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郑淑芬  范秉辉 《教育探索》2008,(12):101-102
中国传统德育思想是中华民族世代积累的关于做人、育德和培养优秀人才的智慧结晶和经验总结,它凝结着我们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是我们民族迎接新时代挑战的历史前提和内在动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时期,继承中国传统德育思想精华,对于促进当代德育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民族的凝聚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凝聚以后,还有变化,要么分裂、破坏、倒退;要么统一、建设、进步。对于中华民族,后一道路是唯一出路,凝聚并没结束,还要继续凝聚,这就叫中华民族的再凝聚。中华民族再凝聚的根本,在其现实性上,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再凝聚,其目的就是要在传统中华民族精神的宝库中,再增加当代中华民族精神,以确保中华民族的统一、团结、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3.
红岩精神根植于辉煌灿烂的五千年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是对中华民族精神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精神在一个典型时期的集中体现。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团结统一、注重个人道德修养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勤劳勇敢的奋斗精神、坚贞不屈的崇高品格等等优秀的民族品格。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依然应该在与时俱进精神指导下,在理论和实践上,努力弘扬红岩精神,促进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固有的、并且持续不断的一种优秀的历史传统,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具有凝聚、调节、推动功能的一种活的力量。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促进民族凝聚力的养成不仅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而且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民族复兴,保持高昂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5.
民族精神既具有历史的继承性,又是时代文明的结晶,培育新时代的民族精神在当代显得更为迫切。中华民族要以与时俱进的态度,立足于社会实践,传承历史文明、不断开拓创新,广泛而大量地吸收、融合外来其他民族优秀的精神内涵,促进中华民族精神内涵的升华和发展,为中华民族的繁荣与富强提供昂扬向上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创造的灿烂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仍有着重大价值。文中从图书馆的自身特点出发,提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精神体现为当今图书馆工作中要大力倡导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传统文化中仁德人格的塑造应作为图书馆职业道德建设的内容并体现于实际工作中;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需要继承传统文化中群体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说明了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可以加强当今图书馆的自身建设,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摘 要:中年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性格与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土壤.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它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是民族精神的精华,一直熠熠生辉,流芳百世.胡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共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新时期德育工作发展方向,指出优秀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应该成为当代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从文化和民族精神对民族发展的历史作用入手,阐述了建设先进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大现实意义,概述了中华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提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加强先进文化建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沉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宝贵资源,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然而,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新时代大学生易受各种不良价值观的侵蚀而忽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大学生文化培育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在培育新时代大学生过程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一项迫切和紧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中国人民的精神支柱.它既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扬光大,也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蕴藏的核心价值理念的总结,特别是对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时代精神的概括和升华.它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团结和凝聚当代中国人民的粘合剂,是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1.
此文从文化学视角对不同历史时期武术的精神内涵、演进历程以及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最后指出,现代武术的发展应立足当前中国社会的实际,在体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培养和挖掘"创造"与"和谐"精神。  相似文献   

12.
2008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雨雪冰冻灾害席卷中国南方大部分省区,给电力、交通运输带来很大破坏,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工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中国人民以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不屈不挠,顽强拼搏,取得了抗击雨雪冰冻灾害的重大胜利,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斗、无私奉献、务实求真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美德主要内容的梳理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修身、齐家、处世、治国几个方面,将中国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梳理为20神精神,并作了简明扼要的分析研究。作者认为这20种精神实质上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高尚的民族精神。《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中提出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基本道德规范,以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60字具体规范,正是对中国古代优秀传统道德和中国革命道德的继承和弘扬。  相似文献   

14.
孝道心、关爱心、诚信心、上进心、责任心、自信心、吃苦心、感恩心、平常心,张九精身上凝聚着九种可贵的精神力量,从而铸就了他健康的人格力量。  相似文献   

15.
抗战前后,随着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得到加强。从民族自保的角度,思想界相当一些人士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认为一个民族要延续,作为其象征的文化传统应当得以保存,并由此得出了返本开新的结论。然而,他们同样面临着自清末以来中华民族精神转型的一个悖论:即如果改变中国传统中的实用理性因素,那么新的民族精神必定是一个非传统甚至反传统的东西;如果不改变其中的实用理性因素,那么所谓民族精神的转型便是换汤不换药。正因为此,直至抗战结束,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转型并未成功。  相似文献   

16.
柏拉图坚信,存在着一个靠感官认识的可感世界,它是意见的来源;还存在着一个理智能够认识的可知世界,它是真理的源泉。传统的西方哲学家们在这一思维范式中不断追问世界的根据,由此培育出传统西方哲学崇尚真理的理性主义精神、信仰真、善、美的超越精神、张扬独立人格和尊严的人文精神,以及用理性审察现实的现实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和创造性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研究了作为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延安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关系,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延安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提升。从而肯定了延安精神在当前的伟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学术界有一种偏颇的观点,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漠视个性,滞塞创新的,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曲解和误读。人的个性特质与创新精神往往紧相关联。没有个性,构不成大千世界;缺乏创新,形不成历史卷帙。中国传统文化以《周易》为源头,强调"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奠定了崇尚个性,追求创新的理论基础。这一思想由先秦诸子所直接继承并在后世的传承中不断张扬,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薪火恒传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大学历史发展过程的研究,探析大学的理念及其传统精神。大学的理念经历过从定位为“教育的机构”到“研究中心”,到与社会直接联系为社会服务的演变;大学的三大传统精神即独立自主、自治传统,学术自由传统,人文主义精神传统。  相似文献   

20.
中国20世纪90年代几部优秀的长篇小说存在着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人们对精神家园的追求。作家们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以此来抵抗现代文明中的消极成分,意图建立一种集传统和现代精神的新的价值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