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本文主要研究了T型聚合物在双管并联岩心中的驱油性能。实验结果表明:T型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增粘性和粘弹性,在双管并联岩心驱油实验中,水驱达到含水95%后,注入T型聚合物可进一步提高采收率22.14%,含水最低下降27.95%,表现出良好的驱油性能。  相似文献   

2.
杨景辉  赫英铭  马天态 《内江科技》2010,31(4):89-89,101
通过在人造均质岩心上进行不同聚合物溶液的驱油实验,来对比剪切前后相同分子量聚合物溶液对不同性质岩心的驱油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未经剪切的聚合物溶液的驱油效果好于经剪切之后的相同分子量的聚合物溶液的驱油效果;600万未剪切聚合物溶液的驱油效果好于800万经过剪切的聚合物溶液的驱油效果。  相似文献   

3.
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雷 《科技风》2012,(4):35
聚驱后油藏中仍有相当一部分剩余油。针对我国油藏非均质性严重,剩余油分布复杂等情况,研究了等流度多段塞驱油方法及其机理。并对聚驱后驱油用剂进行评价及筛选:通过对聚合物溶液黏度的测量,得到不同聚合物黏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通过界面张力的测量,筛选出改性羧酸盐为驱油用表面活性剂,其最佳浓度为0.3%。利用WaringBlender法筛选出综合起泡性能最大的HY-2做为驱油用起泡剂,选用浓度为0.6%。通过室内驱油实验研究了聚驱后驱油方法的效果。均质岩心强化泡沫多段塞驱油表明,强化泡沫可以对岩石大孔隙进行有效的封堵。非均质岩心等流度多段塞驱油实验表明,采收率在聚合物驱基础上提高20%以上,是一种有效的驱油方法。  相似文献   

4.
针对孤岛油田中二北馆3-4单元含水大幅度上升,开展了模拟该单元地层条件下的室内实验研究。通过单管岩心封堵实验,对注入参数进行了评价,发现随注入段塞的增加、注入浓度的增大封堵性能逐渐增强,小段塞高浓度堵剂的封堵率和耐冲刷能力更强;通过双管并联岩心分流实验,发现该堵剂具有良好的分流能力。  相似文献   

5.
李菲菲 《内江科技》2012,(8):128-129
高含水老油田依靠聚合物驱技术提高采收率的幅度约为6%~10%,聚驱后仍有50%~60%左右的原油滞留地下,具有进一步挖潜的物质基础。本文选取孤岛中一区Ng3北部为试验区,研究了聚驱后物性变化、剩余油分布特点。设计了预交联体+二元驱油体系,在聚驱后油藏既能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提高驱油效率,又能起到扩大波及体积的作用。矿场试验数据表明,聚合物驱后二元复合驱油体系能够显著降水增油,可大幅度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6.
针对孤岛油田中二北馆5油藏特点,研发了一种高强度堵剂。室内模拟孤岛油田中二北馆5单元地层条件,优选出了凝固时间和固化强度较高堵剂配方。双管并联岩心分流实验结果表明:低渗岩心分流率从封堵前的5%左右上升到90%。现场试验5井次,平均单井日增油10.9t/d,含水下降了16.6%,单井增油1255t,累计增油5019t。  相似文献   

7.
聚合物驱是以聚合物水溶液为驱油剂的一种三次采油技术。为了改善改善油田开发效果,桩106南开展了聚合物驱矿场试验。该单元经过堵水调剖、归位射孔等前期工作后,于2003年10月正式投入聚合物驱油开发。2007年6月已见到明显的降水增油效果,日产油水平由146t/d上升到184t/d,综合含水由92.7%下降到88.8%,累积增油81260t,反映了注聚见效的特征,为下一步该单元的三次采油扩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文献检索的基础上,密切结合本油田的生产实黪,综合分析了聚合物驱采出液的浓度、含水率、粘度、密度、矿化度、离子含量的变化特征以及聚合物在产越水中的溶解性、聚合物产出水配制聚合物溶液的抗剪切性能和聚合物驱采出水的回注效果,对聚合物驱油技术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炜  张小龙  郭艳艳 《内江科技》2011,32(11):97-98
交联聚合物调驱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三次采油方法,在提高油藏水驱和聚合物驱采收率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交联聚合物驱油技术的发展背景、研究方向以及聚合物驱油体系进行了详尽的阐述,通过矿场实例评价了交联聚合物驱油技术的应用效果,对交联聚合物的应用与推广具有一定的借鉴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中原油田目前采油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对非润湿单分子成膜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非润湿单分子膜剂驱油机理,对单分子膜剂的表面性质、驱油效果以及对岩心的污染性进行了实验.实验表明,单分子膜剂不在于降低表面张力,而在于改变固液界面的润湿性,它可以使水湿(接触角<90°)或油湿(接触角>90°)界面变为中间润湿(接触角约90°);加入单分子膜剂可使固体表面的水膜破裂,从而剥离表面的残余油;在一定温度及压力下,单分子膜剂比注入水驱可提高采出程度10%以上,且对岩心的污染极小,或没有污染.室内实验及先导性试验表明,非润湿单分子成膜技术具有良好的驱油效果,是一项具有很大潜力的技术.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聚合物驱油技术经过现场试验与室内研究而取得的高浓度聚驱见效特点:高浓度聚合物体系具有较好的驱油性能;可以实现高浓度聚合物有效注入;在地层中的工作粘度较大,油层动用程度高;提高采收率幅度较高。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高温高盐油藏提高采收率的方法,拓展聚合物驱的应用领域,对生物聚合物黄胞胶的基本应用性能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生物聚合物的评价方法,并与合成聚合物聚丙烯酰胺进行了性能对比,通过试验研究,得出了合成聚合物聚丙烯酰胺与生物聚合物黄胞胶的共性与特性,并通过驱油效率试验,确认生物聚合物黄胞胶的应用条件,提出了改进建议。结果表明:生物聚合物黄胞胶适合于地层温度小于80℃,地层水矿化度大于20000mg/L的油藏。  相似文献   

