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广播活动对广播发展起到了以下几方面的作用:一是丰富了广播的形态;二是丰富了与听众沟通情感的方式;三是拓展了广播的发展空间。不论哪一种形态的广播活动,终极目的都指向扩大广播的媒体影响力,占据更多的目标听众。  相似文献   

2.
纪念无锡电台50周年,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作为承上启下的新一代广播人,更多的则是一种责任。随着科技的发展,广播应运而生。它曾经让广播人骄傲过,曾经辉煌过。但随着电视的兴起和普及,80年代,广播走入了它的最低谷。是珠江岸边的一群广播人,对传统的广播模式进行了一场深刻的革命,给广播注入了活力,给广播找回了自信。无锡的新老广播人,在这一轮发展中,紧紧抓住了机遇,让广播真正体现出它作为一个独立个性  相似文献   

3.
2011年是中国广播业深化改革、稳步发展的一年,广播理论研究继续沿着务实与理性的方向发展。本文在2011年的中国广播理论研究的同时,集中对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的发展趋势、广播产业发展、广播多元化发展战略、广播媒介批评、广播战线“走转改”实践等五个方面的文章进行了梳理总结。  相似文献   

4.
在科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无线电广播发展迅速。无线电广播的兴起有效地带动了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数字媒体、新媒体、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电广播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有效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一改传统广播媒体的弊端,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基于此,本文立足于新媒体,分析新媒体时代无线电广播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网络广播是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结合的产物,也是传统广播新时期在互联网媒体上的另一种呈现。此文比较了两种不同媒介广播的不同以及两者相结合的优势;针对网络广播表现出来的问题,分析了网络广播发展的必要性;针对必要性提出网络广播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周伟 《声屏世界》2014,(1):58-60
正广播发展从调幅广播到调频广播,再到数字音频广播,一共用了六十多年的时间去完成这一历史变迁。而发展到今天,新媒体带动了广播的飞速发展,短短十几年间,改变了广播的方方面面广播业诞生于二十世纪初,在国内已有近百年的发展历程,当之无愧是传统媒体的中坚力量。广播的普遍优势体现为对象广泛、传播迅速、功能多样、感染力强等方面,在近百年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电视的普及、互联网技  相似文献   

7.
<正>广播小品剧是深受听众喜爱的一种广播形式。结合创作播出论述堪称"电波轻骑兵"的广播小品剧的制作要点以及如何增强其竞争力。广播剧汇集了语言、音乐、音响等广播要素,集合广播长处、特点,是能综合体现广播表现力的一种广播形式,感染力非常强。但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制约,现在的广播剧在各电台中有些尴尬,制作和播出量不大。广播剧要创新、要发展,就必须从内容到形式都要创新。而广播小品剧正是适应广播发展,让广播剧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而应运而生的一种广播形式。  相似文献   

8.
正类型化广播在国外早已是一种成熟的广播模式,其源于美国,原意是格式化的广播,也就是说频率不再按时段形成不同的栏目,而是整频率打造一种概念的广播。类型化广播也是当前我国广播界比较认同的成功模式之一,就广播频率从专业化向类型化发展的方向而言,类型化广播的特点较为适合于音乐电台的全新构建。类型化广播与音乐电台的结合为广播事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音乐广播电台的优势广播由于其可伴随性能够在人  相似文献   

9.
谈广播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谦诚同志最近选编了一本《中国八十年代广播评论100篇》,同时为此书写了一篇评介性的文章—《起飞的十年,探索的十年—纵览80年代广播评论的发展轨迹》。论文回顾总结了80年代的广播评论,简介了80年代以前的广播评论发展的历史,并且怀着乐观的心情展望了广播评论发展的美好前景。这本书的出版,对于广播评论工作的发展将会起到促进的作用。白谦诚同志和其他许多同志曾撰写了一些优秀广播评论,可谓  相似文献   

