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怎样评价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国家的报纸(新闻事业,下同),同资本主义国家的报纸,存在着原则区别的论断,是目前新闻界关注的新闻理论问题之一。 1957年6月14日,毛泽东同志在讲到社会主义国家的报纸和资本主义国家的报纸的原则区别时指出:“在社会主义国家,报纸是社会主义经济即在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和资本主义国家报纸是无政府状态的和集团竞争的经济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不相同。”这一论断,在我国新闻界具有广泛影响,成为一种经典的提法。党的十四大召开以后,新闻界对毛泽东同志上述  相似文献   

2.
怎样评价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国家的报纸(新闻事业,下同),同资本主义国家的报纸,存在着原则区别的论断,是目前新闻界关注的新闻理论问题之一。1957年6月14日,毛泽东同志在讲到社会主义国家的报纸和资本主义国家的报纸的原则区别时指出:“在社会主义国家,报纸是社会主义经济即在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和资本主义国家报纸是无政府状态的和集团竞争的经济通过新闻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闻界对下面这段论述是十分熟悉的: ……在社会主义国家,报纸是社会主义经济即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和资本主义国家报纸是无政府状态的和集团竞争的经济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不相同。此论断自1957年由毛泽东提出,历经35年,为广大新闻工作者所熟稔深察,崇奉笃信。我们在单一的计划经济条件下构建了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方针、体制、观念以至新闻生产的程序与方法,并在几十年经验积淀的基础上构建了社会主义新闻学的金字塔。时代走到了90年代,伟大的改革大潮把中国推向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中国也必须发展商品经济,也  相似文献   

4.
需要重新认识报纸的性质 新中国成立以来,许多新闻学者、专家和工具书上对报纸的性质,几乎异口同声地都这样宣称:资本主义国家的报纸,是无政府状态和集团竞争的经济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社会主义国家的报纸是社会主义经济即在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对于这个论述,长期以来我们不但没有异议,反而觉得揭示了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下新闻事业的原则区别,指出了不同新闻事业的不同阶级属性,阐明了新闻事业这个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依存关系。 现在,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上述关于解释社会主义经济所用的两个基本概念,都有了实质性的变化。一是单纯的“公有制基础”变成了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不同经济成份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经营;二是“计划经济”变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5.
体制转换提出的新课题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它带动了社会各行各业,包括政府机关、经济实体、社会产业的观念、机制、行为的转变,因此,党委机关报面临的新课题是: 首先,新的经济体制给报纸的任务、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报纸是计划经济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现在,我们正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我们的报纸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所以,报纸所反映的应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个什么样子,它要求报纸怎样对它进行反映,如何为它服务。其次,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方式和政府职能的变化,对我们报纸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党报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宣传党的主张,传达政府的意图,是党报的一  相似文献   

6.
认识上有并重,版面上要齐飞,这是不少报纸重视采用新闻照片的一条经验。1993年全国第五届报纸新闻摄影理论研讨会上,又一次提出,报纸在宣传党的基本路线、反映经济建设时要重视采用新闻照片。我国的新闻摄影作为党和国家的舆论工具,必须紧跟改革开放的步伐,把反映我国的经济建设作为中心任务,每个新闻摄影工作者都要自觉地把镜头对准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建设成就和改革开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模范人物。只有这样,新闻摄影才能充分发挥“反映现实,推动现实,保留现实”的社会功能。 新闻摄影如何反映我国正在建立和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呢?我个人认为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社会新闻是以社会生活、社会现象、社会问题中可歌、可喜、可爱、可惊、可憎的事为报道题材,以反映社会风貌、社会道德为主旨,具有社会教育意义和普遍兴趣的新闻。 需要告诉通讯员的是,我们社会主义报纸上的社会新闻和西方资本主义报纸上的社会新闻是有本质区别的。我们社会主义报纸发表社会新闻,是要反映改革开放年代人们心态的变化,弘扬社会主义新道德新风尚,鞭挞种种不良现象和歪风邪气,扶正祛邪,潜移默化,激励  相似文献   

