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凡文都有个过渡问题,是指文章各个层次、段落之间的自然衔接与转换。它是使文章气脉贯通、承接紧密、结构严谨、文路清晰的一种重要手段,能在上下文中间起桥梁作用,让读者的思维能够由上一个内容顺利地转入下一个内容,中间不感到突然或有什么阻隔。正如李渔所说;“承上接下,血脉相连”。 一篇文章不论何种体裁,写作内容总是不断向前推进,表现手法也总会有些变化。层次与段落便是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一定思维阶段和表现手法的反映。如果作者写作  相似文献   

2.
凡文章都有个过渡问题。过渡又称“过文”、“过脉”、“换头”,是指文章各个层次、段落之间的自然衔接与转换,它是使文章气脉贯通、承接紧密、结构严谨、文路清晰的一种重要手段,能在上下文中间起桥梁作用。正如李渔所说:“承上接下,血脉相连”。 文章层次、段落之间的过渡、连贯,既有内容上的问题,也有形式上的问题。一篇文章不论何种体裁,写作内容总是不断向前推进,表现手法也总会有些变化。层次与段落便是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一定思维阶段和表现手法的反映。 那么,在层次或段落之间需要过渡(这里指的是明渡)时,有哪些巧妙的形式和方法呢?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3.
凡文都有个过渡问题。作为新闻精品和范文佳作,更需讲究过渡,使全文转接紧密、顺畅而自然。所谓过渡,是指文章各个层次、段落之间的自然衔接与转换。它是使文章气脉贯通、承接紧密、结构严谨、文路清晰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方法,能在上下文中间起桥梁作用,让读者的思维能够由上一个内容顺利地转入下一个内容,中间不感到突然或有什么阻隔,从而达到先入所说:“承上接下,血脉相连。”文章层次、段落之间的过渡、连贯.既有内容上的问题,也有形式上的问题。一篇文章不论何种体裁,写作内容总是不断向前推进,表现手法也总会有些变化。层次…  相似文献   

4.
<正>衔接,也叫“过接”或“过脉”,是一项基本的写作技术。通俗来讲,就是用衔接语把不同表意单元(句子、层次、段落)有机缀连起来,使文章语意连贯,文势顺畅。写材料,永远离不开衔接,因为写作过程就是将碎片的信息逻辑化、系统化的过程,先由文字组成句子、段落、层次,进而形成篇章。不同句子、层次和段落组合过程中必然产生“接缝”,若没有衔接,文章必然文脉不贯、文势不顺,产生顿挫感和突兀感。所以,材料写作需要衔接来承上启下、穿针引线、搭桥接榫。写材料时哪些地方需要衔接,  相似文献   

5.
西方新闻写作中的跨越跳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石坚 《当代传播》2006,(3):101-102
西方新闻的行文节奏风格善于跨越跳跃,即按照新闻事件的内在联系(段落之间的逻辑联系)来行文。与中国传统的“三段式”新闻相比,西方新闻大多段落短且多分段,段与段之间,看似互不关联,实则上下衔接,紧密连贯,段与段之问跳跃极快,跨度很大。  相似文献   

6.
作为新闻的一种,电视新闻的摄制和平面媒体新闻的写作一样,都存在"过渡"元素,所不同的是两者表现形式的差异:平面媒体新闻的过渡是利用文章的段落、文字、标点符号来表现;而"电视新闻是由画面、声音、文字等多种符号共同完成的形象信息",它须由若干组镜头相连方可叙述完整.这样,在两组镜头之间就需要选择合适的元素来过渡.通常情况下,受众收看电视新闻是线性的,看过之后在同一时段便无法重看,因此,适当的过渡尤显重要,它可以让观众分清段落与层次,进而理解新闻的内容和含义.  相似文献   

7.
何光贵 《大观周刊》2012,(26):176-176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更快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加强语段教学很有必要。 语段在内容表达上具有明显的层次。段内的各句是一层一层组合起来的,往往是大层次内包含小层次。句子组合的层次性体现了内容的先后、主次、正反等逻辑关系,反映了作者思维过程中最基本的思维程序。  相似文献   

