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近来,我下校上一节研讨课,内容是人教版第九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本节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剪拼、观察等活动经历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这一领域教学的要求,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或许能给大家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2.
正"长方体的认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对长方体有些感性认识,知道它的名称,并能够初步了解长方体的特征。由于是初步认识,因此教师不用对学生提更高的要求,加上学生对长方体已有了感性认识,所以这一课的教学目标较容易达成。我在研讨这一课时,把"长方体在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这一知识点定为本课的教学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课前布置学生准备形  相似文献   

3.
笔者在苏科版初中物理§6.2《电流的磁场》一课教学中,学生课堂中一个"小动作"竟然让我突发奇想,解决了困扰我多年的一个教学难点.《电流的磁场》这节课难点之一是让学生掌握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看似"简单"的操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使学生不知所措,究其原因主要有这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三角形三边关系”一课上镜率很高,我前些年研究“大问题”教学时也上过这节课。前段时间,我又对这节课进行了再思考和再设计,重上这节课。内容为旧瓶,进化的是对本课的理解与设计,是为新酒,现与大家分享。师:同学们,今天我跟大家一起来玩一个用小棒围三角形的游戏。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围一个三角形至少要用几根小棒?生(齐):三根。师:老师这儿准备有两组小棒,每一组都是三根,长度都不一样。谁想来试试?  相似文献   

5.
这是我在“名师风采”活动中上的一节课的实录,这节课是浙江版小学现代数学六年级上册的内容。我设计这节课的理念是:让学生的“提问”与“交流”成为课堂的主旋律;让学生自主、合作地探寻问题的研究方法成为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让学生审视、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成为本节课的主要学习任务。由于学生在五年级时已学过立方体的展开图,也学过由六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但没有学过立方体展开图的特征。我希望这节课有所突破的几个问题是:学生通过观察两个图形,提出一串相关的数学问题,而这些数学问题中包含本节课要研究的数学问题;引导学…  相似文献   

6.
在一次自然课上,我和学生一起探究声音的传播。在这节课中,我故意“为难”学生,学生却迎难而上,给了我一个又一个惊喜。情况是这样的,在学生自己提出了“声音能不能在水中传播”之后,我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进行研究,一会儿就有同学设计出“拿两块石头,在水中碰撞,试一试能否听到声音”这一方案。我笑着征求大家的意见:“你们认为这个方案设计得怎样﹖”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可以。”我知道,这中间有不少同学是课前看了书的。这时,如果按方案马上动手实验,非常容易得出结论:声音能在水中传播。这节课会很顺利的结束。但是,这样的话学生有…  相似文献   

7.
为了承办一次大型的市级教研活动,杨老师需要上一节计算课。和杨喜梅老师一起研讨这节课的过程很有意思。最初我们看到人教版教材上这个内容的时候,大家设想这很可能会是一节比较枯燥的计算课。对于学生的计算技能,杨老师不怎么担心,她很了解自己的学生,用竖式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虽然没有学过,  相似文献   

8.
今天我要上一堂复习课,按照惯例在课前我备好了课,仔细翻阅指导用书,这二年级国标本教材我已教过一次,觉得比较得心应手,也没多花时间认真钻研。按我的经验,这节课没有什么难点,学生也容易接受。可今天,我却偏偏出了小纰漏。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在我上的课中正好有一  相似文献   

9.
姜立东 《云南教育》2007,(7Z):24-26
1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相互作用”这一章的最后一节,也是学生学习“力的处理方法”比较困难的一节,难度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力的效果”比较抽象,学生难于把握的是把力沿什么方向分解的问题;二是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要强,故教学设计的重点放在如何解决问题难点上。  相似文献   

10.
在梯形面积计算这节课中,我采用了让学生自已动手拼剪、动脑思考、动口表达三者合一的教法,把学习数学知识应用的智力方式“外化”为动手拼剪,又通过这一外部程序“内化”为学生的智力活动方式,来“消减”本节课的难点,具体安排如下: 一、设疑导人出示梯形图形,提问:梯形面积是多少?(教师引而不发)要想知道这个梯形的面积,应当有一个计算的方法,这节课请大  相似文献   

