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研究》1998年第2期发表了蔡宝来、王嘉毅的《现代教学论的概念、性质及研究对象》一文(以下简称《现》文),文中的一些观点及问题,引起了我们的思考。现谈一些想法,既与作者商榷,也向读者请教。一、关于现代教学论的概念问题《现》文首先是要谈“现代教学...  相似文献   

2.
《中学数学杂志》2009年第2期刊出了唐兴东老师的《重心与图形面积平分问题》(以下简称文[1])一文之后,在第6期又刊出了邵亚明老师的《“重心与图形面积平分问题”的商榷》(以下简称文[2])和钟拥政老师的《也谈图形平分问题与探求重心》(以下简称文[3])两篇文章,  相似文献   

3.
关于“成人素质教育”的思考——兼答《“成人素质教育”不易提吗?》○杨光钦《中国成人教育》1998年第3期刊载了一篇与李兴洲同志《“成人素质教育”辩析》(以下简称《辩析》)一文进行商榷的文章,题目是《“成人素质教育”不宜提吗?》(以下简称《不宜提吗?》...  相似文献   

4.
从《思想教育研究》1998年第1期上读到左鹏先生《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对象问题的新思考》一文(该文同时发表在《思想·理论·教育》1998年第4期上,以下简称《新思考》),很受启发。文章采用从实然到应然的推断方法,从历史和现实两个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  相似文献   

5.
落实“调整意见”值得重视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部1998年4月发布文件(基教[1998]5号,以下简称“意见”),对现行普通高中部分数学内容的教学与考试要求进行调整(参见《中学数学教学参考》1998年第7期).从1998年全国高考数学试卷看,“意见”的精神已基本提前落实到位,这就给我们传递了...  相似文献   

6.
再论《说文》中的“教”字●王静我的《试论〈说文解字〉中的教育二字》一文(以下简称王文)在1995年《教育研究》第3期发表之后,该刊第12期登载了湖北秭归县何启贤先生的《也说教育二字》的文章。(以下简称《何说》)对于拙作,给予了过高的评价,说《王文》对...  相似文献   

7.
本刊2005年第9期刊登了《向西发射卫星到底多消耗多少能量?》一文(以下简称文(1)),对(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物理——2轮导与练》(以下简称文(2))中关于卫星发射的题目解答提出质疑。笔者觉得以上两者的解答都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8.
再谈废品不能成为商品○侯月香孙彩华张荣光我们的拙文《废品不能成为商品》在《政治教育》1996年第8期发表后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正是我们所期望的。贵刊在1997年第1~2期合刊中,刊载了《废品可以成为商品》(以下简称“可”文)一文,对拙文的有关论点提出...  相似文献   

9.
董理 《考试》2009,(3):104-104
笔者阅读了陕西师大出版的《中学数学教学参考》(高中)2008年第四期的《(-∞,0)U(0,+∞)是一个区间吗?》一文(以下简称文①),有几点想法,在文中作了详细阐述,愿与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10.
不久前,笔者有幸拜读了《小学教学参考》2006年第10期王自文老师的《试论公开课》一文(以下简称《试》文)。读后深有同感,王老师真是说出了我们一线教师的心声!在此,特借贵刊一角与王老师进行交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孙李军 《物理教师》2008,29(1):62-63
本刊2006年第7期刊登了《一道光学易错题》的文章(以下简称《一》文),读后觉得有必要补充一下.  相似文献   

12.
《教育研究》1998年第11期发表的谢维和教授《班级:社会组织还是初级群体》一文(以下简称《班》文),力图从教育社会学角度审视学校班级,同时完成事实分析与价值选择双重任务,并也确实提出了一些颇有启发性的观点。但因该文首先在其预设的“社会组织”与“初级...  相似文献   

13.
本刊2007年第8期刊登了《对一道全国中学生物理预赛题的通式探究》一文(以下简称《通式探究》).我们有以下几点需要进行改进说明.  相似文献   

14.
王佰成 《物理教师》2010,31(10):26-26
本刊2010年第1期发表了一篇名为《浅谈自由落体运动》一文(以下简称浅文).《浅文》从一道习题入手,指出了传统对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是错误的,对此,笔者经过论证和实验观察分析,发现《浅文》中提出的观点存在问题,现提出我们的观点与之商榷.  相似文献   

15.
崔杨 《物理教师》2014,(5):50-51
《中学物理》期刊在2013年第11期刊载的《画错图像,歪打正着》一文(以下简称“原文”),对一道物理问题(以下简称“原题”)的“错解”(以下简称“解法l”)进行了分析,并提供了原文认为正确的“正解”(以下简称“解法2”),拜读原文,收获颇丰,但也有些疑惑,现提出来与原文作者商榷.  相似文献   

16.
拜读了《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2010年第12期童鹏老师的文章《节外生枝处,时有暗香来——初中数学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跟进策略”》(以下简称文)后深有感触.  相似文献   

17.
贵刊2013年第12期登载了《我们不是课堂“神话”的缔造者——“将课堂交给学生”之我见》一文(以下简称文献[1]),该文结合2013年第10期《启发思维重于诱导结果》(以下简称文献E23)针对“将课堂交给学生”的话题展开深入而有效的论述。文献[2]基于新课程理念从评课者的视角评价公开课,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启发思维;  相似文献   

18.
对《也说“毕月乌”》的两点补正李延年吉发涵同志的《也说“毕月乌”)一文(以下简称《也说》文,载《文史知识)1991年12期),发笔者心中所想而口中不能言之论,读来甚感痛快,且颇受启发。《也说》对贾笑孟同志《“毕月”辩讹》一文(以下简称《辩论》,载《文...  相似文献   

19.
陈其跃 《物理教师》2009,30(11):36-37
本刊2009年第2期发表了《“几种可能”是怎么回事》一文(以下简称[原文]),文中针对2008年高考江苏卷中的一道选择题的4种可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读了《现代语文》杂志2005年第8期登载的梁永国先生的《现代汉字体系的科学性、简易性》一文(以下简称“梁文”)后,笔者感到作者的不少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