8.
过河要架桥     
层次的安排与段落的划分是分不开的。段落是文章、报道结构中的基本单位,又是构成层次的基础。段落划分得适当,层次才能分明,读者看起来才省劲儿、易懂。反之,段落划分不当,必然造成层次不清,读者看了会不知所云。因此,段落的正确划分,是层次井然的前提;层次清晰,又是段落有机结合的结果。上一节已经说过层次的安排,这一节就谈一谈段落的作用与划分。划分段落的作用,具体说来,主要有三点: 一是承上启下。以郭梅尼《社会主义的乳汁》头  相似文献   

9.
广播运用有声语言作为信息符号的特性决定了收听广播不如阅读报纸那样印象鲜明、深刻。加之听众在收听广播新闻的时候,不是专心致志的,往往一心二用,处于一种半收听状态,相当一部分声音信息被损耗掉了。这就要求广播新闻不但导语要起到吸引听众的作用,在层次的衔接之外还要辅以必要的手段来让听众明白现在是说别的事实了,才能使听众在注意力不集中的状态下听清楚新闻事实之间的联系,对新闻有个整体的认识。因此,在写作广播新闻时,一定要为听众着想,要特别讲究提行分段的技巧和层次衔接的艺术。 一般来讲,广播新闻在段落划分上应该多一些层次,不要在一段内塞  相似文献   

10.
新闻文体与发挥喉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我国新闻媒体共同的新闻写作文体 笔者查阅了一些新闻学辞书。有“新华体”这个词条的不多。经济日报出版社1993年出版的《宣传舆论学大辞典》有此词条。照录如下: 新华体 新华通讯社长期报道国内外新闻所形成的一种写作体式。关于新华体的特点说法不一,但这一概念在我国新闻界已流行通用。新华体的公认特点是:消息简洁,文字精炼、准确,篇幅短小;善于用事实解释事实,很少空发议论;层次清晰,尽量做到一个事实一段,消息中段落过渡自然;稳健中见权威,该快则快,该慢则慢,注重通稿的信誉;善于抓大问题、关键性问题,重大事件的报道多有令人耳目一新的角度,主题开掘深刻。  相似文献   

11.
电视纪录片或专题片的每个段落之间的过渡或衔接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转场。转场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一部作品的编辑质量。画面转场,首先要弄清楚,一部作品的段落应该怎样划分才合理。只有段落划分清楚后,才能设计转场的方案。段落划分的作  相似文献   

12.
在层次大体有了安排之后,就要考虑如何分段。因为段落是通讯结构的基本单位,又是构成通讯层次的基础。只有段落划分得适当,通讯的层次才能清晰,读者看起来才省劲儿、易懂,能较快地抓住全文要领、理解全文的内容。反之,则必然层次不清,读者看了会不知所云。因此,段落的正确划分,是层次井然的前提;层次清晰,又是段落有机结合的结果。它们都是通讯不可少的逻辑步骤. 前面已谈过层次的安排(见1984年第六期本  相似文献   

13.
在句组的组织安排中,除上文所说的结构断层的错误外,还有结构层次混乱这类毛病。我们知道,每个句组的中心思想,都是由一层一层的意思来加以说明的。这一层一层意思的安排、衔接,必须“有序”、紧密。即合乎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否则,层次界线不清,前后相互纠缠,或眉毛胡子一把抓,理不清头绪,或东拉西扯,颠三倒四,敲不正点上筹等,都会造成结构层次混乱。这样,自然就不能正确地表达其中心思想。例如:  相似文献   

14.
<正>“黑障现象”指的是电视纪录片或专题片制作时,常以“黑场”的表现手法实现段落的过渡转换。在文学创作里,过渡就是上下文之间的连接和转换,而对于电视创作而言,这种转换更多地是通过画面的转换来表现,产生的效果应是给予人一种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的妙处。因而,怎么用好过渡,用什么画面来转换故事段落,确实是考验一名编导对整个作品构思的把握与艺术表  相似文献   

