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中央与地方立法权限的划分标准上,美国采取"影响范围"标准,较好地解决了美国联邦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立法权限划分问题。相比之下,中国采取"重要程度"标准来实现中央与地方之间立法权限的划分,由此导致中央与地方立法权限划分不清、相互抵牾等诸多问题。借鉴美国经验,我国应转而采用"影响范围"标准。至于对各项事务"影响范围"的判断,则需要从实体和程序两个方面进行制度性构建。  相似文献   

2.
教育立法的权限划分包括教育的立法主体、立法权限形式以及立法权限内容三部分。教育立法主体范围的广泛性决定了不同立法主体的权限形式和内容,根据《立法法》的规定,我国教育立法的主体范围大、教育立法权限形式种类多、立法权限的内容较清晰,但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较大的市地方立法的特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较大的市地方立法是我国一元多级立法体制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与其他立法主体(中央立法主体和省级立法主体)在立法原则、立法权限以及立法程序等方面有一定的区别,它的特色是:在立法原则上突出坚持维护法制统一和尊严与保持地方特色之间的关系;在立法权限上强调对中央立法的具体化和补充;在立法程度上允许保留与中央立法有所不同的审议次数和审批制度。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法律的发展中,随着立法行为在社会需求中的增大,地方立法也在发生着不可逆转的变化,主要是地方立法权从浑然一体的各种国家权力中分离出来,形成了一种与行政权、司法权并驾齐驱的自我存在的权能。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我国也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立法体制,地方立法与中央立法已成为我国立法体制中互为补充的重要结构模式。当然,在现行体制模式和立法权限划分上,还有许多方面有待于完善和发展,本文仅就优化地方经济立法权的问题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5.
我国立法体制重视立法的灵活性,原则性,但对中央与地方立法事项、立法权限未作划分民事基本法律的立法权属于国家,地方有民事法律的补充权。地方民事立法不得与国家民事法律相冲突,不得将私法问题公法化。地方立法在物权制度,民事程序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世界范围看,地方立法是国家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民主化与科学化既是一种理性,也是一种经验。当前,我国地方立法尚不完善。不断提高地方立法质量是推进依法治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同时,准确把握地方立法的质量标准是提高地方立法质量的前提条件。西方国家在立法权限、立法程序与立法监督等方面的质量标准是人类政治制度的重要创新,对于进一步明确我国地方立法质量标准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税收立法是税收法律规范产生的重要环节,也是税收执法、司法、守法等活动得以展开的前提条件。改革税收立法机制,完善税收立法,应该从建立新的税法体系、改进税收立法程序和合理划分税收立法权限等方面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8.
地方金融立法是地方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金融立法以地方立法的形式来调整和规范金融监管的活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立法发展迅速,地方金融立法表现尤为突出。上海、温州、泉州等地率先进行地方金融立法的创新,对我国地方金融立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湖南、四川等内陆省份的金融立法则出现了一些问题。地方金融立法的完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根据中央与地方的立法权限,确立地方金融立法权;加强地方金融立法的创新;建立有序的金融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9.
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强调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这要求地方结合实际修订或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当前,职业教育地方立法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地方立法章节不完善,内容偏少;二是地方立法内容与新《职业教育法》不一致;三是地方立法权限范围不清,立法变通权行使不足。对地方立法进行优化,可通过完善职业教育地方立法的基本结构,丰富地方立法内涵;修订职业教育地方性法规的基本内容,避免与上位法产生冲突;明确职业教育地方立法权限范围,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特区立法机关积极行使立法变通权,以适应新《职业教育法》的要求,推进职业教育地方立法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依法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立法法》据此做出了相应修改。地方立法主体扩容,不仅是弥补原立法体制不足的客观需要,而且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深化改革以及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需求,具有重要且长远的意义,但同时对法制统一、地方立法能力和立法质量也带来了风险和挑战。在扩大地方立法主体范围的过程中,必须本着积极稳妥、分步推进的指导思想,坚持维护宪法权威和法制统一的原则,尽可能明晰中央与地方、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与同级政府的立法权限,完善立法监督机制,加强程序控制,把好地方立法质量关,使之真正发挥促进改革和法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立法技术和理念对立法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法与技术进步密切相关,文字技术的出现是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化的关键,立法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法的科学化和精细化,现代立法机构技术、程序技术和文本技术的运用使法之"真、善、美"成为可能。然而,仅靠立法技术难以摆平各种社会关系,立法还须坚持正义立法、符合社会现实立法和以人为本立法的理念。  相似文献   

12.
立法是一项重要的专门性活动,立法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为社会提供烙下深刻国家权力印记的正式社会规范也就是法律规范。立法具有强大的社会整合性,我国是一元、两级、多层次立法体制,这种立法体制的出现是有其自身的社会成因的。立法之所以应当为了社会需要,而不是仅仅基于观念考虑,其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的运行和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和逻辑,无法总同人们的观念和愿望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13.
行政立法作为法学上的概念,而非法律上的用语,至今法学界对其仍莫衷一是。本拟对行政立法的概念内涵、行政立法(授权立法和职权立法)的行为性质加以理性思考,共同完善我国的行政立法制度。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法制建设特别是经济立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山西省地方经济立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粗放到精细、从激情到理性、从注重速度和数量到速度与质量并重这样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促进了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文章回顾了改革开放三十年山西省地方经济立法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其特点,并对未来山西省地方经济立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我国循环经济立法论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循环经济立法的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循环经济,最终建立循环型社会。循环经济立法模式应当采用经济循环型和污染预防型相结合的模式。应本着“重要先行、先易后难”的思路,采取“三管齐下,循序渐进”的立法路径:修改现有的法律、法规,使之适应发展循环经济的需要,制定有关专项法律制度,制定循环经济促进法。  相似文献   

16.
行政立法在我国立法体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随着依法行政和依法治国的进一步深入,行政立法的重要性更加突出。我国的行政存在立法主体缺失合宪性、部门立法化严重、立法随意性大以及监督不到位的弊端。因此,弥合行政立法主体的宪法地位、完善行政立法程序及其监督制度,是当前行政立法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发展区域经济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的有力措施,这不仅要求经济领域中各种要素实现一体化,同时也要求实现区域法治的一体化。适当的区域发展立法模式是实现区域法治一体化的首要条件。在目前的条件下,我国必须坚持以国家立法为主、地方立法为辅的区域发展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18.
行政立法在我国立法体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随着依法行政和依法治国的进一步深入,行政立法的重要性更加突出。我国的行政存在立法主体缺失合宪性、部门立法化严重、立法随意性大以及监督不到位的弊端。因此,弥合行政立法主体的宪法地位、完善行政立法程序及其监督制度,是当前行政立法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税收立法权是立法权在税收领域的延伸,是关于税收事项立法的权力,其权力配置包括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纵向配置以及中央各部门之间的横向配置。税收立法权配置制既要满足政府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又要遵循一国的立法体制。我国税收立法权配置纵向地方权力严重缺乏,与地方政府职责不相称;横向税收立法权过多地由行政部门行使,有悖于我国立法体制以及立法规范。因此,有必要有限制地扩大地方税收立法权限,同时严格规制税收行政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