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庆油田杏北三次加密试验区的开采特点及产量递减趋势入手,通过储层精细地质研究及剩余油潜力描述,针对三次加密井薄、差储层动用特点,对三次加密井的开发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同类开发调整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针对区块三次加密调整后暴露出来的矛盾,在储层精细地质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剩余油综合描述及数值模拟技术,分析已三次加密区块低渗透薄差储层剩余油潜力分布,通过优化三次加密井网部署,提高水驱控制程度,解决三次加密井网表外储层动用困难的矛盾,取得较好的三次加密调整效果.  相似文献   

3.
某区块加密调整井开采对象是有效厚度小于0.5m的表内薄差油层和表外储层,本文通过对表内薄差油层及表外储层地质、沉积等特征描述,总结得出限流法完井是提高表内薄差油层及表外储层动用程度的一个有效手段,为某开发区某加密调整井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针对史100断块史103井区的具体特点,从体积波及系数、采收率、经济效益及开发实践等方面对加密调整可行性进行了充分论证。在技术和经济评价的基础上,确定了合理的井距和井网密度。结合井网加密方式和注水方向性研究,利用数值模拟优选了加密调整方案。  相似文献   

5.
油田进入开发后期,随着原油产量递减,原油含水上升,杆管摩擦接触面润滑能力减弱,腐蚀性增强,加剧了杆管偏磨;随着二次加密、三次加密定向井、斜井的增加,偏磨井越来越多。本文结合生产实践研究分析了各种规格型号的抽油杆防磨器在现场使用中存在的问题,研制了可自动旋转的抽油杆自旋防磨接箍,并介绍了其结构特点、工作原理、性能参数、使用方法及取得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胜利油田东营凹陷、沾化凹陷等古近系泥页岩油气储层存在有机质丰度高、成熟度低、页岩厚度大等特点,有机质成熟度跨度大,高成熟度泥页岩面积相对局限,页岩油、气勘探开发不均衡,文章通过对L69井、Y21井、FS1井、LS101井等胜利油田不同类型泥页岩油气藏区块岩心的岩石抗张强度实验、三轴压缩实验、断裂韧性实验等,了解岩石矿物组分、储层脆性指数、可压性评价、岩石开裂剪切状况、裂缝延伸状态、网络状裂缝形成条件及难易程度等储层改造关键因素,为下步储层改造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永乐油田经过10余年开发,部分区块水淹严重,低产井比例逐年增加,造成地面资产闲置。但油田采出程度较低。为有效动用剩余油,提高采收率,针对储层发育特点,提出利用侧钻超短半径水平井开采剩余油,并分析永乐油田侧钻潜力。通过经济评价,得出侧钻与加密相结合的方式使油田开发效益更好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垦东32断块热采井产量占到该块总产量的70%,随着08年区块加密调整,12口水平井注汽投产,热采规模不断扩大。本研究从区块油藏地质特征入手,结合吞吐井开发效果与室内研究,对注汽参数进行了进一步优化,使注汽参数与区块储层特征相配套,最大限度提高吞吐开发效益。  相似文献   

