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夏丐(mian)尊,与李叔同、叶圣陶齐名,至少是伯仲之间耳!而由于种种原因,解放后对夏丐尊的宣传很少,甚至极左之时,见不到夏丐尊的名字。因而,许多作者、编者对夏丐尊之名字是很陌生的,遂闹出误丐为丐的笑话来。年轻的同志,甚至干脆读成了夏丐尊。这几年逐渐地在报刊上见得到夏丐尊的影儿了。而,我留心了一下,诸多报刊都误丐为丐。几年前,光明日报、电视台都出现过此种讹误,也曾订正过。也许仍有一些作者、编者粗疏,至  相似文献   

2.
夏丐尊写的《白马湖之冬》是一篇回忆散文,细细读来,让人感到文字朴实,情意真切,很有韵味与意境。 全篇是围绕着寒风抒发情怀的。 对于寒风,不同地区的人自有不同感受,夏丐尊的感受比较独特;一方面是自马湖(浙江上虞县境内)具有特殊的地理环境,一方面是夏丐尊在白马湖居住时生活上有特殊的经历.他将这两方面的感受凝聚在了散文之内。  相似文献   

3.
做什么样的人?最近我读了两篇纪念夏丐尊先生百年诞辰的文章。两文作者都没有一句话提到他在中国现代出版史上的业绩,却又都没有忘记讲这样一个小故事:会说一口流利日语的夏丐尊,当他被日寇逮捕、在敌人宪兵司令部受审讯时,他却拒绝用日语作答。他说,他是中国人,在这种场合只能讲中国话。这个故事说明了夏丐尊的为人。在他身上显现了伟大中华民族的尊严。中国有几句古话:“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这是说,最伟大的圣人是‘心德”的,“立功”、“立言”的都在其次。人  相似文献   

4.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作品。20世纪的20年代,由我的外公夏丐尊先生把它翻译成中文,介绍给中国的读者。外公夏丐尊先生,生于1886年,1946年病逝于上海。这本《爱的教育》是他在1923年翻译的,那一年他三十八岁,到如今已经整整八十五年了。  相似文献   

5.
《现代出版》2013,(6):F0002-F0002
夏丐尊(1886~1946),名铸,字勉旃,号闷庵,别号丐尊,上虞崧厦人。我国著名文学家、出版家、教育家。1926年起一边教书,一边从事出版事业,任上海开明书店编辑所所长10余年,出版大量中外名著;并编辑发行《中学生》《新少年》《新女性》《一般》《救亡报》等进步报刊,哺育了一代青年。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我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出版家、文学家夏丐尊先生诞辰120周年,逝世60周年。为了缅怀他在文化领域作出的重大贡献,6月20日下午,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出版博物馆(筹)和上海市编辑学会首次联合举办了纪念夏丐尊先生的学术研讨会。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李新立,夏丐尊先生的长孙夏弘宁等40余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7.
编者按 今年是我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出版家、文学家夏丐尊先生诞辰120周年,逝世60周年.为了缅怀他在文化领域作出的重大贡献,6月20日下午,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出版博物馆(筹)和上海市编辑学会首次联合举办了纪念夏丐尊先生的学术研讨会.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李新立,夏丐尊先生的长孙夏弘宁等40余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个很恬淡、很朴素的人,《平屋杂文》这个书名颇能体现他的中和风格。这个书名也自然地让我们想起作者的名字:夏丐尊。然而这个很平和而且信佛的人,也是一个很有是非正义感的人,更是一个有骨气的出版家。在上海沦陷时期,他被日本宪兵队逮捕,曾在日本留过学的他拒绝用日语回答问题。在中国近代出版史上,他是很独特的“这一个”。独特在于他是一个教育家兼出版家。教育和出版是他先后安身立命之所和安心立命之处。夏丐尊首先是一位教育家,清末秀才出身,1905-1907年间曾留学日本,虽然有过留学的经历,夏却是一个自学成才的人,因为他一生不曾有过一张文凭。留学归来后至从事编辑出版工作以前,  相似文献   

