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比利时荷语布鲁塞尔自由大学(Vrije Universiteit Brussel,VUB)是一所有着180年历史的欧洲先锋大学,该校一直秉承教学与科研并重的优良传统,坚持以人本精神立校,主张通过自由、无偏见的研究方式来获取知识。受惠于众多的欧洲学术流动性项目,VUB的国际化程度很高,无论是在教学还是研究方面都与世界各地的高校有着密切联系。为深入了解VUB的办学特色、科研成果、国际化进程、人才培养等方面情况,本刊在该校校长保罗·德诺普(Paul De Knop)访问中国之际对其进行了专访。德诺普自2008年起担任校长职务,此前曾任VUB文学与哲学学院院长,对于大学管理颇有心得。在访谈中,德诺普提到,VUB重视科研与合作,服务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国际化水平,并会进一步组建中欧关系工作坊,拓展研究范围,为两国民众提供更好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比利时荷语布鲁塞尔自由大学(Vrije Universiteit Brussel,VUB)是比利时一所历史悠久的公立大学,该校以多元文化著称,注重民主与自由,并拥有高质量的教学和研究。本刊近期对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副校长简·科内利斯(Jan Cornelis)进行了专访。2001~2012年,科内利斯教授曾担任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科研副校长、知识创新和科技转移的学术负责人;2012年10月至今,担任布鲁塞尔自由大学负责国际政策的副校长。在访谈中,科内利斯向我们介绍了布鲁塞尔自由大学近年来在技术研究上取得的突破与成就,以及学校吸引国际学生的特色和优势,并以布鲁塞尔自由大学与中国的合作项目为例,对学校未来国际化交流前景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世界教育信息》2013,(1):20-24
赛义德·伊安多斯特(Said Irandoust),瑞典人,现任亚洲理工大学校长,兼任瑞典政府促进数学委员会主席、扩大大学招聘委员会委员、世界文化瑞典国家博物馆管理委员会成员、无国界工程师协会成员及瑞典研究和高等教育国际化基金会成员。1960年出生于伊朗西北部,1984年、1989年先后获瑞典查尔摩斯科技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90~2000年在瑞典查尔摩斯科技大学工作,曾任该校副校长。2001~2005年担任瑞典布罗斯大学副校长。2005年7月至今任亚洲理工大学校长。曾获"阿塞拜疆共和国总统进步奖",被莫斯科普列汉诺夫俄罗斯经济学院授予荣誉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4.
赛义德·伊安多斯特(SaidIrandoust),原籍瑞典,1960年出生于伊朗西北部阿塞拜疆省.分别于1984年和1989年获得瑞典查尔摩斯科技大学的硕士和博士学位。1990年到2000年在瑞典查尔摩斯科技大学工作.担任过副校长的职位。2001年到2005年在瑞典布罗斯大学任副校长。从2005年7月至今,任亚洲理工大学校长。此外,伊安多斯特教授是瑞典政府促进数学委员会的主席、瑞典政府扩大大学招聘委员会的成员、世界文化瑞典国家博物馆管理委员会成员、无国界工程师协会成员及瑞典研究和高等教育国际化基金会成员。伊安多斯特教授曾获“阿塞拜疆共和国总统进步奖”.被莫斯科普列汉诺夫俄罗斯经济学院授予荣誉博士学位。文章系伊安多斯特教授在第三届亚太国际教育论坛(2010亚太国际教育会议暨国际教师教育论坛)上的主旨发言,由本刊根据现场录音整理而成.标题系本刊所加。  相似文献   

5.
利莫瑞克大学(The University of Limerick)前身为始建于1972年的利莫瑞克国家高等学院,1989年由爱尔兰教育与技能部认证为国立大学。作为爱尔兰7所国立大学之一,利莫瑞克大学是爱尔兰共和国独立之后成立的第一所国立大学,在2009年和2010年连续两年被欧盟评为"伊拉斯谟项目"的最成功案例。2011年,在国际高等教育研究机构QS(Quacquarelli Symonds)的世界大学排名中,该校在硬件设施、教学、知识创新与转化、毕业生就业、国际化等方面都被评为五星级大学。为深入了解该校办学情况,特别是其国际化办学战略及与中国的交流合作情况,本刊近期专访了利莫瑞科大学副校长保罗·麦克凯臣(Paul McCutcheon)。麦克凯臣教授1958年出生于英国,1983年在利莫瑞克大学正式任教,曾担任讲师、法律系主任及法律系教授,并于2007年被任命为利莫瑞克大学的副校长。  相似文献   

