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社会史论战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是有着内在的、必然的逻辑联系。首先,这场社会史论战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其次,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期,这场论战与作为毛泽东思想主要组成部分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论战中学者们对中国的社会性质与中国革命性质、革命的任务、领导权等进行了广泛地探讨,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1938年,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此前,发生于1935年的"中国本位"与"全盘西化"论战与这一科学命题的提出具有内在的、必然的逻辑联系.首先,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是互为动力的,在这次关于"中国本位"与"全盘西化"论战中,马克思主义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也促进了知识界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这是加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重要动力;其次,1930年代也是近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作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观的形成与这次论战有着密切的联系:论战中,学者们对文化建设的原则、途径、方法及文化的任务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探讨,促进人们更加理性和清醒地思考中国文化建设的道路,为新民主主义文化观的形成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最后,在这次论战中学者们提出的关于文化的中国化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表述的雏形,论战同时引发了关于文化建设必须适合中国国情以及如何使之中国化的思考,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恰是对这一问题深入思考后作出的科学回答.  相似文献   

3.
在1923年中国学者所发起的"科玄论战"中,虽然没有多少生物学家的参与,但生物学的理论和知识却成了论战中争论的重要内容,科学派所提出的"科学人生观"几乎等同于"生物学人生观"。这一方面是因为生物学中的进化论和遗传学知识在当时的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生物学又涉及非常广泛的人生问题;另一方面是因为具有科学主义倾向的科学派人士大都是进步主义进化观的赞成者。  相似文献   

4.
"问题与主义"论战是以《新青年》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阵营在新思潮的汹涌澎湃中发生裂痕、内部分化的标志性事件。在论战中,以李大钊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们,坚定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在斗争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前进道路。经此论战,曾经的同人各自坚持着主义,在各自道路上渐行渐远。论战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使新文化运动阵营产生分化,培养了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们的斗争精神,使很多人认识到输入和实行主义须注意实际。这些都是论战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十九世纪末期.俄国思想界对俄国社会的发展道路问题进行了争论,主要表现为自由主义民粹派同马克思主义者进行了论战。九十年代.“合法马克思主义”的出现及其加入使论战达到了高潮。论战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也沉重打击了自由主义民粹派。  相似文献   

6.
李大钊是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率先在中国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历史化演进历程。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呈现出从理论信仰到革命实践的历史化轨迹:从理论介绍到接受信仰,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理论自觉;通过与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论战,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通过革命实践,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积极探索中国革命道路,完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开创者从理论信仰到革命实践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7.
过去在研究李达时,人们忽略了中共"一大"前李达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大贡献."一大"召开前,在"关于社会主义的辩论"、"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论战"中,李达是论战的主将,还参与了与修正主义思潮的论战,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进行了思想理论的准备;他主编《共产党》月刊,为建党开辟思想舆论阵地.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建党前夕,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大量存在,为此,我国早期的共产主义者同反马克思主义者进行了三次论战。一次是同胡适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进行的论战;一次是同研究系政客鼓吹的基尔特社会主义的论战;一次是同无政府主义的论战.这三次论战,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对中国人民的觉醒,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第三次  相似文献   

9.
论中苏论战中我党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苏论战的实质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问题。中苏论战中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主要体现在对马克思主义基本范畴与原理的认识、对马克思主义"正统"的认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等四个方面。使中国共产党在中苏论战中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出现失误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论战中认识路径发生了偏差、国际与国内双重因素的混合驱动、国家利益争执的结果。回顾这段历史给我们启示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化、民族化、时代化。  相似文献   

10.
过去在研究李达时,人们忽略了中共“一大”前李达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大贡献。“一大”召开前,在“关于社会主义的辩论”、“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论战”中,李达是论战的主将,还参与了与修正主义思潮的论战,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进行了思想理论的准备;他主编《共产党》月刊,为建党开辟思想舆论阵地。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发生了一场以科学人生观问题为争论点的科玄论战,在争论中科学派和玄学派分别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胡适作为科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提出了他的科学人生观,文章分别阐述了胡适科学人生观的内容,产生的原因,以及对它的价值和缺陷的评述。  相似文献   