9.
书香旧影     
《爱的教育》这是一本对中国读书界影响非常大的少年儿童读物,也是一本非常适合成人阅读的普及型图书。作者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Edmondo de Amicis 1846—1908),1926年首次被夏丐尊先生译成中文,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该书在国外初版于1866年,至1904年已经有30多种文字的译本,再版300余次。在中国经夏先生翻译出版后,至1949年也有38版的重印次;“文革”结束后又陆续被发掘出来重译再版。书中究竟写了什么内容,能使它如此受读者欢迎,又有如此辉煌的出版业绩呢?我想用夏丐尊先生译序中的一段话作为旁证:“这书给我以卢梭《爱弥儿》、斐斯泰洛齐  相似文献   

10.
从20世纪初到40年代,上海是中国近现代出版事业最发达的地区和出版中心,她开创了中国出版文化和出版产业在20世纪前半叶近50年的辉煌期。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大东书局、开明书店和三联书店等著名出版机构为中国近现代出版业绘下浓墨重彩,夏瑞芳、张元济、陆费逵、章锡琛、夏丐尊、叶圣陶、邹韬奋等成为永载中国近现代出版史的出版大家……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前半叶的中国知识界,向来有大专家写小文章的优良传统。仅就语文和美育而言,叶圣陶、朱自清、夏丐尊、朱光潜、丰子恺、吕叔湘、唐弢、周振甫等人都写过不少脍炙人口的通俗性读物,这些读物在当年就是今天所说的“畅销书”。其中一些书八九十年代还在重版,如叶圣陶的《文章例话》(1937年开明书店初版)、唐弢的《文章修养》(1939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初版)、夏丐尊翻译的《爱的教育》(1926年开明书店初版)和朱光潜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1929年开明书店初版)等等。尤其是50年代,群众性的扫除文盲运动和普及文化(含政治与科学)的热潮,催生了一批优秀的科学、哲学、历史、语文等大众读物,其中吕叔湘与朱德熙合著的《语法修辞讲话》、艾思奇的《大众哲学》和高士其的《菌儿自传》、《细菌与  相似文献   

12.
祝愿与期望     
编辑同志: 去岁岁末收到寄来的信及《出版科学》1996年第4期。这期《出版科学》刊登的夏丐尊先生于1945年写的《中国书业的新途径》和王益同志的《读后》,堪称珠联璧合,读了很受感动。感谢你们采掘、开拓之功! 1997年1月4日  相似文献   

13.
由《人民日报》科教部等单位组成的《中国现代教育家传》编委会所编的《中国现代育家传》,今年八月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它的前三卷,作为向今年教师节的献礼。这部书收集了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近百人的传记。前三卷中就包括蔡元培、张伯芩、徐特立、吴玉章、陈独秀、陶行知、夏丐尊、叶圣陶、胡适………等人,有很多珍贵的材料是第一次公开发表。它为我国现代教育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素材,为我国的广大教师树立了楷摸,在教育思想、方法、办学、教学经验,以及治学、成才等各个方面,都能给人以教益和启发,适宜于各个层  相似文献   

14.
1929年,开明书店出版的《一般》杂志停刊,作为开明负责人之一的夏丐尊曾感慨地说:“起初是人办杂志,后来是杂志办人。”这句话深刻地道出了一个期刊的规律,因而多年来一直为期刊界所称道。开明的《一般》是1926年创办的,其办刊宗旨是“以一般的人,说一般的话,给一般人看”,它对稿件要求很高,说是“一般话”,实际要求杂文文体,注重趣味。初时很有生气,但终因基本撰稿人不多,自投稿又少,越办越吃力,而读者也没有形成相对稳定的群体,所以最后只得停刊。  相似文献   