11.
这节课是一节计算教学课。对学生来说,计算的内容学起采既枯燥又无味。如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气氛下掌握这部分内容呢?我在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课后静静地反思一下,体会很多,感触较深的有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寻找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的契合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课的铃声结束了教室里的喧嚣,同学们兴高采烈地期待着这节音乐课的新内容。在复习完上节课的内容后,我请几个同学给大家演唱几首他们熟悉、喜爱的外国歌曲,以导入这节课的教学内容——英格兰民歌《乡村花园》。随着几名同学的演唱,我发现了自己导课设计的失误,我原设计由几首外国民歌导入英格兰民歌,可学生唱的几乎全部是韩国、日本的流行歌曲,而且大多数是用原文演唱,随着同学们一遍遍的喝彩声,我深知这节课不可能再违背同学们的意志而强加给他们所谓的英格兰民歌了。  相似文献   

13.
教学的小高潮也就是课中的“闪光点”,它能使学生兴奋、沉思、体味,能使学生在读、说、算、想的训练中,智力和能力得到发展,智慧花蕾欣然绽开。 1、在教学难点处设置“小高潮” 教学难点是学生较难理解的部分,教师怎样突破这一环节尤为重要。如:“商不变的性质”一节的教学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这个问题。理解商不变的性质分两层含义。一是被除数的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二是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理解第一层含义是难点中的难点,这个过程是设计这堂课小高潮的最好环节,我是这样安  相似文献   

14.
夏佳玮 《现代教学》2014,(12):48-48
这是一节作文指导课,课文的内容是关于人物神态的描写。为了能够让班上的学生有切身的体会,首先我要求学生们互相观察,并让几个表情丰富的学生上台为大家示范高兴、生气、伤心时的表情,结果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眼看大家的状态都被调动了起来,我要求大家在仔细观察后,将印象最深刻的一个人物表情通过作画的形式表现下来。  相似文献   

15.
<正>我校二年级数学教师塔娜老师上了一节生本研讨课《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这节课基本上采用了黄爱华老师的《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教学设计。课堂生机勃勃,学生乐此不疲。学生的主动性被充分激发,思维被充分激活。学生对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思考得深刻,理解得透彻,的确是一节好课。我想起好多年以前我校的杜小霞老师也曾用黄爱华老师的这一设计上过这节  相似文献   

16.
我曾有幸聆听了江苏省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溪燕萍老师执教的认识差异,展示风采一课。这节课以其新颖的教学设计,极具亲和力的教学语言和浓厚的人文气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节课如行云流水,教师教得愉快自如,学生学得轻松活泼。现将这节课的教学片段整理如下,与大家共赏。一、准确把握学生的认识起点,巧妙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我做了一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观摩课。我希望我的学生从这节课中,不仅学到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这一具体的结果,而且能在思想方法上有所收获:不仅能够正确地应用这一公式去求得各式各样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而且能独立地发现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很好地理解这一公式的来源。我希望能让我的同行从这节课中.  相似文献   

18.
要重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子平 《山东教育》2003,(10):38-38,44
前几天到学校进行教学视导,听了几节计算课,这几节课教师设计的教学方案是相似的,都是先创设一个问题情景,然后让学生列算式计算。比如其中一节是教学“有余数的除法”,首先,教师让学生把8块糖平均分给4个同学,让学生列出算式进行计算,然后又让学生把9块糖平均分给4个同学,让学生列出算式进行计算。我问学生列式计算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学生一无所知。这节课教师设计的意图很明确,是由学生学过的知识,即没有余数的除法,过渡到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即“有余数的除法”,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但在这一教学过程中,缺少了一个重…  相似文献   

19.
“汉奸”     
学完了《欢乐的节日》这篇课后,我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了一幅画。语课上,再结合学生作的画,上了一节口语交际课。按说,开始挺顺利的,导入、学生小组介绍、评选小组代表、然后学生代表到前面介绍,供大家评选。第一个学生介绍,大家评议。很好。可是,到第二个学生介绍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相似文献   

20.
自然教材第四册《人的呼吸》一课是自然老师们普遍公认的一节比较难上的课,为了分散难点,有利于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我将本课安排了两课时,使量适当、难易适度。下面只谈谈对第一课时的安排。 在第一课时中,我安排研究二个方面内容:人的呼吸意义和呼吸器官的组成及其功能,本课时的重点是呼吸器官的组成及其功能。难点有二个:一个是呼吸的意义,这是个解暗箱问题;另一个是肺的功能,它和下节《人的血液循环》一课有关系,这方面知识学生还没有学,又比较抽象,如何在教学中做到既突出重点,又突破难点,我在区教研组老师的帮助下是这样设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