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Hip-Hop     
Hip——Hop是一种美国街头黑人文化,可分成五个要素:音乐、舞蹈、涂鸦、刺青和衣着。源自80年代美国纽约的黑人社区BRONX,他们将生活上的娱乐发展成为现今多样的HIP—HOP文化,发挥黑人独有的特质。如节奏感及歌声进而舒缓情绪和消遣。因带有乐观开朗的特质,逐渐地在全美蔓延开来,进而扩散到全世界。  相似文献   

2.
在作品中,歌谣出现过多次,从头到尾贯穿了整个故事。故事始于歌声又终于歌声。歌声是黑人历史和文化的载体。歌声点出了“飞翔”这一重要主题,与主人公的成长息息相关;歌声还揭示了“飞翔”的多重含义,吟唱了“飞翔”背后一首不为人所知的黑人女性之歌。  相似文献   

3.
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作品《紫颜色》 ,通过描述主人公西丽走向觉醒的历程 ,揭露了遭受种族歧视及夫权专制双重压迫的黑人妇女的苦难生活 ,并探讨了妇女尤其是黑人妇女争取独立自主生活的途径 ,因而成为美国黑人妇女文学的传世之作  相似文献   

4.
Hip-Hop     
Hip-Hop是一种美国街头黑人文化,可分成五个要素:音乐、舞蹈、涂鸦、刺青和衣著。源自80年代美国纽约的黑人社区BRONX,他们将生活上的娱乐发展成为现今多样的HIP-HOP文化,发挥黑人独有的特质,如节奏感及歌声进而舒缓情绪和消遣。因带有乐观开朗的特质,逐渐地在全美蔓延开来,进而扩散到全世界。HIP-HOP装束:宽大的印有夸张LOGO的T恤,同样宽大拖沓的板裤、牛仔裤或者是侧开拉链的运动裤、篮球鞋或工人靴、钓鱼帽或者是棒球帽、民族花样的头巾、头发烫染成麦穗色或编成小辫子,戴粗粗的、银质项链、手环等。HIP-HOP DANCE街舞:包…  相似文献   

5.
在民权运动时期,美国黑人的政治地位、经济状况和社会生活都有了明显的改善,但黑人街头犯罪却迅速成为一项严重的社会问题。贫富分化、种族矛盾、黑人"婴儿潮"、黑人社区社会控制机制的削弱、警察执法能力的下降和警民关系的极度恶化,构成了这一问题的社会根源。民权运动曾一度遏制了黑人的街头犯罪,但由于自身的局限及其与美国政治制度的矛盾,它总体上在黑人街头犯罪问题中扮演了催化剂的角色,加剧了街头犯罪的恶劣程度与负面影响。黑人街头犯罪与城市黑人社区的衰落构成了恶性循环,令黑人街头犯罪问题成为美国政府与民众迄今都难以解决的社会痼疾。  相似文献   

6.
理查德·赖特的《土生子》是美国黑人文学中的一个里程碑.在《土生子》中,由于种族歧视的迫害,黑人过着艰苦的生活.在“新”黑人别格与种族迫害不断抗争的过程中,误杀了白人社会中的土生子玛丽.由于这场社会危机的产生,促使别格成为一只替罪羊来平息此次危机.因此,本文将重点结合勒内·吉拉尔的相关理论来深入研究《土生子》中的替罪羊机制.  相似文献   

7.
非裔黑人女性在白人种族歧视以及黑人群体内部父权制双重压迫下艰难生活着。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尼.莫里森的第一部小说《最蓝的眼睛》充分揭示了非裔黑人女性的两难境地,并号召黑人女性应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中反思黑人传统文化底蕴,重塑黑人女性自我身份。小说中的"蓝色"意象完美展现了莫里森渴望在打破种族歧视的同时,重新构建女性自我身份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8.
作为当代美国最具影响力的黑人女作家之一,玛雅·安吉洛以她独特的自传体风格细腻刻画了白人和男权主导的社会中黑人女性的生活,表达了对非裔黑人女性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密切关注。在她的作品《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中,黑人女孩玛格丽特在重重磨难中努力去找回自我主体,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成为了一个独立而又坚强的黑人女性新形象。  相似文献   

9.
美国黑人女作家汤妮莫里森在她的小说中刻画出栩栩如生的黑人形象,描绘出从蓄奴制到种族歧视种种境况下黑人的苦难生活,揭露了存在于美国社会以及黑人自身的复杂问题。并且,她还深入黑人内部,从黑人自身出发,探索解决黑人问题的途径。而黑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问题几乎贯穿于莫里森的所有作品中,本文拟用非洲文化传统中的集体主义思想来探讨其作品中个人和集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南非作家库切的小说《耻》描述了一名白人教授卢里与女儿在南非的生活及遭遇。作品《耻》中的黑人和白人的地位发生了转变,白人不再拥有奴役和支配黑人的权利,反而在黑人的袭击下,以主人公为代表的白人无力反击。小说体现了压迫黑人的历史已被颠覆的主题。  相似文献   

