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能够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还应该秉承着一种"大历史观"的理念,从中国与世界、过去与现在和未来、人的心灵与外部世界三个基本纬度来思考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概括地说就是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叉点上连接古今中外。  相似文献   

2.
乔布斯走了,他已成为一个历史人物。但凡历史人物,都是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的人物。但是,我们很难说,是历史成就了人物,还是人物创造了历史。这二者总是交织在一起,共同改变我们的世界。乔布斯对世界的改变有目共睹,人们怀念这位时代英雄,有人认为他是独一无二的,同时也有很多人期待下一位"乔布斯"的出现,人们猜测,谁将会为我们的世界继续带来意想不到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共产主义不是一个应然的理念世界,而是一项不断完成的世界历史性事业。而世界历史的产生和发展条件是"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世界历史的进程本质其实就是人的解放过程。人的解放不仅要扬弃私有制和分工,还要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才能实现自由和全面发展,成为具有世界历史性普遍经验的个人。  相似文献   

4.
《小学科学》2014,(1):8-11
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万里长城是咱们中国的"国宝级"历史遗迹,独一无二的历史价值让它成为了世界瞩目的奇迹,要是世界上到处都是长城,这好汉谁爱当谁当,有什么特别的?不过,中国长城真的是独一无二吗?世界上是否还有和它类似的建筑?哎哟,还真叫你猜对了,在一个遥远的地方,另一条长城已经沉睡了近两千年喽……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马克思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创造。"一个多世纪以来,作为革命家和思想家的马克思从未离开这个世界,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作为科学理论和远大理想以前所未有的伟大力量改变着世界的面貌及人类历史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历史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前反思是在每一学期开学时进行的反思,是对本学期的历史教学活动进行一次"定位",这种反思能使历史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教学中反思,是在每一学期的历史教学活动中及时、自动地对每一节历史课的具体教学行为过程进行反思,又分为"课前反思、课后反思和课余反思"三个方面,这种反思能使历史教学确保高质量高效率地进行,是反思的重要部分;教学后反思是在每一学期的历史教学活动结束后对本期历史教学行为进行"扬弃"总结,做到既"扬"其长处,又"弃"之糟粕。如此反思才能使教学经验择优化、理论化,才能提高历史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  相似文献   

7.
时代的发展、实践的创新,要求"世界历史视角"应当成为我们新时期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自觉追求,从而确立"中国视角"与"世界历史视角"并行互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格局。  相似文献   

8.
课改已有十多年,但是历史在学生心目中依然是一门靠死记硬背的学科,历史教师在教学中也依然习惯于"重记忆轻理解,重灌输轻思维",采用以接受为主的教学方法。当历史教师让学生在历史课上画书、默写的时候,也拉远了学生与历史学科的距离,历史课成了遥远的冷漠的呆板的老古董。而历史学科本应该"是人类的精神故乡,是人类生命力的活水源头",历史课也应该是亲切的。本文以人教版必修一《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一课具体的教学过程为例,谈谈笔者探索打造亲切的历史课堂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羊子的诗歌,是我曾经想看到的一种有价值的文本,对历史,对现实,对个人的一种诗性的超越和抒写。"我"是从历史而来的,也是从灾难的洗礼而来的。一个幸存者,一个因幸存而重新看待世界、了悟人生的人,是作者自己,也是渡尽劫波的羌。这是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阿来对羊子长诗《汶川羌》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是现时代最重要的特征。马克思在其世界历史理论中已对全球化作出了科学的预见。今天研究当代全球化就必须关注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挖掘其方法论意义,这对于我们考察当代全球化条件下中国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与大陆学界对宋代历史评价长期流行的"积贫积弱"说相反,日本、法国、英国、美国等众多研究汉学的外国学者却对宋代历史给予极高评价。在国外学者眼里,宋代政治之成熟,尤其是经济之昌盛,思想文化之繁荣,科技之发达,无论是在中国历史上还是世界历史上都是空前的;宋代不仅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文明昌盛的黄金阶段,而且也是世界文明发展史上一个极其重要和辉煌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2.
贾彦春 《现代教学》2009,(10):41-41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句话尽管说得有点绝对,但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包办代替实不足取,应该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怎样"教人发现真理"呢?笔者认为历史课堂叙述细节是关键。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我国中学历史教育界普遍用"思想家"和"教育家"两个称谓(或者说"桂冠")对孔子作总体评价。这一点,可从历史教学大纲、历史课程标准以及据此编写的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清楚看到。如1963年的《全日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草案)》和1980年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用草案)》都有"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这一内...  相似文献   

