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与报应论相比,预防论同样是一种古老的观念,作为一种理论形态,存在个别预防论与一般预防论之分.其认为刑罚的目的不在于对犯罪的报应,刑罚只是一种手段,通过这一手段达到预防犯罪,保护社会目的;刑罚针对未然之罪而发动,具有明显的目的性是刑罚施加的出发点与归宿.尽管各种预防论之间存在理论上的差异,但预防论的内在逻辑是一致的,即根据未然之罪确定刑罚及其惩罚程度.因此,预防理论被称为是一种前瞻性理论.  相似文献   

2.
与报应论相比,预防论同样是一种古老的观念,作为一种理论形态,存在个别预防论与一般预防论之分。其认为刑罚的目的不在于对犯罪的报应,刑罚只是一种手段,通过这一手段达到预防犯罪,保护社会目的;刑罚针对未然之罪而发动,具有明显的目的性是刑罚施加的出发点与归宿。尽管各种预防论之间存在理论上的差异,但预防论的内在逻辑是一致的,即根据未然之罪确定刑罚及其惩罚程度。因此,预防理论被称为是一种前瞻性理论。  相似文献   

3.
在二元单向的刑事法律关系结构中的罪刑法定原则呼唤理性的报应正义,而在多元互动刑事法律关系结构中的刑事和解理论倡导恢复正义。报应正义与恢复正义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统一于正义的价值追求,对利于何种正义、怎样实现正义。只有将以罪刑法定原则为代表的报应正义和以刑事和解为代表的恢复正义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完美的刑事正义。  相似文献   

4.
阐述关于正义的历史渊源及其与法的关系,报应刑的理性反思,报应刑中正义价值追求之历史嬗变.报应刑只有建立在正当合理的根据基础之上,才能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实现其正义的价值.否则,正义便会变为不义.  相似文献   

5.
刑罚自私有社会产生以来,就存在报应主义刑罚观与目的主义刑罚观之争,延续数千年.报应主义强调正义,着眼于已然之罪;目的主义强调效率,着眼于未然之罪.报应主义与目的主义各有合理之处,但又都不能完全适应现实的需要.越来越多地刑法学者试图综合两者的优点,避免两者的缺点,折衷主义刑罚观随之出现.折衷主义刑罚观既强调公平又强调正义.  相似文献   

6.
西方刑罚目的存在报应刑说、预防刑说和二者的折中说。从现实来看,西方国家将预防犯罪作为其适用刑罚的目的。这尽管符合社会秩序的需要,但预防目的理论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有必要对其修正。在刑罚手段层面上,以报应限制特殊预防或一般预防,是达到正义和秩序相统一的正当途径。  相似文献   

7.
量刑是刑事审判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定义量刑对实现刑事正义意义重大。传统的量刑定义范畴过窄,没有充分揭示其内涵;应该将非刑罚处理方法纳入量刑范畴,将量刑内涵界定为一种过程,即量刑是指人民法院在定罪的基础上,依法审判时,作出对犯罪人是否适用刑罚、适用何种刑罚、如何适用刑罚、以及适用何种非刑罚方法的裁量过程。  相似文献   

8.
对传统的报应论和预防论做了一定深度的理性思辩和批判,试图追求正义与效益两大法律价值在刑罚适用中的最大体现。在正义与效益两者相矛盾的时候,当优先考虑正义这一法律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9.
从《正义论》全书的逻辑来看,原初状态是罗尔斯正义论逻辑起点;正义的两个原则是正义论的核心内容;构建正义的社会制度和具有正义感的人是正义论的目的。简言之,自由而平等的理性人在原初状态以及无知之幕的设定下,受正义主客观环境的限制,以及原初状态中对原则选择的限制,最终确定了正义的两个原则。罗尔斯通过在原初状态下选择两个正义原则,最终目的是试图构建正义的社会制度,并论证正义制度具有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李坤 《云南电大学报》2012,14(1):62-66,72
量刑是国家刑罚权实现的重要阶段,在人民法院的刑事审判活动中居于核心地位。量刑公正是刑事司法公正的最直接体现,也是刑事正义的最集中的体现,对于刑事司法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量刑公正取决于多种因素:在个案量刑过程中应注意坚持量刑的均衡化,实现罪责刑相适应;认真考量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实现量刑的个别化;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充分体现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精神主题;审慎判断和对待民意,提升量刑活动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1.
刑法的谦抑精神不仅是刑事立法的基本精神,更是刑事司法的指导理念.量刑规范化是公正司法和法律正义的重要保障.量刑的规范化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法律信仰.在量刑的过程中贯彻刑法谦抑精神,通过非刑罚化和轻刑化措施,有利于实现量刑公正.量刑谦抑与量刑规范化改革是对立统一的关系.量刑谦抑不是凭感情判案,不能一味追求重罪轻判,而是在刑法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减轻犯罪分子的责任,规范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以利于量刑规范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正> 一、传统量刑方法的弊端 在审判实践中,传统的量刑方法多采用综合估量式的量刑方法。这种量刑方法就是审判人员首先审理案件,掌握案情。在法定刑范围内,参照过去司法实践的经验,大致估量出对现在案件应判的刑罚。接着再考虑案件中存在的加重、从重、从轻、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的情节,最后综合地估量出对被告人应当执行的刑罚或先不估量大致应判的刑罚,而是先考虑案件情节,一次性的估量出被告人应当执行的刑罚。这种量刑方法虽说简便、灵活,已为我国多数审判人员所掌握和实际运用,但也应看到这种方法的弊端。因为犯罪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形形色色,各不相同。刑法条文只作原则的抽象的规定,不可能详细规定,尤其是对量刑情节的表述多为“从重”、“加重”、“减轻”等,但在量刑基准点上究  相似文献   

