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要撒布阳光到别人心里,自己心中首先要充满阳光。关爱学生是班主任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保证教育的顺利进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同时,教师要养成关爱学生、诲人不倦的优秀品质,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把无私的爱奉献给学生。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耳熟能详的教育理念,但是如何把爱化为教育者的教育行为,让爱走进校园,充盈课堂,触及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灵,让爱产生智慧,  相似文献   

2.
阳光教育作为爱智共育的新型教育模式,能够使得学生在享受尊重与爱护的同时,获取知识与思想等智慧,促进其个体发展,包括其人文素养的提高与科学素养的提升,有利于发挥教育的真正价值。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贯彻阳光教育理念,创设阳光课堂,是促使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正学校的发展,关键是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但其中心是学生的发展。为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山东省济南中学提出了"实施阳光教育,培养阳光学子"的发展思路。"阳光"的基本内涵就是"温暖"和"健康"。用一颗温暖的心去呵护学生健康地成长;用爱心滋养爱心,用尊重播撒尊重,用智慧启迪智慧。阳光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会学习、会做事、会关爱、会生存的和谐的阳光学子,让学校成为充满阳光的学校。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没有尊重就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是每一位教师的天职。教育是育人的事业,每一位学生都是鲜活的生命,学生只有受到尊重与关爱才会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我们所述的尊重就是一种道德关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激发他们的内驱力,需要从尊重与关爱开始。  相似文献   

5.
一个人如果要成为一个好教师,必须经历一个历练的过程,这需要一个漫长的历程.而成为一个好教师,基本的条件是热爱教育这一行,这是做一名好教师的前提.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的过程既是一种心灵的交融,也是一种智慧的施展.教育学生需要爱心,也需要智慧,只有真正热爱学生,并用智慧教育引导学生,才能真正地转化问题学生,使之向良性方向发展.我们应该让学生知道其实对他人的关心、尊重与帮助都是爱,人因为有爱而变得可爱,人因为有爱而变得善良,让学生明白生活在这个社会里,我们时时都需要他人的关爱,同时也应该是关爱他人的.爱社会、爱国家,真正做到让学生拥有一颗爱心,并让爱心种子在他们的心田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为一颗参天大树,结出累累硕果.由此,我相信:用爱心和智慧,可以创造奇迹.爱既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教师在教育上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来自教师的爱是学生积极进步的动力,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也是照亮学生未来的明灯,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港湾.  相似文献   

6.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孩子们是一棵棵可爱稚嫩的小苗,需要阳光、水和土壤,才能成长得更加茁壮.老师的爱就像和煦的阳光鼓励学生,像包含养料的大地关爱学生,像晶莹的水滴滋润学生.作为班主任,需要对学生实施爱的教育,去点燃孩子们心中智慧的火花.当然,要针对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同学播撒的爱也是不同的,要因才施爱.  相似文献   

7.
教师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除了备课、上课、批改作业,除了爱岗、敬业、责任之外,还应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需要、未来发展,做一个有智慧教师。一个有智慧的教师,就应该尊重孩子,遵循教育规律;关爱孩子,体现教育公平;发展孩子,彰显孩子个性。  相似文献   

8.
师爱浅谈     
关爱学生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主旋律,教师要用爱去温暖每一个学生,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信任学生,才能去精心地培养学生,才能更认真、更耐心、更细心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在爱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9.
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当着传播文明和塑造心灵的双重责任。学生只有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怎样才能让学生亲近教师呢?只有爱!教师的爱如果能像阳光一样洒满孩子的心田,就会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塑造美好的心灵。在教育中,爱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是架构师生心灵的桥梁,是教育成功的基石,只有以爱为基石,才能搭建起师生沟通的桥梁,抓住教育的契机,更好地实施教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一语道出了教育的神圣和教师的伟大——用爱诠释教育。不懂得关爱学生的人,不配进入教育的圣殿。教师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书育人的前提和起点。关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教师只有对学生充满爱,学生才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相似文献   

