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官师制度是官学教育的重要组戍部分。魏晋南朝时期,官学教育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在中央,除大学之外.又创建国子学,同时,学馆教育、专科教育也受到统治的重视;在地方,州、郡、县三级行政机构则成为地方官学得以维系,并以此来划分地方教育的行政区域。由于从中央到地方,官学种类、行政级别有所不同,官师的称谓也因此各异。  相似文献   

2.
元代的学校分为官学和私学两种。官学中,有中央官学,即国子学;还有地方的路、府、州、县学校,即地方官学,因学设孔子庙,故又被称之为“庙学”。本文所讨论的地方官学,主要指元代地方政府在路、府、州、县等各级政区设立的、以儒学为教学内容的传统官学。元代地方官学体系的发展概况,大致可以分为世祖以前,世祖、成宗时期,武宗至顺帝时期三个阶段。兹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喻本伐在《教育与经济》2006年第4期撰文指出,学田制是中国古代为学校教育提供办学经费的一种特殊方式,与其他教育经费的划拨和筹措存在着明显殊异,对地方官学和书院的办理影响甚大。在学田制创立以前,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的办学经费来源,主要依靠政府拨款,通常称之为“岁赐钱”或“赡学钱”。  相似文献   

4.
北宋的官学系统分为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在庆历、熙宁、崇宁三次大规模的兴学运动中.地方官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且由于朝廷对其发展的重视,到北宋末年,地方官学已相当发达。北宋地方官学从教师选聘、学生管理、教学方法等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为此后地方官学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并对北宋社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对我国宋代中央和地方官学经费的收入和支出,以及学生的就学花 费情况进行了分析,试图由此为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文章根据教育学院在地方教育事业中的地位和特点,提出了教育学院图书馆藏书建设应以“四个面向”为指导思想。以成人教育、在职教育、师范教育三特色为依据,正确处理藏书建设与信息化服务的关系,从而更好地发挥图书馆藏书在地方教育事业中“情报信息中心,图书资料中心”的作用。同时,文章根据《全国高等学校图书情报事业“七五”规划要点》,初步提出了图书馆在处理基本藏书、地方文献收集过程中的新与全面性等问题时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文章根据教育学院在地方教育事业中的地位和特点,提出了教育学院图书馆藏书建设应以“四个面向”为指导思想,以成人教育、在职教育、师范教育三特色为依据,正确处理藏书建设与信息化服务的关系,从而更好地发挥图书馆藏书在地方教育事业中“情报信息中心,图书资料中心”的作用。同时,文章根据《全国高等学校图书情报事业“七五”规划要点》,初步提出了图书馆在处理基本藏书、地方文献收集过程中的新与全面性等问题时的途径与方  相似文献   

8.
南宋的官学与书院都是为封建政府培养人才的地方,作为两种并存的教育组织形式,其办学思想各有所重。官学的学科齐全,为社会培养所需的各方面人才;书院则注重道德修养与学术研究。随着时间的推移,官学和书院之间互相影响。南宋中后期,理学成为官方学说,理学家们讲学的书院也成为官学的一种。  相似文献   

9.
南宋时地方士人直接参与地方官学修建活动,并以资金直接参与和非资金参与两种方式发挥自己的作用。南宋时期士人群体的壮大及"以天下为己任"意识的增强,促使士人参与官学修建,某些地方政府在官学修建中的"缺位"给士人参与带来契机,不同地域的社会习惯决定了当地士人的参与程度。通过不同方式参与官学修建,南宋士人获得了一定的社会声望。  相似文献   