11.
英美女权主义文学蓬勃发展《,紫色》就是其中一部杰出的女权主义紫色代表作。艾丽丝·沃克从黑人女权主义文学的创作视角出发,充分描述了黑人女性深受性别和种族双重压迫的政治状况及生活遭遇,事实上也充分展现了所有女性对自我及完美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相似文献   

12.
黑色幽默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通过非常规的方式反映现实生活。库特.冯尼格特的《汤姆.爱迪生的长毛狗》展现了黑色幽默技巧,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的荒诞和无意义。本文介绍了黑色幽默的产生与特征,从变态的情节、荒诞的人物和病态的语言三个方面分析了黑色幽默的应用,体现了该小说的非理性主题。  相似文献   

13.
姚源  王雪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2,33(10):101-103
《钢的琴》讲述的是一个叫陈桂林的人在离婚时为了争取到女儿的抚养权而不得不造一架钢琴的故事。作为一部讲述小人物生活的电影,它超越了琐碎生活,超越了煽情至上,超越了励志,甚至超越了黑色幽默,它把一个特定群体的穷途末路和浪漫情怀展现得不动声色却入木三分,让这部没有很好票房的小电影拥有了好口碑,带给人们久久的震撼与感动。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欧美文学的主流是现实主义,《哈克贝利·芬历险记》正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这一时期现实主义色彩较浓的名篇。文章在介绍现实主义的背景下从种族歧视、对自由追求的时代性以及作品展现的作者的人生经历这三个方面探讨马克·吐温在《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中体现的现实主义,并对马克·吐温批判美国社会的原因做简单交代。  相似文献   

15.
艾丽丝·沃克的《紫色》以20世纪初至二战时期的美国南方社会为背景,叙述了一批黑人女性的生活经历。小说呈现了黑人女性所承受的负荷与苦难,并经由茜莉的精神历程,探讨黑人女性如何从自我缺失走向自我完善,达成精神自由的通途,使得《紫色》弥漫着超越性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6.
通过小说的空间叙事,人们可以了解人物的背景、内心活动与社会意义。在《最蓝的眼睛》中,莫里森进一步诠释了多维空间主要包含社会空间、文化空间、生活空间等。在等级鲜明的社会空间里,黑人女性的身份尴尬低下;在白人主导文化空间里,黑人女性的心灵伤痕累累、扭曲变态;在居住条件恶劣的生存空间中,黑人女性的生活彷徨无助、贫困潦倒。  相似文献   

17.
自登上文坛之初,迟子建就坚持将目光和笔墨投注在故乡,执著地发现黑土地上生命的"美"与"痛",以怡人的温度、氤氲的温情建构起独具一格的个人风格,并在长达三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将自己的文学信仰与理想贯彻始终。虽然迟子建并未确认自己"启蒙精英"的身份,但通过对其作品的细读我们可以发现,她的温暖和温情是有力量的,其意义便在于对人和人性再次启蒙,帮助人们完成对美好和谐生活的寻觅与构建。  相似文献   

18.
自然至今已经经历了五个时代:黑洞时代、物质世界时代、低等生命时代、高等生命时代、人类时代。"不适者退化、灭绝"是大自然对生命毫不留情的淘汰法则,越来越远离自然的生活方式导致了人类"适应"自然的能力越来越缺失,长此以往,人类生命机体与病毒之间的战争会以人类绝灭、病毒全面获胜而结束。人类的生存空间无限扩张天将灭人,人类的野性丧失人将自灭,因此,人类生命的延续一方面需要极大地压缩自身的生存空间以与自然和谐相处,另一方面在自身的生活方式上需要野性与文明的双重变奏。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西方黑色幽默出现于中国当代小说中,进而扩展到中国的电影领域。虽然中国电影尚未形成特定的流派,但黑色幽默已然成为当代中国电影中的一个重要元素。黑色幽默在影像表达中有其独特的视听语言,其寓言化的镜像语言、"戏仿"、"拼贴"的娴熟手段、"挪用"、"误置"的台词等,丰富和发展了当代中国电影的艺术表现形式。与西方影片中的黑色幽默相比,大陆电影中的黑色幽默已经具备一定本土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通过细读《宠儿》,联系作家的家庭和教育背景以及宏观的社会文化语境,分析莫里森的宗教救赎观。莫里森的思想受到西方基督教和非洲传统宗教的双重影响,他通过《宠儿》指出黑人要想获得救赎,不能被动地等候上帝,而要团结起来面对过去的伤痛,获得精神的解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