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导入 (屏显刘禹锡介绍,配乐《高山流水》.) 师:同学们在预习中有什么疑问吗? 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师:关于诗人的情感. 生:这首诗是诗人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师:关于背景.下面我们就带着问题走进课堂. 二、板块一:以读悟诗 (屏显.) 三分诗,七分读,并是十分. ——苏轼 师:这里的“并”是合起来的意思.苏轼这句话道出了读对学诗的重要性.下面,我们就以读悟诗. (师板书“以读悟诗”.) (一)字正腔圆地读 师:朗读古诗,首先要做到字正腔圆,即要读准字音.我们请一位同学试读一下.  相似文献   

2.
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草房子》这部小说. (屏显.生齐读.) 《草房子》这部小说写的是少年儿童的成长故事,描写的是苏北水乡孩子们的生活.作者想通过描写他们的故事来感动我们现在的孩子. 师:我们再看看杜小康的家境. (屏显.生齐读.) 杜小康家:油麻地的首富,他家没有一寸土地,只开了一个杂货铺.  相似文献   

3.
师: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一则启示. (屏显.) 招标启事 请根据《端午的鸭蛋》一文中的相关内容,为高邮鸭蛋设计产品包装(文字及图案),设计费面谈. xx特产公司 2015年5月 师:同学们有没有能力投标啊?能中标可是有设计费的哟! 生:有! 师:食品包装我们见得多了,无论盒装的还是袋装的,上面都印制一些什么内容啊? 生:广告、产品介绍、图案. 生:产品名称和注册商标. 生:还有保质期.  相似文献   

4.
一、巧用数字,导入新课 (屏显“12”.) 师:大家看到屏幕上的数字“12”了吗?知道什么意思吗? 生:是您的上课序号. (生笑.)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呀!因为这个号码,我们现在相遇在了一起.其实,这个号码背后还有一个秘密,同学们想知道吗? (师停顿,制造神秘感.) 师: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里12次出现了课文的题目——“狼”. (师板书“狼”.) 师:这篇《狼》讲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大家想了解吗?  相似文献   

5.
一、看头看尾窥前貌 师: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一起读一本书.这本书是—— 生(齐):《海底两万里》. (屏显,生齐读.) 《海底两万里》导读——科学与幻想之旅 师:现在,请大家针对这个标题提一些问题. (生提问题.略.) 师:在解开大家的疑惑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本书的作者.一起来读—— (屏显,生齐读.) 儒勒·凡尔纳,法国作家,现代科幻小说之父.  相似文献   

6.
一、遇见上帝:理解内容,感知人物形象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同认识一个人.这个人是—— 生(齐):植树的牧羊人. 师:大家说,应该抓住题目中的哪个中心语来分析课文呢? 生(齐):牧羊人. 师:看来,同学们很善于学习.那我们就从分析人物形象人手吧. (屏显.) 请用三个词语分别从不同方面概括主人公艾力泽·布菲这一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7.
(屏显杜甫草堂图片,简要介绍杜甫及创作背景.)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回到杜甫人生中最黑暗、最绝望的那八个月,一起回顾如囚徒一般的杜甫在长安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师配乐诵读《春望》.) 师:这首诗只有短短的四联、八句,但字里行间透露着浓重的家国忧思.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在细致品读诗句的过程中,深刻理解杜甫的情怀与他诗歌的艺术魅力.请同学们读一遍这首诗. (生配乐诵读.) 师:古人写诗往往由景人情.接下来,同学们自由大声诵读两遍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相似文献   

8.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屏显两幅手影图.) 师:上课前我们来欣赏两幅图片.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 生(异口同声):手影. 师:同学们知道手影是怎样产生的吗? 生:是光照在手上产生的. 师:是啊,大千世界,光和实物的美妙结合有无穷魅力.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丰子恺先生的《竹影》,一同感受竹影下的奇思妙想.  相似文献   

9.
一、直接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课堂从三只虫子说起.这三只虫子是由散文家刘亮程带来的.同学们能响亮地说出它们的名字吗? (师板书“虫子”.) 生:八条腿小虫、蜣螂、蚂蚁. 二、三只虫子——明确走向的目标 师:非常好.这三只虫子就是我们今天“走向”的目标所在.好,下面我们开始走向它们吧. (屏显.) 三只虫子有怎样的表现呢?请结合文章,具体描述其中一只虫子的活动经历.  相似文献   