14.
一、背景 "德意志的统一与崛起"这一课是民族主义积聚乃至泛滥的典型之作,民族主义成就了德意志后,又毁灭了德意志。我于是借这一课内容,用三个历史小故事为引子,以"爱"与"仇恨"为线索,带领学生对历史上的民族主义意识和现象进行初步的理性思考,启迪现在,教益未来。  相似文献   

15.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而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要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就必须培养创新型人才。人才的成长又靠教育,因此,必须转变观念打破旧的历史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从人类历史的进程来看,农业的出现,无疑是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革命",与"工业革命"一样,指向并推进着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从世界范围来  相似文献   

17.
胡桂珍 《考试周刊》2012,(5):143-144
多媒体教学通常是指以计算机为中心,把超文本的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运载信息的媒体结合在一起形成合理教学结构的过程,而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历史教学的预定目标的实现。根据《历史课程标准》,历史课程目标主要有三个:"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体来说,是指"通过普通历史课程学习,扩大掌握历史知识的范围,  相似文献   

18.
社会分工是马克思哲学的一个重要理论范畴,是马克思用以考察和研究人类社会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基本立足点和重要方法论,同时也是科学把握和深刻理解马克思历史哲学思想的理论枢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探讨社会分工是马克思敲开人类社会"历史之谜"大门的最有力的叩击。首先,社会分工是马克思深入考察人类社会结构和系统描述社会历史进程的"切入点",是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基础和新的出发点;其次,社会分工是马克思研究世界历史形成的特有"视角",并借此科学地预见了未来人类历史发展的更高形态——共产主义社会;最后,社会分工是马克思考察现实的人的发展历程的基本方法论"支点",并找到了一条消灭异化和私有制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道路——消灭分工。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和古今中外一切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一样,十分注意从历史中汲取营养,具有浓厚的历史意识。本文从改革开放理论这一方面分析邓小平的历史意识,认为"改革动力论"基于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入认识和旧有体制历史积弊的深刻反思;开放理论的提出体现了邓小平广阔的世界历史视野和纵横比较的历史思维;"文革有‘功’说"凝结着"坏事变好事,教训变财富"的历史智慧。  相似文献   

20.
中国哲学范式的历史转换和现代性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范式的转换是哲学创新和发展的实现形式。中国哲学范式的历史转换和现代性追求,既以承认中国哲学范式的历史存在为前提,又以"中国历史"向着"世界历史"的根本转换为背景,既是中国哲学面向世界、追求现代性的过程,更是中国哲学在各个民族的哲学逐渐融合为"当代世界的哲学"或"世界的一般哲学"的大潮中浴火重生的过程。实现中国哲学范式的历史转换和现代性追求,必须以其对"哲学",包括"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及其现代性的充分理解和反思为前提,否则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必须以回归中国哲学范式及其原创建构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否则就会因民族性的丧失,泯灭中国哲学的世界哲学意义;必须以解决中国人的安身立命问题为旨归,以具有现代性的"中国问题"为中心,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话语体系和言说方式,否则就会失去其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必须具有广阔的全球视野和时代眼光,以开放的心态和全球化的理论视域,牢牢把握人类哲学思想发展的大势和趋向,实现从被迫现代性或追随现代性到引领现代性的历史转换,为当代人类的价值重建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当然,在强调中国哲学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同时,还必须努力克服地方性知识的局限性,否则只能是在片面强调民族自我的同时,放弃对人类终极关怀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