9.
随着油田以开采表外薄差油层的过渡带二次加密井和三次加密调整井投入开发,供液不足的低产低效井逐日增多,这部分井采取全天开采势必造成能源的浪费,而且也影响井下抽油泵的使用寿命。采取间抽是改善这种井泵抽状况和降低油田能耗的有效措施。通过对低效井进行动液面和示功图连续监测,找出其动液面变化规律,结合示功图确定间抽运行的合理沉没度范围和启停机时间,采用不同的间抽制度,能够确保抽油泵在有足够供液能力的情况下运行,以达到挖潜节能的目的,通过试验证明这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针对过渡带二次加密及补充井吸水厚度下降的问题,提出通过注水井压裂措施来改善的建议,使其达到方案预测开发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位于蜀南地区的洗象池群是已经证实的一个主力含气层,为了更好地研究该区域洗象池群的沉积及储层情况,本文选择了该区域很具代表性的螺观1井进行研究,通过对螺观1井沉积相和储层的研究发现,螺观1井洗象池群可以识别出局限泻湖、滩间海、台内滩三个亚相,以及云质泻湖、滩间海、台内滩等微相。研究得出洗象池群储层的岩石类型主要包括砂屑白云岩、鲕粒白云岩、砾屑白云岩,储层孔隙较发育,以低孔低渗储层为主,具有强烈的非均质性。对研究区洗象池群沉积相和储层的研究,可以为螺观1井所在及周边区域的下一步勘探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刘冬青 《中国科技纵横》2011,(10):360-360,364
针对史100断块史103井区的具体特最,从体积波及系数、采收率、经济效益及开发实践等方面对加密调整可行性进行了充分论证。在技术和经济评价的基础上,确定了合理的井距和井网密度。结合井网加密方式和注水方向性研究,利用数值模拟优选了加密调整方案。矿场阶段实施后,水驱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为同类油藏的调整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井网加密后三角洲相储层砂体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某油田某开发区块三次加密前后砂体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出三角洲相各类砂体井网加密后砂体变化特点,提高了对不同类型河道砂体的认识程度,对确定开发各类油层所应采用的最大合理井网密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按照矢量化井网开发的思路,以井网适应性研究为切入点,深入探讨营11沙三低渗透油藏井网形式、井距、排距与储层非均质性、地应力方向的匹配关系,找到了一套改善营11沙三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途径,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郭俊华 《今日科苑》2006,(3):I0002-I0002
本文以南一区二次加密井为重点研究对象,通过对萨中开发区南一区二次加密射孔方案编制、完井优化、投产效果跟踪,对控制南一区二次加密油井初期含水率有了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16.
大王北油田大37块为一个多薄层、低渗透油藏,储层连通性差、注采井距大、层间动用差异大,油藏采收率较低。本文通过对该块剩余油分布状况的分析,研究了整体加密的可行性及挖掘非主力层潜力,以进一步提高主力层采收率。2006年,该块共钻加密新井45口,新增产能11×10t,油藏采收率提高5.0%。  相似文献   

17.
子北采油厂低产低效井治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金宝 《科技风》2011,(16):152-153
子北采油厂三叠系延长组储层属于典型的低渗透率、低丰度、低产、高含水的"三低一高"油藏,由于低渗透油田的客观地质特点,造成了开发过程中的诸多突出矛盾。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已开发老区块措施增油潜力逐年变小,选井选层也越来越困难;新投产区块有效含油厚度越来越薄,储量丰度越来越低,油层物性逐年变差。从而导致了低产低效井逐年增多,已成为制约子北采油厂开发整体效益提高的重要因素。本文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子北采油厂的实际情况,明确了低产低效井的定义,并对低产低效井进行了细致的分类,深入系统地分析了不同类型低产低效井的成因,提出了通过压裂、堵水、转注、关井、捞油、吞吐治理低产低效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正>黄场斜坡带位于蚌湖向斜东斜坡,地层由西向东抬高,砂岩沿抬高方向尖灭。该区紧邻蚌湖-王场生油中心,油源充足,是形成上倾尖灭岩性油藏的有利地区。先后在潜三、潜四上段发现了上倾尖灭岩性油藏,但储层具有厚度薄、横向变化快的特点,储层预测难度较大。本文利用小层精细对比、沉积微相研究、结合地震属性分析的综合储层预测技术,在黄场斜坡带取得了较好的勘探开发效果,部署钻探的黄17井和黄斜38井,均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9.
苏里格气田苏10区块开发已进入稳产中期阶段,低压、低产及停产井逐渐增多,稳产能力面对极大考验。本文从分析区块生产特征入手,找到钻井间加密直井、水平井、老井调层生产、重复压裂等解决稳产难题的技术对策,对类似气田开发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近年南海西部海上勘探在高温高压领域有重大发现,海上高温高压井开发已进入实施阶段。东方1-1气田开发首次进行高温高压井完井作业,面临着井筒完整性、低渗储层产能释放、高温高压腐蚀、海上平台作业空间限制、开发投资风险高等诸多难题。针对这些难题,结合国内外高温高压气井完井技术的基础上,开展了井筒完整性研究、储层保护研究、风险识别及控制方法研究,成功保证了东方1-1高温高压气田顺利开发。最后提出了海上高温高压井完井技术的下一步研究和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