10.
从唐末到明清,中国古代地方官学与科举制长期并存,深受科举考试的影响。科举考试使地方官学培养目标与科举选才直接对接,进而在学校科举合流后,又成为促进地方官学发展和普及的基础与力量。特别是地方官学兼有的培养人才和推广教化功能,对促进地方文教兴盛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宋人读书之风浓厚是宋人藏书与宋代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但宋代文化发展并非只有一个诱因。从文化视野上看,雕版印刷术的出现、市民经济的崛起、两宋频繁的战争、官私藏书的蜂起,最终成为导致宋代藏书繁荣发展的四种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朝鲜《吏文》是明代政府的公文集,内中含有朝鲜政府给明政府的公文,是研究近代汉语的珍贵资料.该书在语言材料上的价值具有“同时代性”“真实性”“复杂性”“公文性”等特点;该书在词汇上的价值体现在如实记录了明代初年词汇的实际使用情况及当时朝鲜社会使用汉语词汇的情况,朝鲜汉学家崔世珍对该书词语的注解为我们进一步了解明代的汉语词汇和朝鲜语词汇的面貌,以及当时中朝两国的社会生活状况提供了十分珍贵的材料.  相似文献   

13.
《明史·选举志》是记载明代学校教育、科举考试和官员铨选的最基本、重要和影响最大的专门文献,但亦存在诸多不足,并给后人造成了不少误导。郭培贵教授《明史选举志考论》一书旁征博引,钩沉发覆,寓论于考,对《选举志》的全文进行了逐节、逐句的考证和研究,从而为人们正确使用该《志》提供了便利,更将明代选举制度的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4.
汉代是中国古代官学教师制度的初创时期。太学博士与郡国文学,既是官学教师,又是国家官吏,其教师身份尚不十分突出,对其选用、升迁已出现较为明确的制度规定。博士、文学秩卑而职尊,仕途通达,而官学教师不甘久典教职,这一特点在汉代已经显现。  相似文献   

15.
《唐六典》根据唐玄宗的意旨编撰而成,对唐代及后世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该书详细地记载了唐代前期的设官分职以及唐以前职官制度的沿革,对于研究古代职官制度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基于《唐六典》成书问题,重点分析《唐六典》成书时间、书成于何人之手及成书历时较长之缘由这三个方面,认为《唐六典》书成于唐开元二十七年,由李林甫进御给唐玄宗。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部反映晚清安徽概貌的官修政书,《皖政辑要》编纂得法,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重在创新,以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展现了历史的新貌。全书以清末中央政府新官制为纲目分为十科,其中交涉、民政、学务、农工商、邮传五科,从形式到内容均系当时首创,度支、军政两科之下子目亦多有新意。经过编纂者的精心安排,该书在篇目上破旧立新,在取材上推陈出新,从而使晚清中国社会出现的新事物得以包容,新变化得以展现。这极大地拓展了政书体的叙事空间和叙事容量,是对以往政书体例继承中的创新,因而具有了弥足珍贵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苏喜珍 《鸡西大学学报》2013,(10):142-145,149
《左传》这一部以鲁国历史为主的编年体的史书为我们全面地展现了春秋时代的社会面貌。而就《左传》的性质来说,它就是一本史书,具有档案的性质,就是一部后人研究先秦社会的史料,也就是春秋时期记录的档案。早期的史官与档案工作者的关系密不可分,很多史官往往兼职档案工作。那么早期史官除了记录资料之外还有哪些职能?试就《左传》所记载的史官们的职能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8.
《清史稿》是按照正史体例撰写的清朝断代史未定稿。该书第一次在国家级的断代史中收载各地治所的经纬度数据,具有很大的史料价值。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该书收载的经纬度数据出现偏差。本文仅就其"贵州地理志"的经纬度数据偏差加以解读,探明偏差及错误的原因,以利读者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19.
史表在正史中占有重要地位,遗憾的是,历代正史大多缺表,清初著名史学家万斯同的《历代史表》填补了这一空白,以极少篇幅囊括尽可能多的历史内容,体现了作者经世致用的思想和正统观念,并且开创了清代补表先河,极大地丰富了史书内容,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20.
书院以其弘扬儒学传统、讲会论辩、祭祀先贤、收藏典籍等特点,成为中国官学的有效补充。清代苏州书院发展繁荣,官学化特征显著,成为科举制的附庸,为国家和地方培育了众多优秀人才,书院的繁荣发展一定程度上推动和促进了苏州科甲盛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