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后的夏天     
题目(初中组):最后_____要求: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后写一篇作文,写实、想象、理念均可,体裁不限,题目自拟,字数在800字左右。太阳放射出宝石般的光辉。天如同洗净了的玻璃,清澈透明。它刚刚经过一场雨水的冲刷,被拭净了,不存在任何杂质,只留下纯洁的美。细看大地上葱郁的树木,用心灵去感受这自然的绿--它们绿得纯净,绿得沁人心脾。门前的一丛灌木越发翠绿,而且仍看得到雨过的痕迹。  相似文献   

2.
摘要:音乐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包括理论性毕业论文写作和技巧性音乐会两方面。前者存在论文题目过大、抄袭痕迹严重以及学生答辩缺乏自主性等问题;后者存在曲目过大、表演与伴奏配合不好等问题。针对前者,我们可以拟定“从学生实际出发”的论文题目;加强监督,推动学生进行“原创”论文写作;模拟答辩现场。针对后者,我们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曲目,让音乐会“有张有弛”;建立奖励机制,鼓励教师“点对点”辅助钢琴伴奏。  相似文献   

3.
痕迹     
英国著名学者约翰·罗斯金曾写过这样一首题目叫作《痕迹》的小诗,全诗内容如下:把第一个黎明看作生命的开始/把每一个黄昏看作生命的小结/让每一个这样短短的生命/都能为自己留下一点儿可爱的事业的脚印/和你心灵得到实质的痕迹。  相似文献   

4.
题目:(1)如图1,已知A为直线BC外一点,试利用圆规和直尺(无刻度),作出经过A点且和AB垂直的直线,要求: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如图2,已知射线AB,试利用圆规和直尺(无刻度),作出经过A点且  相似文献   

5.
一、背景:为何关注学生的能力表现 在中国内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尤其置于突出的地位,学生的解题能力极强.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大量的标准应用题:条件不多不少、过程相对封闭、结果标准单一,其"人造"痕迹明显,题目背景往往可以剥离.  相似文献   

6.
师:同学们,"国币"是旧中国人们对货币的通称,这个在题目中心词的位置上带有社会痕迹的词语,一下子就将人们的思维定格在旧中国这个特定的社会环境中.本文写于上世纪30年代末期,当时的中国是一个怎样的社会呢?  相似文献   

7.
《阅读与鉴赏》2006,(5):64-66
1.阅读右面的一幅漫画,任选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1)请你先读懂它的意思,然后自定立意。(2)自选文体。(3)自拟标题。(4)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在人的生命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留下自己的脚印和痕迹,只是这脚印和痕迹有的清晰,历尽岁月而不蚀;有的模糊,不待日久而消失。那么,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呢?又有些什么感悟呢?请以“痕迹”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3.《说文》:“患,忧也,从心。”从个人到国家,从人类社会到宇宙自然,人心之忧,无处不在。高尚品质的缺失,价值取向的混乱,天灾人祸的频发……这些“…  相似文献   

8.
【聚焦题目】《________不再________》【思路点拨】这是一个富有创意的新题,新在它可以两处补题,在选材和内容上自由度更广;新在它以否定的态度认识世界,有思维的变化,有思考的痕迹,有思想的雏形。  相似文献   

9.
文章探讨阅读教学中从题入手,充分利用题目,帮助学生进行阅读:抓住题目,了解大意;紧扣题目,提出问题;剖析题目,理清脉络;展开题目,归纳主要内容;深挖题目,明确中心。以题目为依据,指导学生一一完成阅读任务。从而使题目在阅读教学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人们常常把死抠字眼儿而不领会精神实质,过分地斟酌词句称之为“咬文嚼字”。然而,在解答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过程中,有些题目中的字眼儿一经“死抠”“咬”“嚼”,考生便会顿觉眼前一亮,原本闭塞的解题思路之门便一下子被打开,显得豁然开朗。如果在日常备考训练过程中,有意识地将这种做法加以强化训练以形成习惯,那么,考场上的解题速度以及表述语言的准确性便可大大提高。一、“咬文嚼字”审清题目暗示的答题内容以2000年高考语文全国卷《长城》一文为例。23题的题目是:“最后一段写道:‘但人们告诉我:外层空间能看到的地球上惟一的人工痕迹…  相似文献   