10.
师: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说:“他给天下写出了四篇他笔下最精的作品,一首词《赤壁怀古》,两篇月夜泛舟的前、后《赤壁赋》,一篇《记承天寺夜游》.”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是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 (师板书课题及作者.) 师: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有以下几个,请同学们一起读一下. (屏显.生读.) 1.朗读: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文章的韵味,熟读成诵. 2.积累: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品味意境优美的写景句子,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 3.感悟: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1.
(屏显紫藤萝图片.) 师:看到这幅图片,同学们能猜出它是哪个地方的什么花吗? 生(齐):前面幼儿园的紫藤萝. 师:是,看来同学们对紫藤萝很熟悉.这是前两天胡老师看到前面幼儿园的紫藤萝不由停住脚步拍摄的一组照片.宗璞说过:“花的美在于精神,精神是要人用心去感悟的.”今天,我们就追随作家宗璞的脚步,一起去遇见另一树紫藤萝.请大家把课本打开到《紫藤萝瀑布》一课.  相似文献   

12.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孔乙己》.先学习一下“孔乙己”这个称呼的来历. 生:孔乙己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了这个绰号. 师:可见其身份地位的—— 生:低微,卑微. 师:他的故事是由谁来讲述的? 生:“我”,一个十二岁的小伙计. 师:第1段里还有这样的句子,请同学们读一读. (屏显.生齐读.) 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  相似文献   

13.
一、由美导入,走进文本世界 (屏显年轻的居里夫人拿着装有镭的玻璃瓶的照片.) 师:知道这是谁吗? 生(齐):居里夫人.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居里夫人美,镭也美!对于一个人的理解,不能仅仅限于一些外部的信息,还得要进一步走进这个人的内心世界才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颜色》,走进这位伟大女性的美丽世界中.  相似文献   

14.
一、导入:简介《学记》 师:同学们,我们读一下这段文字好不好?《学记》简介,预备——读. (屏显.生齐读.)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古代和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礼记》又名《小戴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学记》写于战国晚期.据郭沫若考证,《学记》的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相似文献   

15.
(课前播放吴冠中简介及其作品视频短片.) 一、感知“桥之美” 师:同学们,很高兴今天有机会和大家共同进行一次寻美之旅.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吴冠中的小品文——《桥之美》.这节课,我们先来一个基础知识抢答赛.第一个环节是读出加点字的读音. (师屏显生字词,指导学生认读识记.)  相似文献   

16.
(师板书并屏显课题.) 一、出示学习目标 师:今天,我们要上一堂《精当描写人物》的写作课.学习本课的目标是学会精当地描写一个人物.首先,“精当”是什么意思呢? 生:精确恰当. 师:很准确.描写是我们这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那人物写谁呢?同学们推荐一位同学作为这节课的写作对象好不好? 生(齐):温馨. 师:好,温馨同学请起立!你最好面向这方,让观课老师也认识一下你.你姓什么?  相似文献   

17.
一、说奇事,感妙文 师:人们常说大干世界无奇不有,今天咱们要说的这件稀罕事儿,从咸丰年间一传就传了一百多年,直到今儿个.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呢?咱们跟着冯骥才先生一起来瞧瞧《俗世奇人·泥人张》. (屏显文题和作者.) 师:同学们已经做过简单的预习,老师给大家一些时间再读读文章.大家思考一下,然后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文章说了个什么事儿. 生:这篇文章讲了泥人张贱卖海张五的故事. 师:你的概括特别精练.但是,是一开始就贱卖了吗?有没有原因和过程?补充一下.  相似文献   

18.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上一堂作文课.有时候,写作文就像玩游戏一样,非常有趣.比如,中国地图拼图游戏(屏显游戏画面),同学们玩过吗? (生有的玩过,有的没玩过.) 师:老师给大家演示一下.我们先从最大块的地方开始. (师生互动,拼出地图.) 师:只要心中装有祖国,熟悉她每一块土地所在的位置,就能很快拼出中国地图.写作文也像玩拼图游戏一样,“心中有祖国”,就是主题;“熟悉她每一块土地所在的位置”就是构思;“拼出中国地图”就是写成文章.现在,我们来看看大师们是怎样玩文字拼图游戏的.  相似文献   

19.
师:昨天,老师已经带领大家预习了这篇课文,整体上把握了课文的内容,了解了课文的写作背景和文中故事发生的背景,学习了疑难词语.现在,请同学们一起读一下这几个词. (屏显.生齐读.) 无非无怪无法无聊无非无从 师:这几个词是我们理解《藤野先生》的切入点.今天,我们就从理解这几个词语的含义人手,解读《藤野先生》,把握藤野先生的形象,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词语离不开语境.这几个词语分布在哪些句子中呢?请大家在课文中找一找.  相似文献   

20.
一、导入 (屏显汉水安康风光图.) 师:同学们去过陕西吗?陕西美,最美是安康——四面青山排翠障,千倾碧水接苍茫,天阔鹭鹮翔.这里,就是我的家乡.2016年10月12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播出了系列纪录片《汉水安康》,其中有个专题特别报道了珍稀鸟类朱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