10.
熊宗涛 《视听》2018,(6):8-9
当下,广播事业发展门路甚多,但大多数是强调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要如何与新媒体融合发展。这当然是一个趋势,但是忽略了广播是有着自身独特性的媒体,而与其他媒体融合发展,甚至舍弃广播主导主流而去发展新媒体等做法,实是不当不该。结合广西实际,走紧密型区域广播融合发展之路不失为一条突破发展瓶颈、提升广西广播整体服务功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广播广告市场的发展变革,是以广播收听市场的发展为前提的。一是广播收听市场不断发展壮大的趋势。广播听众的快速回流,收听市场容量的快速持续膨胀,为提升广播的传播价值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的广播业自本世纪初时开始回暖,广播交通、音乐、经济、健康、文艺等专业频率的相继兴起,完成了广播市场的初步细分,扩  相似文献   

12.
孟伟  李运 《中国广播》2015,(2):10-16
2014年是中国广播充满压力、困扰和变革激情的一年,也是传统广播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一年。广播在体制、机制等顶层设计上迈出了探索性的步伐;在广播管理、经营、内容、技术自主开发等领域取得了较大成绩;通过媒体融合、应急广播、公益广播等领域的着力发展,承担了作为主流传统媒体的责任;随着对互联网音频媒体、广播广告经营、媒体版权等规制需求的增多,未来这些领域的立法也将进一步推进,为营造良性的广播媒体发展环境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加快推进中国的音频广播数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是总局确定的数字发展年和产业发展年,广播数字化是数字发展年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推进广播数字化是摆在我们广电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下面。我就广播数字化问题谈几点意见。一、广播仍然是我国重要的信息传播工具从世界上第一个广播电台诞生,声音广播经历了80多年的风雨沧桑。从延安新华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1日正式播音以来,中国的广播事业也走过了64  相似文献   

14.
直播与录播在广播中究竟应该各自占有着怎样的地位呢?其实,在广播史上,直播并非是一种全新的、前所未有的播音形式。在有广播之初,直播也就产生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广播技术与设备的发展,一种对广播的更准确、更清晰、更完美的要求也随之产生并日渐强烈,于是,录播迅速地迈过了直播阶段,在广播的普及之时就取代了直播而最终成为广播的最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广播新闻事业的发展已然进入了一个新的媒体时代,广播新闻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递中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这样一个新的媒体时期对广播新闻既是挑战也是一次重要的发展机遇.广播新闻如何做到在众多专业广播电台中突出特色、提高竞争力、为听众提供更优质的节目,是广播新闻编辑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围绕新媒体时代广播新闻编辑工作中的创新意识这一主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张妍 《记者摇篮》2008,(8):65-66
数字技术和网络广播的兴起给传统的广播带来了机遇,一种颠覆广播手段的可视广播正在起步,它将“视觉元素”融进了声音传播,使广播不再是单一的听觉艺术,“视觉元素”将延伸广播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地方广播获得长足发展,与此同时人才的开发和培养成为制约地方广播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广播是地域性较强的媒体,地方广播的地域性特点就更加明显,这一特点决定了其人才战略必然以本地人才为主,这既是地方广播人才培养的现实选择,也是广播发展的内在要求。广播的地域性特点决定了广播节目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包括了广播强国建设,因为广播文化是主流文化,广播不强,将影响文化强国建设。在新的形势下,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担当起推动广播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责任,努力实现从广播大国到广播强国的跃升,是广播战线最紧迫的任务。一、他山之石:世界广播强国从何而来广播从诞生到现在,已经走过了105年的历程。105年,广播一次又一次受到新媒体的冲击,艰难前行,浴火重生,屹立不倒,不但推动了社会进步,而且自身也发展状大,出现了当今全覆盖、全数字化、全民接收,模式丰  相似文献   

19.
李宏 《中国广播》2014,(7):89-92
2014年国际广播特写会议除赏听讨论节目、介绍广播特写创作方法外,重点展示了上一年度广播人在多媒体时代的探索成果,研讨广播如何创新、发展。本文综述了加拿大、德国、英国、法国、瑞典广播人的跨媒体项目,以及各国广播人关于融媒体时代广播如何发展的主要观点,并介绍了新人奖、终身成就奖和尼古莱银柱奖的获奖人物和作品。  相似文献   

20.
陈佳沁 《中国广播》2013,(11):17-21
日本广播在20世纪50年代实行民主化,开创了广播双轨制。进入新媒体时代后,日本广播面临着收听率不断下降、听众老龄化问题。为赢回听众,日本广播积极与新媒体融合,制作出一批新颖的节目,并针对广播未来发展的目标进行了深层次的改良。广播与互联网融合进一步加深,移动终端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