11.
2010年高考数学试题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出现了很多好的高考数学试题,它们对当前的数学教育顽疾提出了挑战,对高中教学发挥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同时,也还存在部分试题生编硬造痕迹严重,不是真正的数学问题;思路不自然,学生很难想到;题目偏难,超出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往数学竞赛题方面靠等不良现象,值得大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在传送带问题中,传送带上的物体既相对于地面运动,又相对于传送带运动.研究物体在皮带上留下多长的痕迹,必须分析痕迹是如何产生的.这可以借助生活中的经验:在纸上画线,若笔动纸不动,可以画出痕迹;若纸动笔不动,也可以画出痕迹;若笔不动,纸也不动,不能画出痕迹;若笔动,纸也动,有可能画出痕迹,也有可能画不出.总结规律,只有当纸与笔有相对运动时,笔才能在纸上留下痕迹.同理,为了求出皮带上痕迹的长度,应分别求出在物体运动时传送带传送的位移和物体相对地运动的位移,两位移的差值即为痕迹的长度.  相似文献   

13.
路世成 《学子》2014,(2):33-34
<正>关键词之一:审题意识审好题是写好作文的先决条件。中考作文常见的题型是命题作文、半命体作文和话题作文。这几年话题作文逐渐占据主流。其实,不论是何种形式的作文,都需要认真审题。要做到:看清题目、看懂题目和看透题目这三个层次。看清题目就是要求学生看清这是何种形式的题目,命题作文就不必再拟题;半命题要补全题目;话题作文要重新拟题。看懂题目就是明白题目的含义,包括它的内涵和外延。如,2009年徐州  相似文献   

14.
学生:我们在解答政治题目时,为什么有的题目一看就知道答什么,而有的题目却看不懂? 教师:任何政治题目的答案都来自题目本身。认真审题,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意思是解题的前提。从出题的形式看,有问答题、辨析题、材料说明题等;从题目意思表述看,有明示、暗示等;从题目内容看,有道理设问、情景材料及材  相似文献   

15.
题目:一水平的浅色长传送带上放置一煤块(可视为质点),煤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初始时,传送带与煤块都是静止的.现让传送带以恒定的加速度a0开始运动,当速度达到v0后,便以此速度做匀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了一段黑色的痕迹后,煤块相对于传送带不再滑动.求此黑色痕迹的长度.解法1(基本公式法):根据“传送带上有黑色痕迹”可知,煤块与传送带之间发生了相对滑动,煤块的加速度a小于传送带的加速度a0,根据牛顿定律,可得a=μg①.设经历时间t1,传送带由静止加速到速度等于v0,煤块则由静止加速到v,有v0=a0t1②,v=at③.由…  相似文献   

16.
在写作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两种现象:第一,给学生出示一个作文题,让学生依据这个题目选择适当的材料,不少学生不知选择什么材料好.第二,为了体现作文的自主性,让学生自拟作文题,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可一些学生反而愁眉苦脸地央求老师给个题目. 细细想来,学生作文无材料可选,无内容可写,也不能全怪学生,关键还是在于教师没有使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积累素材的习惯.时间悄悄流逝,岁月没有留下痕迹,学生的确无话可写.  相似文献   

17.
题目一水平的浅色传送带上放置一煤块(可视为质点),煤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初始时,传送带与煤块都是静止的.现让传送带以恒定的加速度a0开始运动,当其速度达到v0后,便以此速度做匀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了一段黑色痕迹后,煤块相对于传送带不再滑动.求此黑色痕迹的长度.分析:对于传送带做的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a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对于煤块,由“传送带上留有黑色痕迹”可知,煤块与传送带之间发生了相对滑动,煤块的加速度a′小于传送带的加速度a0.故经过相同时间t1,传送带的速度由0开始加速到v0,煤块则由静止加速…  相似文献   

18.
题目:一水平的浅色长传送带上放置一煤块(可视为质点),煤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初始时,传送带与煤块都是静止的.现让传送带以恒定的加速度α_0开始运动,当其速度达到υ_0后,便以此速度做匀速运动,经一段时间,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了一段黑色痕迹后,煤块相对于传送带不再滑动,求此黑色痕迹的长度.  相似文献   

19.
<正>一、试题呈现如图1,已知P是⊙O外一点.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过点P作⊙O的一条切线.要求:(1)用直尺和圆规作图;(2)保留作图的痕迹,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二、试题评价1.题目直观,探究一题多解题目的要求非常简单,就是作切线.但本题涉及的知识点看似只有圆以及圆的相关结论,细细分析来看,要想作出切线还需要掌握垂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甚至还包括方程和代数计算.与此同时,  相似文献   

20.
[考试时间]2006年10月9日[考试题目]人生是一条浪花飞溅的长河,时光的流逝淡化了过去的记忆,但总有一些人和事在你的心灵深处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就像照相的底片,随时可以再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