”同学们争先恐后。“为了挑战成功,也为了‘守擂’成功。你们再读两遍,然后,推选代表进行决赛。”同学们又兴趣盎然地把课文读了两遍。之后,双方各自推荐一位代表比赛读了一遍。这是特级教…  相似文献   

16.
“庐山的云雾美不胜收。咱们比赛看谁把课文读得美。”“行。”“你们课前读过几遍了?”“三遍。”“咱们现在还不能比,因为我课前已经读过八遍了。即使我赢了,那也是不公平的。这样吧,你们再读两遍,然后,咱们再比。”同学们兴高采烈地把课文读了两遍。“谁敢跟我比?”“我。”“我。”同学们跃跃欲试。“谁愿意替我比?”“叫我。”“叫我。”同学们争先恐后。“为了挑战成功,也为了‘守擂’成功。你们再读两遍,然后,推选代表进行决赛。”同学们又兴趣盎然地把课文读了两遍。之后,双方各自推荐一位代表比赛读了一遍。这是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  相似文献   

17.
我们时常会为特级教师的经典课堂而感慨不已。有时,我们也会在课堂中学习名师的“一招半式”。然而,我们不能忘记,此课堂非彼课堂,此学生非彼学生。不然,一个伟大的创意也会变得糟糕不堪。不受欢迎的“第六次”在教学《军神》一课时,我请一位男生小超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由于学生第一次读,在读到“一位头缠绷带的年轻人走进了重庆城里一家德国人开的诊所”这一句时,把句子读破了。此时,我想到了于永正老师的“第八次”故事。我决定来一次“模仿经典”。于是我对小超说“:小超,没关系。这句话是个长句子,很难读。一遍读不好,还有第二遍、第…  相似文献   

18.
一粒米     
有一次在山地部落听山地人唱“小米丰收歌”,感动得要落泪。其实,我完全听不懂歌词,只听到对天地那至诚的祈祷、感恩、欢愉与歌颂,循环往复,一遍又一遍。  相似文献   

19.
绰号风波     
于英 《河北教育》2011,(7):66-66
课间,我来到教室,讲桌上放着一本书。“这是谁的书?”我大声问道。“牛魔王的。”声音很小。我又问了一遍:“谁的呀?”“周扒皮的!”这一次声音大了点。我们班姓牛的只有一个一牛世宇。  相似文献   

20.
一位语文教师执教《背影》公开课,精心播放了腾格尔的歌曲《父亲》以渲染情境,抓住“我”的几次流泪这个动情点,充满激情地一遍遍为学生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