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6 毫秒
1.
全面提升农民素质是强农、富农、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农民素质不断提高,但依然难以适应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以及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制约了农民持续快速增收。新形势下我国全面提升农民素质,促进农民持续快速增收,事关统筹城乡发展的全局。  相似文献   

2.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建设现代农业。这是现阶段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也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如何结合河南省农村发展实际,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走出一条依靠科技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道路,是当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3.
刘洋 《科技创业月刊》2010,23(6):11-12,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和谐社会,必须抓住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统筹城乡发展.通过时常德市发展文体生态园的实证分析,提出了在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农村地区通过统筹城乡发展、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让农民从事非农产业、提高农民收入、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的新农村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4.
在城乡统筹中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就要把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作为重要着力点,切实加大要素反哺力度。在城乡统筹中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就要把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作为战略着眼点,着力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包括生产、生活等硬实力建设,也包括乡风、民主等软实力建设,实现新农村硬实力建设目标的重点是加强农村水利建设。加快农村水利建设,提高农村水利保障,是促进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需要,也是统筹城乡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的具体实践。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建设与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的安全有很大的关系,也是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存环境的重要措施。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建设是适应新时期建设现代化农业的重要手段,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是我党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促进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加强城乡统筹,加快新农村建设,要以农村经济建设为中心,农村社会事业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建设为保障,走具有地方特色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在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进行的,它与工业化、城镇化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支撑的有机整体。因此,必须在统筹城乡发展中推进新农村建设。现阶段统筹城乡发展,应重点搞好城乡产业、就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方面的统筹。不能简单地把统筹城乡发展理解为城市对农村、工业对农业的对口援助,而应通过运行机制、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创新,把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建设新农村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王秀梅 《科教文汇》2011,(23):201-202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的全面推进。统筹城乡发展,不仅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也要推进农村文化繁荣。本文剖析农村文体阵地建设的存在问题,探究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以求利用和依靠文化建设力量,加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0.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指以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平台,以城乡结合部为重点,统筹规划,整合各类涉衣资金和社会投入资金,对农村田、水、路、林、村、房等采取综合整治措施,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推动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付晓玉 《科教文汇》2014,(24):227-228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乡村旅游得到了充足的发展,但我国的乡村旅游由于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其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过于单一,规划千篇一律,乡村旅游没有独特的文化内涵,旅游产品开发不合理,基础设施和服务相对落后,且生态环境也由于不合理的开发而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在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发展乡村旅游成为了当前旅游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新农村建设是当前的重点发展课题,同时也为乡村旅游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如何把握这一政策优势,借助新农村建设来推动乡村旅游向高层次的发展建设,探讨新农村、新旅游和乡村旅游建设的关系是本文的立题核心。本文综合阐述了乡村旅游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认识了现阶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并进一步论述了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相互促进的关系,指出了两者都是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最后探讨了我国的乡村旅游和新农村建设的整合及相互促进,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开发乡村旅游,并处理好各种关系,使得乡村旅游能够真正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农村土地整治是一项一举多得、利民利乡利城的好事。近年来,我国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为出发点,以保护耕地、建设新农村为目标,深度整合土地资源,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探索了一条城乡统筹发展的新途径,加快了城乡一体化发展,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现代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在新的形势下研究现代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还有利于推进农村的改革。本文首先界定了现代农村金融体系概念的内涵,分析了其多层次性、发展性、差异性等特征,并从农业政策性金融体系、农村商业金融体系、农村正式合作金融、农村民间金融、农业保险体系和农村信用担保体系等六个方面架构了中国现代农村金融体系的基本框架.还简要概述了构建现代农村金融体系的原则和条件。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对农村进行现代化改造。城市是经济发展的引擎和现代化的动力。城市反哺农村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途径。“以城带乡”而论,新农村建设有三种模式:近郊的城市化或称城乡一体化;远郊的小城镇化;偏僻山区的生态化。所以说,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农村,但出路在城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城乡共同经济社会空间,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5.
文章详细论述了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在服务“三农”方面的做法和成效。主要做法包括发挥传统优势,创新办学内涵;通过“科技下乡”、“科技合作”、“科技特派员”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各类技术培训,为“三农”建设培养高素质农民;加强与政府、企业的合作,加大成果转化与推广力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建立多种科技合作平台,促进地区现代农业发展;加强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为地方提供政策咨询服务;创新保障机制,发挥科技为农服务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胡宝娣 《未来与发展》2009,30(7):103-105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严重短缺与滞后于城镇地区,导致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农村居民相对贫困化程度加深,严重威胁着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制约着新农村建设和阻碍城乡统筹发展。本文比较了目前城乡基础设施、城乡居民教育资源、卫生资源和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供给方面的差距,分析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严重短缺与滞后的历史、现实与制度方面的原因.构建了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城乡一体的公共产品供给体系。包括:树立公共产品城乡一体化供给的科学发展观念;引入市场机制,构建多元化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破除“二元”结构,建立城乡统筹均等化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建立健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  相似文献   

17.
农村创新创业人才特征与培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创新创业人才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业产业化和农民增收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其素质特征及培养中的困难,对于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和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及创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陕西关中农村转移就业者和创新创业人才的调查数据,运用问卷调查和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讨农村创新创业人才的素质特征,认为农村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应以此为依据建立培养目标;并从文化程度、家庭人口、就业创业的区域和领域、教育培训需求程度、培训费用和学习机会等方面剖析当前农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的困难及影响因素;最后,提出统筹城乡教育资源、完善农村教育培训体系和创新农村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洪军  孔月姣 《科教文汇》2011,(31):144-144,159
自2005年中央第一次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我国农村建设速度加快,乡村景观受到巨大的冲击,农村乡土文化和地方性特色流失严重。基于此,对乡村景观设计中保护地方乡土文化和地方特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金华市汤溪镇鸽坞塔村景观设计作为案例,探索以地方特征为引领的乡村景观设计。  相似文献   

19.
广西农业信息化与新农村建设的灰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华 《现代情报》2009,29(5):48-51
农业信息化是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和重要途径。本文采用灰关联分析法,选取合适指标对广西农业信息化与新农村建设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广西农业信息化对新农村建设的积极作用,但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为农村建设方面仍然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