11.
一、关爱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爱的孕育中成长教师的关爱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教师的关爱是一座桥,能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之河;教师的关爱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能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教师的关爱也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的关爱越多,学生就越显得活泼可爱,学习的劲头就越足。在教育活动中,每个学生的  相似文献   

12.
滕高立 《辅导员》2013,(9):50-51
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也是人类最基本、最自然的情感。苏霍姆林斯基说:"心地善良的人,首要一点是爱人。""爱"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是教育的根本。假如教师是太阳,那么爱便是七彩的阳光,能清除孩子们心中悲伤的瓦砾,推倒绝望的断壁,也能照亮孩子们心中的希望。把爱洒入孩子们的心田,开放的将是春天大地上五彩缤纷的鲜花。洒下红色的阳光——关爱红色:代表活力、积极、热诚、温暖。作为一名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新课改的主阵地、必争地。国家督学成尚荣教授指出:“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超越知识教育,从知识走向智慧,从培养‘知识人’转为培养‘智慧者’;用教育哲学指导和提升教育改革,就是要引领教师和学生爱智慧、追求智慧。”故新课程理念下所倡导的课程,最终展现的必定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生活精华的再现!由此可见,让智慧唤醒课堂,让智慧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是时代的呼唤,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是课堂教学焕发生机与活力的契机,也是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使命。  相似文献   

14.
教育与爱     
正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教育而言,爱更是其核心和灵魂。西方教育家罗索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是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我国教育家林崇德教授说得更直白:"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爱学生是其教育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15.
赫亚静 《考试周刊》2013,(98):171-171
<正>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教育根植于爱,爱心是打开小学生心扉,培养小学生道德和智慧,塑造小学生美好人格的金钥匙。教师对学生的爱就像学生心目中至高无上的母爱,这不是血缘关系、亲情关系,而是教师职业的特有的道德准则。也就是说,身为教师,就必须真心诚意地关爱学生,像母亲爱自己的孩子般无私地关爱  相似文献   

16.
黄有华 《广西教育》2012,(10):27-28
爱是人类最基本的最美好的情感。在教育中,爱是架构师生心灵的桥梁。教师教育学生的前提和基础是爱,而施爱是教师的责任。教师的爱与责任是相互依赖、相互融合的。教师只有将责任常记心中,才能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给予学生真诚的关爱。  相似文献   

17.
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教育理念是爱的教育的灵魂。教师对学生的关爱能够助力良好教学氛围的形成,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并使学生在乐学的过程中充分发展个性,为创造能力、综合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教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贯彻“爱满天下”的教育理念,包括教师对学生的无限赏识、关爱、尊重与信任,用大爱的情怀去进行教学工作,让学生在爱的教育中健全人格、发展个性、提升能力。  相似文献   

18.
教学需要知识,教改需要智慧,教育需要艺术。对于特殊学生而言,得到老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基本的心理要求。因此,教师要用真挚的爱对待学生。真爱如水,在对待特殊类型的学生时,把真挚的爱化作如水的柔情——这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教育是一项需要爱心的事业。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最基本的也是最主要的道德品质。作为教师,神圣的职业本能要求我们,要用比父母更宽广、更深厚的胸怀去面对学生。没有教师的爱,学生好似幼苗没有阳光;没有教师的爱,学生的身体、品格和智慧就不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像我们生活在阳光下一样,我们也沐浴在智慧之中。我们爱智慧,追求智慧。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往往只给学生以知识,学生知识堆砌,而智慧贫乏,接受的是意义失缺的教育,生活在意义缺失的世界里。在对"塑造知识人"这一教育信条反思的今天,我们追求着教育的智慧,追求着智慧教育,从塑造"知识人",走向培养"智慧人"。这是一场深刻的变革。我们该怎么想,又该怎么做?其中,孕育着智慧的思考,充满着智慧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