13.
王江波  何曼如  李洛锋 《内江科技》2011,32(8):133+121-133,121
应用延缓交联聚合物深度调驱技术在靖安油田长6油藏柳135-1等3口井开展交联聚合物驱油实验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这为有效提高存在裂缝带或者大孔道区域的注水效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此技术将成为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4.
田鑫 《科技通报》2015,(3):93-96
为了认识氮气泡沫调驱技术的微观机理和封堵性能影响因素,指导矿场调驱实施工作,采用微观仿真模型、填砂管模型及人造岩心,对氮气泡沫调驱体系进行了室内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氮气泡沫调驱的微观机理主要为气泡顶替机理、液膜破灭携油机理和负压泄流机理。影响封堵性能的主要因素是气液比、渗透率和注入速度。气液比为1∶1时封堵效果最好,封堵能力随着渗透率的增加而增大,并在达到某一渗透率时达到极值;封堵能力随着注入速度的增加而增大,并在达到某一临界速度时增幅趋于平缓。  相似文献   

15.
季敏  郭文学  刘斌 《内江科技》2013,34(1):145-146
针对埕东西区Ng331水驱开采后期高含水的现状,在室内研究和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实施预交联体+聚合物的二元复合驱注入方案。为提高二元复合驱的注入效果,首先优化了注采井网,同时及时调整,提高注聚质量,运用配套工艺技术,扩大二元区见效规模,加强动态监测工作,加强矿场注入管理工作,目前区块内油压上升,阻力系数增大,含水下降,日油稳步上升,初步见到效果。  相似文献   

16.
陈永浩  林伟民  曹敏 《内江科技》2011,32(6):34+74-34,74
聚合物微球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深部调堵技术。为考查YG型聚合物微球在中原油田高温高矿化度油藏中的性能,通过透射电镜显微照相、吸水膨胀实验和岩心驱替实验等对其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YG型聚合物微球粒径为50~200nm,体积微小,内核密度较大,可均匀分散在溶液中,与地层水表现出良好的配伍性;用文留油田回注污水配制的微球溶液在95℃条件下,10天吸水膨胀达40倍以上,具有较好的耐温抗盐性能和吸水膨胀性能。YG型聚合物微球注入中低渗透率岩心,呈现压力上升、微球运移、压力下降的波动过程,具有较好的注入性;对中高渗岩心,封堵能力较差,未溶胀时基本无封堵作用,但随溶胀时间的延长,封堵率逐步增加,10天后封堵率17.14%。YG型聚合物微球对中高渗透率地层应增大微球粒径或采取措施前预调剖工艺。  相似文献   

17.
孤东油田二区聚驱动态特征及其见效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海燕 《内江科技》2008,29(2):128-128
孤东油田二区Ng4-5单元经过近三年的聚合物驱,目前已见到明显效果,综合含水下降5.8%,日油增加260t/d,累计增油13.2×10t。本文对注聚动态特征及影响见效因素进行了总结分析,为下步提高该区整体注聚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4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孤东油田七区西Ng5^4-6^1无碱体系的二元复合驱与同类油藏的聚合物驱在动态特征、见效规律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了无碱体系的二元复合驱与单一聚合物驱在注入过程中的压力变化、驱油效果的异同点,从而深化了二元驱与聚合物驱油机理的认识。对今后二元驱与聚合物驱方案设计、动态分析及效果评价具有指导作用,并为二元驱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聚合物驱为例分析了溶剂驱油模拟中的吸附现象。利用包括吸附项在内的聚合物驱油的数学模型,通过求其数值解,分析了三种主要的等温吸附方式(Henry,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在聚合物驱油过程中对计算结果的影响以及吸附方式的选择,并分析了吸附量大小对采收率的影响,为油田现场应用聚合物驱油及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乔明 《今日科苑》2010,(12):43-43
针对辽河油田部分老区块水驱后地层中仍有大量原油未被采出的情况,采用聚合物驱油,辅以表面活性剂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增大波及体积并提高洗油效率,利用二元复合驱工艺技术,可以使水驱后的老区块达到良好的降水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