6.
2012年4月18日,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欧盟总部,中国国务委员刘延东和欧盟负责教育、文化、语言多样性及青年事务委员瓦西利乌共同主持了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第一次会议。作为深化中欧合作关系的第三支柱,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的建立体现了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深化发展,其中,中欧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是人文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后不久,中欧高等教育研究中心(EU-China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ECHE)在比利时荷语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成立。ECHC致力于中欧高等教育研究与合作,开展了一系列关于双方高等教育的研究项目,其中包括欧盟中国博士教育合作(EU-China DOC)项目。近日,为深入了解中欧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的成立背景与主要活动,以及EU-China DOC项目的进展情况,本刊对中欧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朱畅教授进行了专访。朱畅教授是荷语布鲁塞尔自由大学(Vrije Universiteit Brussel,VUB)在线学习与混合学习能力中心的主任,对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有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认识。在访谈中,朱畅教授肯定了混合式学习的优势与良好的发展趋势,指出中欧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要顺应双方发展需求,建议中国高等教育在改革创新与加快国际化发展时适当借鉴欧洲高等教育国际化与一体化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在欧洲议会就餐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亦是欧洲的政治首都,欧盟机构如欧盟委员会、理事会、欧洲议会大都云集于此。我所留学的布鲁塞尔大学(VUB)法学院有许多项目得到了欧盟的赞助,很多教授都直接来自于欧盟机构,VUB法学院的学生毕业后有相当部分进入欧盟机构工作。作为特例,欧盟亦为VUB法学院国际法专业的研究生提供了赴各机构实习的机会。在西方,对法学院的学生而言,这是个令人羡慕的经历和机遇。2001年3月,我们全班有幸被安排到欧洲议会实习。实习生活并非想象的那么丰富多彩。参观完各办公机构和那座在国内新闻联播中经常出现…  相似文献   

8.
一九七二年四月,欧洲共同市场六个发起国(比利时、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法国、意大利、卢森堡和荷兰)签署协定,决定成立欧洲研究生院(European University Institute),后来丹麦、爱尔兰和英国也加入了这个协定。欧洲大学研究生院于一九七六年十一月十五日在佛罗伦萨市中心附近的巴蒂亚费埃索拉那正式成立。协定规定了研究生院的宗旨,即通过高等教育和研究领域的活动,发展欧洲的文化和科学传统,重视与世界其它地区的文化联系,促进学术交流。研究生院主要有三级领导:高级委员会,校长和校务委员会。高级委员会由各协定签署国的两名代表组成,委员会主席由九国轮流担任。其主要职责  相似文献   

9.
作为全球高等教育的趋势之一,国际化推动了各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但是发展中国家的高等教育需要警惕过度西方化的风险。包括世界大学排名体系、学生和学者的垂直流动、作为学术通用语的英语、国际组织的价值导向等因素,共同促使全球高等教育置身于欧美主导的中心-边缘结构之中。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同样存在西方化的隐忧,表现为模仿欧美模式培养人才、偏重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推崇引进海外人才以及刻板学习欧美大学治理模式。中国大学推动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必须超越单维度的“西方化”,借鉴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有益经验,开创具有国际视野和中国特色的本土化模式。  相似文献   

10.
2011年12月26日。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常务副校长凯文.麦康基(Ke讥nMcConkey)教授率团访问中国.出席由纽卡斯尔大学与中国留学服务中心联合主办的“2011中国留学服务中心出国留学培训基地领导小组会议暨中国留学服务中心一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项目合作研讨会”。会议期间.本刊就教育国际化的相关问题对麦康基教授进行了独家专访。作为纽卡斯尔大学常务副校长.麦康基教授主要负责纽卡斯尔大学的教学和国际关系相关事务。主管教学中心、孔子学院、学生处、英语学习中心、平等及多元化办公室、企业奖学金办公室、外事办公室、艺术馆、图书馆、沃珞图卡土著文化研究所等部门。出任该职务之前.他于1999-2004年担任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学术委员会主席。麦康基教授1980年毕业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获心理学博士学位,具有25年的教龄,教授课程包括变态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法律心理学、组织心理学等。麦康基教授对于心理调查、催眠以及相关现象、记忆以及功能失调等领域具有深入的研究,是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院士、美国心理学协会委员、澳大利亚心理学会委员、澳大利亚催眠学会委员、国际催眠协会委员、澳大利亚哈佛俱乐部成员、新南威尔士州高等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11.
院士风采     
《大学教育科学》2008,4(4):F0003
官春云 中国工程院院士,蒙古族,1938年生于湖北荆州,1959年毕业于湖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是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导、前校长,国际油菜咨询委员会(GCIRC)委员,第12届国际油菜会议科学委员会主席,中国作物学会常务理事,国家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委,困家油料改良中心湖南分中心主任,湖南省科协副主席,湖南省院士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1993—1994年去加拿大阿尔伯达大学访问并合作研究。2008年7月3日,官春云教授受聘湖南大学双聘院士。  相似文献   

