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文化影响人格的视角出发,对道家之"道"的特征及道家思想文化对中国人特定心理行为特征的影响进行了论述与阐释,并藉由对道家人性论的分析,最终形成了道家人格结构的理论模型,包括自然本真和知-情-意-行五大领域,它们共同构成一个以道家"道"之"自然本真"为核心且一以贯之的有层级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一经传入古代朝鲜,就对朝鲜文人产生了重要影响。高丽诗人李奎报的创作就明显地表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道家思想对李奎报创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他的文学和理论创作两个方面。在文学创作上,主要体现在他创作风格的豪迈和创作内容的和谐自然上。在理论创作上,主要体现在他品评文章时的"求真"态度上。  相似文献   

3.
洛克将新生婴儿的认知情况界定为一张"没有思想""没有观念"的"白板"。他的"白板说"并非道家所要达到的"至柔""至善"的"赤子"境界,在洛克看来它只不过是人类认知的最初起点。伴随着婴儿的成长,来自外物刺激的感知和反省,促使其观念的形成,并最终使婴儿具备了回忆、想象、推理和思考等认知能力。洛克关于婴儿认知状况的分析,不仅是他驳斥天赋观的重要论据,更是其唯物反映论和教育思想形成的人性前提。  相似文献   

4.
该文对道家的"入世"思想进行了探讨,从道家各流派的"入世"精神,黄老道家的"入世"政治实践,以及古代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三个角度把握道家的"入世"思想,并据此认为道家本质是入世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的和谐社会思想的基础主要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以儒家、道家为代表的和谐社会主张构成了后世政治智慧的主体。作为道家代表人物的老子通过"无为而治"等手段来消除社会中出现的矛盾及冲突,最终实现人民的安居乐业、社会的和谐稳定,和谐社会思想更是为我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道家文化作为我国古代的一种重要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曹植由于社会环境和自身情况等原因,内心对现实生活充满忧虑,"立德"、"立功"的抱负又无法实现,于是便想借道家思想来安慰自己受伤的心灵。他希望获得生命的永恒,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抱负,同时希望挣脱世俗的困扰,把功名置之度外。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使他只好自觉地向庄子靠拢,追求道家式的逍遥,以此来获得心理的暂时平衡。本文拟就道家思想对曹植诗歌的影响陈管窥之见。  相似文献   

7.
陆贾作为秦汉之际的著名政治思想家,通过对此前秦王朝暴政的反思,在继承先秦孔孟儒家思想并融合道家无为思想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仁义之治"和"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具有"民本"思想的鲜明特征,体现了他对黎民百姓的深度关注,其思想上承先秦,下启两汉,是汉代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有"与"无"是道家思想的基本概念,佛教传入之初,即借用"有"与"无"来阐发其佛学思想,使佛教教义与道家思想相互融合。佛道两家由于对"有无"的理解差异,在哲学上表现为本体论和存在论的不同特色。  相似文献   

9.
道家学派在春秋战国时期是流传很广泛的一个学派。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无为而治"政治思想是老子学说的核心内容,老子"无为"政治思想的理念及自然无为的态度,使人们进一步领会"无为"思想中的"有为"价值。  相似文献   

10.
白露  岳巍 《考试周刊》2011,(30):203-204
庄子是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无己"、"无功""无名"的理想人格追求是他哲学思想的精髓。而他本真的人格修养、豁达的人生态度,对解决当前新形势下大学生在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上出现的新问题,阐述与拓展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措施与新途径,进一步深化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道家思想是中国思想和文化的奠基之一,随着道家在中国文化历史语境中显学地位的确立,使得道家学派精英的主导思想及经典论述成为"智慧的标尺",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中国人的处世哲学乃至深层思维方式都有道家思想因子。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写老子以及道家思想贯通宇宙与人生的"道"一元论,并通过形上与形下之"道","天道无为"与"道法自然"等老子的重要思想,指出道家思想的意义与价值以及对人生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嵇康的思想与道家有着很深的渊源,尤其是庄子的自然哲学和叛逆精神,表现在他的生命观、人性论和理想社会论上。老庄思想对嵇康诗歌艺术风格的影响很大,文章主要从嵇康诗歌的创作入手,以意象、意境、嘲讽与浪漫主义手法为切入点,分析"道"的艺术风格在他诗歌创作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在苏轼的词作中,无论是他的归隐词、写自然之词还是记梦词,随处可见道家思想的影响,这种对道家思想的继承是与宋代的社会文化的大背景、当时的审美风尚以及苏轼自身坎坷曲折的人生经历密不可分的。苏轼在崇"道"的过程中,能够加入自己的发挥理解,对其辩证地接受,并进行超越,形成自己独特的乐观旷达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15.
奥尼尔承认他对道家思想比任何其他东方思想更感兴趣,因此,道家思想成为他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将在细读原作的基础上剖析奥尼尔的代表作《送冰的人来了》中的道家思想,从而论证奥尼尔的道家情结。  相似文献   

16.
张瑞 《考试周刊》2010,(31):40-41
《送冰人来了》是美国著名剧作家尤金·奥尼尔在他晚年居住的"大道别墅"里创造出的第一部作品。这部作品不论是主体的选择、情节的安排还是人物的塑造都体现了老庄思想虽不明显但更为深刻的影响。本文主要从"道"、"回归"、"无为"、"齐物"、"阴阳"等几个方面来考察道家思想对这部作品的题材、风格、角色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主题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愚公移山》是一篇传统的文言文,上课伊始,我简单介绍了本篇的文学常识:作者列子,名御寇,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道家思想的核心主张是"无为",体现"道法自然"的理念。教学过程进行得很顺利,但在本文教学任务基本结束时,一名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我认为这个故事蕴含了"人的力量是无穷的,自然界能够被人征服"的思想,这跟老师所介绍的道家"无为"、"道法自然"的理念不是背道而驰的吗?  相似文献   

18.
道家伦理智慧价值及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家伦理智慧中蕴藏着丰富的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因素,也是个体进行创造性活动应具有的思维品格和精神境界。道家伦理智慧中的"无为而治"、"无为而为"、顺其自然等思想理念对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同样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因循思想的源头应该在老子"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的"辅",这是道家重视外在道这一哲学运思在实践方法上的自然选择,因循也成为道家实践哲学中的一个最为耀眼的星座;虽然由重视"道"和"法"的程度相异,可以分辨道家和法家,但法家重视"道法"概念本身就充分说明,法家与道家的紧密思想渊源;不仅如此,而且"道"和"法"虽然字义不同,但就它们都是外在于人的存在这一点而言,就显示出相同性;也正是这个缘由,因循同样是法家所重视的一个思想,且显示出精密的理论逻辑轨迹,它们既有何谓因循的界定,也有因循始发点的考量,而且有因循内在理由的追问;无论在老子还是法家,因循都是俭约的方法论实践。这对我们面临三大危机而行为实践的方法论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陶渊明一生接受了儒和道两种思想.早年,儒家的"入世"思想占了上风,他断断续续度过了13年的为官生活.后来,道家"出仕"精神逐渐显现并成为他思想性格中的主导方面.在道家思想的浸润下,他创作出清淡自然的田园诗.本文旨在探讨道家思想对陶渊明的田园诗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