15.
第一章 结构形式与结构内容 1新闻结构,包括结构形式和结构内容两层含义。结构形式是指作品的开头、主体、结尾呈现的一种基本框架或段落格式,它表现出不同的文体式样一定有特殊的段落构成。在所有文章结构中,固定的结构形式只适用于少数文体,且最能反映出同一文体有大致相同的不变格式和段落共性。如书信体,开头必有称呼形成独立段落;再如消息,第一段一定是消息导语,尔后是主体或背景;导语、背景和主体共同组成了消息体裁的基本框架格  相似文献   

16.
新闻首先要真,其次要新,同时更要注重语言及用词.一篇优秀的新闻稿件,不仅讲究题材、角度、观点新颖,而且表现手法也同样重要.所谓写作手法新,就是在文章的结构、语言的表达上与众不同,因此,词汇衔接在新闻写作中也表现出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一篇文章的内容要前后相关,有紧密的逻辑联系。一个句子(主要是复句)也是这样,应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在表达这个意思的时候,句子内部前后应该紧密相联,环环相扣,像行云流水那样通畅自然,中间不能出现梗阻,也不能断流。如果一句话说到一半,把它放在那里,另起一个与前面没有意义上紧密联系的话题,或者一句话说到一半,便嘎然而止,没有下文,那就会导致句子语义不衔接,文意不通畅的毛病。 但在新闻写作中,句子内部语义不衔接的现象却时有所见。限于篇幅,本文难以尽举其例,只能按类型每类各举一例评析如下,以期引起大家对这个问题的重视。 一、句中出现梗阻 这类句子的前后说的是两个没有紧密联系的话题,使整个句子衔接不起来.具体表现有以下三种: 1、句子开头提出一个陈述对  相似文献   

18.
面对文稿,编辑具有三种身份:读者、编者、第二作者。在编辑过程的不同时段,由于编辑所处位置导致角色的变化,相应地也会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呈现不同的编辑心态。业内人士常把编辑职能分为策划编辑和文稿编辑两类。这恰恰也反映出编辑过程中两个大的阶段:策划组织选题阶段和文稿加工阶段。正是在这两个阶段的运行、衔接和过渡中,编辑实施或者说完成了角色的换位,促使一部作品走完了从胚胎到出生的历史过程。美国学者麦卡锡(PaulMcCarthy)认为,策划编辑和作者撰写文稿是一种共生关系,因为“事实上,早在编辑在书稿上画下第一个修改符号之前,作者和编辑就已经展开了创造性的合作过程”。在编辑策划过程中,“作者和编者一起把某个概念或构想发展为很强的写作大纲或出版提案,然后把这份大纲或出版提案扩展为文稿”。即是说,策划编辑在文稿酝酿阶段的“提前介入”使传统的作者撰稿、编辑编稿的关系被彻底打破,编辑不仅是在创作之后从微观的角度提出修改意见,还在创作之前(初),从宏观的角度,对作品的主题、框架结构、层次等根本性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这具有一定的实践基础。目前,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出版形势下,许多出版社、期刊社都把对市场的研发放到了首位;根据社会发...  相似文献   

19.
对《科技论文规范化即时指导方法》一文进行改进。通过建立一个名为"写作模板"的文档,供作者下载使用。该文档沿用了原有为作者提供写作指导的所有内容,增加了设置好字体、字号、段落格式和版式的引导性提示,写作完成后通过一个命令就可删除所有与作者输入内容无关的用户窗体、宏命令等,在作者计算机中不留任何额外内容。  相似文献   

20.
刘娟 《新闻世界》2012,(5):245-246
英语写作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学生多方面的语言运用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组织能力。写作是一个发现过程。很多时候,写作是有着社会影响的个人活动。可是,我们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惧怕荚语写作,他们的语篇布局与衔接能力差,写作内容贫乏,语法错误多,汉语式表达严重。针对这样的情况,本文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一些解决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如将英语写作训练与词汇、语法、句型结构训练相结合,将英语写作训练与听、说、读结合起来,与思维训练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