12.
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的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以科学派的胜利而告终。这场论战对国人确立科学的至上地位,推动科学教育的发展确有积极作用。但玄学派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有价值,对后来科学教育的发展亦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而这点却往往被人曲解;论战后科学教育实践的发展也并不是一帆风顺,仍处在不断的改革和探索之中。  相似文献   

13.
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启蒙和爱国救亡运动。救亡的历史使命唤起启蒙的强烈愿望。陈独秀在这场运动中起着总司令的作用,以他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以救亡为历史使命,以《新青年》、《每周评论》等新锐刊物为理论阵地,始终在苦苦思索中国救亡的路径问题:首先,陈独秀认为必须破除封建专制思想的禁锢,代之以民主和科学思想,改造国民性。其次,陈独秀经过"巴黎和会"的惨痛教训,认识到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在中国是行不通的。而此时"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工人阶级正式登上历史舞台,陈独秀由此转向社会主义。再者,陈独秀等人在传播、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时,为捍卫思想的纯洁性而进行了三次大论战,在论战中马克思主义凸显了其理论的科学性,并由此诞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政治成果——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五四爱国救亡运动历史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爱国救亡必然的路径选择。在这场运动中,陈独秀居功至伟。  相似文献   

14.
作为20世纪上半期法国最重要的哲学家和生命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柏格森,以其一生最重要的著作《创造进化论》阐明了他最根本的哲学思想,形成了影响深远的以"生命冲动"为核心的哲学体系。柏格森的生命哲学作为西方人本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流派在一战后对中国思想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20世纪20年代那场关于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中,以柏格森的生命哲学为主的西方人本主义思想成为了玄学派人生观的理论依据。本文通过对柏格森的《创造进化论》的阅读,从中挖掘柏格森的生命哲学的思想,并进一步探讨以生命哲学为代表的西方人本主义思潮在20世纪20年代对中国人生观的影响并对其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本世纪三十年代,在我国政治思想战线上先后开展了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中国社会史问题和农村社会性质问题的论战。这几次论战都是和当时的政治斗争形势密切相关的。尤其是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论战,关系到中国革命的性质、道路、前途等根本问题。在这个问题上的斗争,是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之间尖锐斗争的一个方面。通过论战,使更多的人认识了中国共产党对中  相似文献   

16.
一九一九年夏秋,中国最早出现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同竭力鼓吹实验主义和改良主义的资产阶级右翼知识分子胡适,围绕着是否应该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怎样改造中国社会的议题,发生的争论,即“问题与主义”之争,是“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过程中,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进行的第一次论战。对于这次论战的结局,以及在当时社会上产生的影响,在我国有关的出版物中,曾作过不少评述。说法不尽相同,或大同小异。下面,仅列举近年来出版或再版的一些著作中的说法为例。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属性和必然要求。在中国革命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同一个过程。要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必须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用通俗易懂、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语言,通过各种社会传播路径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初在中国思想文化界发生的"科玄之战"一直受到学界关注,然而人们较为重视的是科学能否指导人生观及由此引发的西方科学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如何消解,至于论战事件的内容及形式对我国现实社会民主制度建设与科学文化发展,对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意识的真正觉醒和社会全面进步所具有的现实意义,还有许多方面值得深入研究与探讨,面向21世纪的中国仍然需要完成在科学与文化的融合中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9.
"五四"时期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大钊是五四时期在中国传播和运用唯物史观的杰出代表之一.他以其革命的思想家的敏锐,深刻批判了当时流行的对唯物史观的曲解,初步掌握了真正科学的唯物史观.他还以其革命的政治家的胆略,倡导从中国实际出发,密切联系人民群众,通过阶级斗争以争取中国问题的彻底解决.此外,他又以其革命的史学家的器识,以唯物史观为指南,改造旧史学,建设马克思主义新史学,致力于让人民群众真正掌握和实践这一全新的历史观和能动的人生观.这三个层面的内容充分体现了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李大钊作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创始人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中国封建社会问题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思想界发生的社会史论战中反复争论的焦点.何干之是中国学界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对社会史论战进行系统总结和评述的第一人,和同时代的其他马克思主义学者一道,既从学理上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反帝反封建性,又从内容上拓展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学术研究视野,助力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成长,为中国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