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文化全球化时代,国学翻译成为应对强势文化、提升本国的文化软实力、保持中国固有的文化身份、实现真正平等的文化交流的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其中史的研究成为当务之急.但是目前对国学翻译史研究太少,相关研究中特别缺乏国学哲学价值观对世界文化、思想和文学领域内的作用和影响的研究.研究过程中存在理论基础薄弱、研究方法单一和史料收集不够精确等方面的问题.今后国学翻译史研究应以文化传播和推介为己任,从译者研究、译本研究和译介接受与影响研究三个方面建构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学翻译史体系.  相似文献   

2.
国学实相对于西学、新学而言,传统具有复杂性,国学传统也具有复杂性。对国学传统可以做五个层面的分析:知识层面、学术层面、道德价值与人生追求层面、终极关怀层面、国魂与族魂层面。研究和分析国学传统的方法很多,主要有: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诠释学方法、批判继承法和矛盾分析法。实现国学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就要大力提倡和阐扬"文化综合创新论"的研究纲领,一方面以现代化批判传统,另一方面以传统和后现代批判现代化,创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现代性的中国当代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3.
现代学术传统是中国教育学研究发展与创新的文化基础。只有回归现代学术传统,秉承学问与人生相结合、关怀历史与现实、恪守学术独立的现代学术精神,重视现代学术传统的实践价值,才能摆脱教育学学科立场的迷惘和学派理念的空洞,才能形成中国教育学术文化,实现教育学研究的新生。为此,需要教育学研究追寻现代学术传统的精神,沿着现代学术扎根实践的实践之路,蕴育出中国教育学术的文化生态,形成中国教育学术研究的理论品格、实践情怀;需要从现代学术精神中汲取营养,扎根现代学术传统这片沃土,在现代学术传统基础上形成教育学研究的学术规范与学术理念;需要培育教育学研究的创造力倾向,使新世纪的中国教育学形成稳定的学科身份和地位;需要遵循历史的逻辑,站在教育学术史的高度,审慎地选择教育学学术方向和领域。  相似文献   

4.
中国当代文学理论从文化研究中汲取了丰富的理论资源和思想资源,文化研究和文学研究的理论交汇和实践影响所产生的思想张力正在当下文学理论研究中产生重要影响.但就严肃的学理逻辑而言,当代文学理论仍然没有形成那种完整的理论范式意义上的文化研究.中国当代的文化研究如何避免单向接受的阐释困境、走出“西方文化研究在中国”的话语方式、深化中国本土文化研究的理论与实践,这些都是中国当代文学理沦研究需要反思和批判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墨经》是天下奇书,其表达形式简练出奇、其表达内容长于逻辑科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奇迹。《经上》和《经说上》的科学概念、逻辑学、范畴论、方法论和止式论证等理论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国学中的精华,值得继承弘扬。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定文化自信,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大精神支撑的历史逻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价值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需要的实践逻辑。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基因、革命文化的红色基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科学基因,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新境界,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表现,是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重要前提,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力保障,是加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7.
国学,是指我国古代的传统学术和文化经典,涵盖哲学、历史、文学、语言、考古等领域.对小学生实行国学教育,旨在提倡中国文化和教育方法,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学生适应社会和工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教育研究科学取向是教育研究从自在走向自由的自为存在。它通过认知教育世界、引导教育生活、创造教育理论提升自己的价值;借助于问题转化和主客体互动、逻辑自洽和经验证实建构教育理论和关注教育实践。由于固有的“悟性”特质和社会精神使然,中国传统文化明显缺乏科学意识,特别是科学精神。现代中国的教育研究需要倡导和培育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以应对现代性的挑战。这就要求超越以传统道德理想主义的“天人合一”思想,而借助科学的中介实现教育研究“天人合一”之目的。  相似文献   

9.
国学,是指我国古代的传统学术和文化经典,涵盖哲学、历史、文学、语言、考古等领域。对小学生实行国学教育,旨在提倡中国文化和教育方法,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学生适应社会和工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和自然生态观的哲学基础上,对西方传统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扬弃与超越,基于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现实探索,在应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全球性挑战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深邃的理论逻辑、文化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作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目标的价值引导,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指归,是对人类生命共同体的正向价值延伸,是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价值取向,有利于推动世界各国共建全球生态空间。通过对其生成逻辑和价值意蕴的探究,从经济转型、法律制度、思想引领和国际合作等领域促进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构建,为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1.
“中国梦”一词频繁地出现在国人视野,与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力日渐强盛具有密切关系,反映出国人实现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强烈期盼和信心。2012年11月29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科学内涵正式提出。“中国梦”科学内涵具有三个基本属性:时代性,“中国梦”标志着中华民族进入了一个由传统向现代的全新转型时期;空间性,“中国梦”的空间范围就是包括台湾在内的中国地理区划内的广大国土;超越性,实现“中国梦”就要超越现有一切文明而努力构建出一种适应世界发展趋向的崭新文明。  相似文献   