13.
在对马克思恩格斯正义思想的研究中,主观正义论与超越正义论是两种很有影响的解读模式.本文对这两种模式提出了质疑,认为它们对马克思恩格斯正义思想的理解并不全面.在此基础上,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新正义论的主要内涵进行了初步揭示.  相似文献   

14.
夏金华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3):32-35,104
著名政治哲学家罗尔斯在他的<正义论>及其随后的政治思想中有着深邃的治理思想.在思想上,罗尔斯认为民主社会的人们绝大多数具有政治正义观念并且按照政治正义的观念行动;在行为上,罗尔斯认为人们按照一种正当的正义观去制订宪法、法律及政策,宪法具有指导性和实际的应用性;在效益上,罗尔斯强调分配体制的认同性以及相互性,从而在理论上和具体操作上建立了他的现代社会的治理思想.  相似文献   

15.
论量刑规范中的检察量刑建议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察机关量刑建议权符合法的本质,对规范量刑程序,有效制约人民法院的量刑裁量权,切实加强审判监督有着积极意义。检察机关量刑建议权以对正义、公平的设定为准绳,按法制原则使国家刑罚权的行使与公民的自由权利实现最大限度的融合。  相似文献   

16.
“切萨雷·贝卡里亚到底是功利论者 ,还是报应论者 ?”虽然是个老话题 ,但在我国对此问题的回答仍是争论不休 ,文章从刑罚权的起源 ,刑罚权的行使、刑罚的目的三个方面 ,即贝卡里亚的相关观点进行了剖析 ,从而确证出近代刑法学之父———贝卡里亚是刑法史上第一个倡导法律报应 ,第一个把报应论与功利论进行折衷的一体论者。  相似文献   

17.
程序正义是罗尔斯政治思想中的重要概念,从《正义论》到《政治自由主义》,罗尔斯对其程序正义的思想有所修正.在《正义论》中,罗尔斯把程序正义区分为完善的程序正义、不完善的程序正义和纯粹的程序正义,并认为纯粹的程序正义能够决定结果的实质正义.在《政治自由主义》中,罗尔斯修正了自己的观点,认为程序正义要依赖于实质正义.这是罗尔斯对程序正义从理论到现实的修正.  相似文献   

18.
检察机关量刑建议权自1999年首次试行时,便引起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量刑建议权的试点实践表明,设立量刑建议权具有现实的合理性,量刑建议权的设立有利于实现刑事司法公正、提高刑事诉讼效率、保障当事人人权,进而实现刑事诉讼的完整正义.同时,量刑建议权的设立具有理论上的可行性,检察机关的宪法定位、刑事诉讼规律的要求以及公诉权的应有内涵为设立检察机关量刑建议权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因此,设立检察机关量刑建议权将成为司法改革的必然趋势,量刑建议制度也应通过立法转化为我国检察制度和刑事司法制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刑罚目的是刑法理论中非常重要的问题。西方刑罚史上有报应论、功能论、折衷论之争,且从未停息;而中国的一元论、多元论及分层次学说也各抒己见。从经济学的视角再审视刑罚目的,并对刑罚目的各学说进行评析,从而树立更加科学的刑罚目的学说,使刑罚目的效用最大化。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罗尔斯公平正义论和马格利特正派社会论的双重理论视角,对我国大学制度正义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三个主要观点:凸显正义品性是大学制度的根本旨趣和首要美德;深度对话和平等协商是实现大学制度正义的基础机制;消除制度性羞辱是促进大学制度正义的着力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