12.
德国CHE大学国际性与国际化排名指标体系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CHE)是1994年由德国大学校长会议发起成立的非官方智囊机构,主要负责大学排名工作.2007年,CHE开发出一套旨在对大学国际性与国际化进行测量的指标体系.该体系紧紧围绕大学的学术研究和教学两项中心工作,从输入和输出两个维度,制定出涵盖教授、青年教师、学生、服务和管理、课程提供、毕业生以及大学国际声誉等核心指标的大学国际化指标体系.德国CHE的经验,对构建我国高等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领域质量保障体系,提高高等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质量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近二三十年来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一大潮流。高等教育国际化在促进科学知识、大学教师与学生频繁的国际流动以及国际大学评价标准流行的同时,也使得大学模式的国际传播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容易一些。当今时代,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影响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大国、正在以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为目标的我国高等教育来说,形成具有特色的中国模式应是面向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奖励》2014,(2):43-46
法比奥·洛卡Fabio Rocca意大利法比奥·洛卡,意大利籍,男,1940年1月生。雷达遥感专家,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教授,意大利国家科学委员会成员、欧洲地球科学和工程协会和欧洲地球物理学会荣誉会员,曾经担任欧洲地球科学和工程协会主席。由湖北省推荐。  相似文献   

15.
2015年10月23-25日,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主办的第十六届国际教育年会在北京召开。论坛就国内及国际教育合作交流领域的热点话题进行交流和探讨。其中,研究生教育国际论坛集中探讨了如何进一步促进学生、学者自由流动,提升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水平;如何促进多元利益相关者协同建设研究生教育命运共同体,协力构筑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等。欧洲大学协会博士生教育委员会主席梅丽塔·科瓦切维奇(Melita Kovacevic)女士在论坛中作了主旨发言。本刊就欧洲大学协会及欧洲大学协会博士生教育委员会的组织架构、发展特色及欧洲与中国博士生教育国际交流发展,对梅丽塔·科瓦切维奇女士进行了专访。科瓦切维奇女士表示,欧洲大学协会能够为其成员提供欧洲高等教育和研究的未来发展政策的独一无二的机会;欧洲大学协会博士生教育委员会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和提升欧洲博士生教育和科研水平;欧盟-中国博士合作项目旨在加强欧洲与中国在博士生教育领域的对话与合作,促进双方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丁兴富:男,1945年生,现任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远程教育特聘教授,远程教育研究所所长。1981年获北京大学理论物理专业基本粒子物理方向理学硕士学位;1997年获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比较远程教育博士(PHD)学位。受聘为国际远程教育协会(ICDE)学术委员会委员,联合国教科丈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IITE)监事会监事,中国教育部远程教育专家组和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成员、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上海电视大学、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和香港公开大学以及英国开放大学和美国国家技术大学等国内外多所高校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17.
钟启泉,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育研究所所长,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学科评议组成员,促进课程研究国际协会执行委员会亚洲执行委员,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奖推荐委员,日本京都大学、大阪市立大学、横滨国立大学客座教授,《全球教育展望》杂志主编。  相似文献   

18.
据4月7日新华网报道,在山东大学最近公布的新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名单中,校长徐显明的名字悄然消失。委员会主任由该校知名教授担任,其他22名委员也由各学科带头人担任。对于此举,有媒体形容  相似文献   

19.
关文发教授     
关文发教授,男,广东省南海县人.1931年出生于广州市.195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学系,此后长期在该校任教.历任武汉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湖北省社联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历史学会副理事长.曾受国家教委聘请,担任全国高考历史学科命题组组长、全国高等院校历史专业教学改革调研组南方(华东、中南、西南三大地区)组长.接受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军区的聘请,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的特约审稿人.1988年夏调广州,现任华南师范大学教授.  相似文献   

20.
大学排名通过对大学间可比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以直观的结果显示出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外界甚至大学自身了解情况的需求。因此得到了广泛关注,在很多国家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不断深入,大学排名出现了明显的国际化趋势。为了规范世界范围内的大学排名活动,相关的国际组织也正在酝酿成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