12.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如何实现,是每一个中国人思索和探求的。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绵延几千年,蕴藏着丰富深厚的值得我们挖掘的可以借鉴的资源,儒家政治文化中的民本、共和的思想和几千年的实践,无疑对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近代经史嬗变的过程中,陈黻宸肯定了章学诚“六经皆史”说的“尊经重史”思路。在此基础上,为应对近代学术和社会的变迁,他以史为媒介,调和今古文之争;赋予史学“道德之权舆”的功能,以史代经,实现经学的道德教化功用。这一“六经皆史”论的泛化,不仅为保留传统文化的精华提供了思路,也丰富了“新史学”运动。  相似文献   

14.
传统儿童游戏是中华民族社会文化秩序的符号化表征,是中华民族民族性格和民族心理的具象化表现,蕴含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同时,游戏也是孩童接受学习和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可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传统儿童游戏的生存空间正逐渐被吞噬,并因时间、场地等客观因素正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文章尝试在皮尔斯符号学视野下,阐述解析传统儿童游戏的文化内涵以及推广传统儿童游戏进课堂、入生活的现实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5.
《太平广记》符命小说基本上是唐五代时期的文学作品,是探讨唐五代天命观念的重要文献资料。由于命数天定的导向,符命小说不仅有特定的文学主题,折射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所在,而且有相对固定的书写程式,展示出独特的叙事特征。符命小说宣扬命数天定观念,属于民间世俗文化的小传统,虽然与儒家文化大传统有一定差异,甚至悖离,却是精英文化不可或缺的有益补充和必要存在。  相似文献   

16.
革命、建设和改革,是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部奋斗历程的概括。"革命"是20世纪前半期中国社会矛盾运动的主题,党的群众路线是伴随着中国革命逐步走向胜利而日渐清晰与成熟的。"建设"一般视为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前这30年间中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主题,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探索都是在深入发动和依靠群众力量基础上不断推进的。"改革"是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的30多年来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与主题,党的群众路线内涵不断获得新的丰富和发展,群众路线之"群众"也由抽象日益具体化,党群关系已经成为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的根本考验。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主体,中国共产党也始终将"群众"作为所有行动的基本依据和考量标准,党的群众路线与党所领导的人民事业在深度融合、共生互动的实践中不断获得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灾害应对与中国政府治理方式变革研究》一书从灾害应对的角度出发,论述了政府在应对灾害过程中所受到的影响。全书揭示了灾害应对影响政府治理方式的内在逻辑,系统考察了中国灾害应对的历史,深刻阐释了灾害应对对政府治理方式变革的影响,包括对政府政策、政府管理体制、国家发展战略等方面的影响。全书内容新颖、资料翔实、逻辑性强,是一部难得的佳作。  相似文献   

18.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来,我国学前教育面临的许多困难源自于对学前儿童、家长与学前教师的角色认识不清。本文通过梳理我国学前儿童、家长与学前教师社会角色的历史和现状,为理解目前学前教育遇到的困难提供帮助。研究发现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父母,且主要是母亲承担教育和养护的责任,儿童服从父母的管教并尽孝(主要是对母亲);现代中国教育和养护的责任由父母、祖父母、学前教师共同承担,各主体的角色相较传统社会更具矛盾性。  相似文献   

19.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奋斗目标,是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历史担当、现实使命与世界眼光。它蕴含传统智慧、价值逻辑、世界影响,包括三重价值向度,一是国家层面:家国情怀的时代表达,是辉煌文明和近代国情的传承与催生;二是个人层面:以人为本的核心要求,主张人民是中国梦的实践者与中国梦成果的分享者;三是世界层面:天下大同的价值追求,旨在阐释中国与世界和合共生、相连相通、休戚与共。  相似文献   

20.
于丽艳  陈俭 《唐山学院学报》2023,36(5):52-58,108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华民族乃至人类发展之伟大创造,有其深刻的历史、理论与实践逻辑:其历史逻辑形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接续现代化奋斗的历史选择之中,理论逻辑蕴涵在对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思想的承继和发展以及对西方现代化理论的批判与超越之中,实践逻辑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变革社会的伟大实践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之中。该道路将三者统一于自身,使其既有内在机理,亦不乏"文明经络",从而开辟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