15.
王青 《编辑之友》2010,(11):61-64
开明书店是一家很有声望的私营书店.其成立于1926年,是由章锡琛、章锡珊兄弟二人合资经营的,故有兄弟书店之称.到1929年,因事业发展,资金不足,遂改组成为股份公司. 开明书店的编辑成员,大致来自三个方面,即编辑、作家、教师.管理人员则多为同仁的亲朋好友,逐渐形成了一个家长式的管理模式,因而在初创阶段和战争环境下,大家能够和衷共济,患难与共.章氏兄弟善于经营,负责编辑业务的夏丐尊、叶圣陶、王伯祥、傅彬然等人,对出书方针十分明确,"有所为有所不为",是他们一贯的宗旨.因为编辑人员大都出身于教师,他们都把出版当成教育事业来办,对媚世迎俗的庸俗读物,一概拒之门外,而重点选择或自行编写有益于青少年的优质图书.  相似文献   

16.
魏金枝同志是浙江嵊县人,早年就读于浙江第一师范学校.这所学校很负盛名,近代著名的艺术大师李叔同在"五四"前曾任教于该校.夏丐尊、刘大白、朱自清、俞平伯、叶圣陶等著名文学家,都先后在浙一师教过书.在这些学识渊博的大师们的教育培养下,魏金枝和丰子恺、关梦非、刘质平、潘天寿、柔石、潘漠华、冯雪峰等都是这所学校的学生.魏老是"五四"时期的老作家,是"左联"成员.他的成名  相似文献   

17.
一、理解语感的重要性 语感是言语主体对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是掌握语言习惯的—个较高级的阶段,是人们在阅读中具备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正是编辑应该具备的.怎样更好地把握书稿内容,向读者传达美的语感,既赢得读者的喜爱又符合市场的需求,就要求编辑形成敏锐、正确的语感. 国内外的专家学者都对语感的重要性予以了阐述.1926年,著名教育家、出版家夏丐尊先生首先提出了"语感"的命题:"语感是理解一切文字的基础."①他指出,读者"若不能透切地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那就是只看见徒有迹象的死板板的符号".②同时,他也提出,编辑只有"理解一切文字",能够"透切地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才能准确地把握书刊内容,高质量地向读者"传染语感".这里指出的"传染",意为注重感染、渲染,是语言文字使用中的较高级形式,达到了感染、渲染,就会产生更加有效的传达效果.夏丐尊先生对语感的论述,充分体现了老一代出版工作者对语感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18.
柳霞 《编辑学刊》2005,(2):62-64
丰子恺(1898-1975),浙江桐乡人.名仁,又名婴行.现代画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1914年进入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曾师从李叔同、夏丐尊,1919年毕业.1921年赴日本学习音乐和美术.回国后,曾任开明书店的编辑,上海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的美术教授.1924年与友人创建立达学院.抗战期间,辗转于西南各地,在一些大专院校执教.1943年起,结束教学生涯,专门从事绘画和写作.建国后,曾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等.他一生著作宏富,述撰等身,并且有丰富的编辑出版实践,为我国近代编辑出版事业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9.
刘玉梅 《编辑之友》2011,(8):119-121
《编辑之友》分别在2010年第11期和2011年第2期刊登王青先生的长篇文章《开明书店的编辑们——为纪念开明书店创建八十五周年而作》,详细介绍了开明书店同仁夏丐尊、叶圣陶、王伯祥、傅彬然的编辑史实。适逢开明书店创建85周年之际,当年由叶圣陶先生编写课本文字,丰子恺绘制插图的《开明国语课  相似文献   

20.
叶至善 《我是编辑》题解 电视片《围城》播放的时候,我从头到尾全看了,确实好,全家人都说好。片中那所三闾大学,是在白马湖春晖中学拍摄的;汪教授住的,就是我的岳父夏丐尊先生的“平屋”。老伴满子看了更加高兴,等于年逾古稀又回了一次娘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