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听学生抱怨:"又要写作文,我最怕写作文了,没有什么东西可写."<语文课程标准>避开"作文"二字,低年级叫"写话",中高年级叫"习作",强调小学生要"对写话有兴趣""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现在大部分学生感到作文练习乏味,缺少激情,无内容可写;许多语文教师则"怕教作文,怕改作文"。那么,语文教师怎样才能比较轻松地教作文,学生又怎样才能愉快地写作文呢?一、"百宝箱"助学生积累小学生生活圈子小,社会阅历不丰富,写作素材来源有限。要弥补写作材料的不足,我认为首先要让学生准备一个"百宝箱"。  相似文献   

3.
作文教学不仅是以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为目标,进行作文教学实验,而且把作文与做人统一起来,有效地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使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曾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不歇。"《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作文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然而,"作文难,作文难,难于上青天",这是孩子们在写作文时发出的感叹。当前,虽然课本上的作文命题已经宽松了很多,但据笔者了解,作文依然是教师和学生的难题。  相似文献   

5.
毛双 《小学生》2010,(9):35-35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教学中,我感觉到大部分学生以为作文太难写,对作文失去信心,不乐于写作文,我觉得造成这种局面与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作文呢?  相似文献   

6.
杨政 《阅读与鉴赏》2011,(11):31-31
三年级学生初写作文,既存在"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的问题,又存在有了材料如何表达清楚、"写通顺"、"写得较具体"的问题。教师如果不去摸索适合三年级学生作文即片段作文训练的途径与规律,是难以形成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而且逐渐会使学生视作文为负担、包袱,甚至怕写作文。由此,我们应当高度重视三年级启蒙作文——片段作文的训练,努力探究有效提高片段作文教学效率的途径与策略。一、取材的训练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  相似文献   

7.
叶圣陶先生说过:“人在生活中随时需要作文,所以要学作文。”可是看一看当前小学作文现状,学生视作文为畏途,怕上作文课的有之;视写作文为负担,厌烦写作文的有之;一提笔就是假、大、空,就是背来的范文中的文字,胡编乱抄的亦有之。如何让学生乐于作文,乐于表达自己眼见心想的活生生的生活呢?我认为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使作文教学有情有趣。  相似文献   

8.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始终是一大难题。教师们都感觉到学生怕写作文。学生也感到:"写作文难,难于上晴天。"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改:  相似文献   

9.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始终是一大难题。教师们都感觉到学生怕写作文。学生也感到:"写作文难,难于上晴天。"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改:  相似文献   

10.
李敏 《中学文科》2009,(16):77-77
《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目标中明确要求,作文教学要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写作自信心”。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教学效果正如吕叔湘先生说的那样“少、慢、差、费”。作文教学的改革,应是使学生乐于写作文,轻松写作文。作文教学实践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目标中明确要求,作文教学要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写作自信心”。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教学效果正如吕叔湘先生说的那样“少、慢、差、费”。作文教学的改革,应是使学生乐于写作文,轻松写作文。作文教学实践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教学中,我感觉到大部分学生认为作文太难写,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总觉得无话可说,对作文失去信心,不乐于写作文,我觉得造成这种局面与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作文,联系我的教学经历和实践我觉得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3.
大家都知道,语文教学的一大教学难点就是作文教学.所以,怎样写好作文就成为语文教学的关键.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学生乐于表达自己的情感,能不受任何约束地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能写下令自己最难忘的、最熟悉的、最受感动的内容,鼓励有创意地表达和自由表达.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和培养学生写出张扬自己个性的、新奇有趣的作文.  相似文献   

14.
作文四法     
正如何写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小学生的作文能力其实就是说话能力和写话能力的综合。作为指导者、引路者的教师,要给孩子自主的权力,让他们会写作文,乐于作文。一、联系实际,再现生活,提供写作情境教师应该尽量联系实际,布置学生写关于周围生活的作文,如写反映家乡变化的作文。作文课始,我说:"同学们,近两年来我们大庆油田建设的非常美丽,你们能把自己熟悉的认为最美的景点,介绍给游客吗?"同学们异口同声:"能。"于是,我写下作文标题《美丽的大庆油田》,接着师生共同回忆,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交流,再现草原油田  相似文献   

15.
孙先菊 《考试周刊》2012,(37):58-59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瓶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是最难、最令人困惑、最为意见分歧的项目。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大多数仍然采用"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习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的教学模式。由于"教者"的心里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那就是要求自己怎样写作文,学生就要怎样写作文,把对自己写作文的要求错误地强加在学生的身上,造成小学作文教学重"形式"轻"内容"、重整篇轻片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教学中,我感觉到不少学生将写作文看作是一件"苦差事",讨厌作文,甚至对作文怀有恐惧感。大部分学生认为作文太难写,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写什么,对作文失去了信心,不乐于写作文。我觉得只有在写作教学中给予科学的指导,让学生在练习写作过程中循序渐进,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  相似文献   

17.
何谊萍 《现代语文》2014,(11):133-135
本文主要针对当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学生怕写作文、教师偏重教授写作技巧以及沪教版语文教材中对写作教学缺乏系统训练"这三种状况,旨在从日常作文教学命题的角度来研究初中作文教学问题,试图从课本、生活中寻找学生"乐于表达"的作文题,希望通过好的作文题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真正使学生"多写,在写中体会,在写中提高,用自己的文字磨砺自己的笔头。"  相似文献   

18.
学生喜不喜欢写作文,与老师进行作文教学的方式方法有很大的关系。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能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为宗旨,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为学生的思维探索创造机会,学生就会喜欢上作文。不然,则反之。我认为要让学生喜欢上作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时要注意五个“要”与三个“忌”。五个“要”:一、要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兴趣——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前提。有了兴趣,学生才愿意接近作文,并乐于写作文。要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首先要引导学生多阅读他人优秀的作文,从语感上去感受作文的美妙;其次,还可用学生平常喜…  相似文献   

19.
胡大楞 《语文天地》2009,(12):47-48
许多刚毕业就参加工作的语文教师初次接触到作文教学时。或许会感到很茫然。笔者现结合自身十年的语文教学经历谈一谈在作文教学上的一点感悟。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教学中.笔者感觉到大部分学生以为作文太难写.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对作文失去信心.不乐于写作文。  相似文献   

20.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些目标对于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来说.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