8.
谢明 《当代传播》2002,(3):44-46
西方传媒常用的新闻手段主要是新闻与评论。正如美国新闻学者约斯特所说:“新闻是报纸的生命,评论是报纸的灵魂。”西方传媒对于新闻手段的具体运用,则反映在它的新闻报道手法与原则上。纵观西方传媒的发展史,为了适应不同时期社会政治、经  相似文献   

9.
从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我国报纸新闻的改 革进程带上了叫显的经济色彩。"许多以前不能想、不敢做的 事,在经济因素介入以后堂而皇之地出现于光天化日之下"。 ①不难发现,在这些现象的背后,涌动着一股来自市场方面的 经济力量,或明或暗地对报纸新闻运作进行着某种控制。这种 控制手段在传播学中我们把它称作经济控制。 一、我国报纸经济控制的内涵 美国传播学家梅尔文·德弗勒对大众传播体系模式研究 的"结构依赖关系"学说,从社会学的角度把新闻传播过程置 于广泛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背景之下,依照社会领域的 不同,可以将传播控制划分为政治控制、法律控制、经济控制、 道德控制、技术控制等。本文给经济控制的定义是:市场中的 经济力量通过经济手段对我国报纸新闻事业施控。 那么,市场中的各种经济力量是通过什么方式对我国报  相似文献   

10.
徐芳  王郁 《新闻实践》2001,(10):22-24
作为一种人们已不太常见的新闻传播形式和手段,报纸号外近来随着北京申奥成功、足球十强赛喜讯等喜事、大事频频亮相、它在最快的时间内及时地传播重大的新闻信息,引起了读者极大的欣喜。应该说这是我国新闻媒体读者意识、新闻意识以及市场竞争意识增强的一个反映,也是我国新闻媒体在新的经济环境下不断成熟的体现。但检视众多报纸新闻号外的具体操作情况,业内人士和学者  相似文献   

11.
存全国大跃进的形势下,新闻记录电影和新闻战线上其他兄弟兵种一样,也在大跃进中.列宁说过:"它(指新闻片)应该是形象化的政论,而其精神应孩符合于我们优秀苏维埃报纸所遵循的路线."这段话明确地指出了新闻记录电影的特性.新闻记录电影既是电影——艺术创作,又是形蒙的报刊,具有报纸的战斗作用.新闻记录电影应该通过电影画面,紧密地配合当前国家的政治任务,及时而又真实地反映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人民的斗争生活.解放后,新闻记录电影事业在党和国家的重视和培育下,有了很大的发展.几年来,新闻记录电影巳经在人民生活中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成为新闻战线上一项有力的武器.许多观众认为新闻记录电影是"活的报纸","形象的报纸".是新颖丰富的教科书.观众爱看新闻记录电影是因为从  相似文献   

12.
首都新闻学会于九月二十五日举行学术会议,讨论新闻观念更新问题。这次讨论是在宽松、和谐、畅所欲言的环境和气氛中进行的。与会同志通过讨论对以下五个观念的认识比较趋于一致:一要树立社会主义新闻报纸应该是以党报为中心的多层次、多模式的报业结构的新观念;二要树立报纸是多功能的大众传播媒介的新观念;三要树立一张报纸应反映多种声音的新观念;四要树立发扬舆论监督作用的新观念;五要树立加大报纸新闻信息量的新观念。其它观念需要继续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3.
新闻摄影怎样在反映当前的改革实践中,不断实现自身的改革创新;报纸怎样充分运用新闻图片这种形象手段,更有力地反映改革——这是最近一个时期新闻摄影界和各家报纸都很关注的话题。10月5日,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就经济日报夏秋之季在摄影报道方面的探索和尝试,举办了一次研讨会。人民日报、新  相似文献   

14.
在我们新闻界,至今仍有一些同志不重视社会新闻,认为社会新闻是“市井琐闻”,“鸡零拘碎”,不能登大雅之堂。社会上少数人甚至持有一种误解和偏见,认为社会新闻就是反映奇闻怪事和报道社会阴暗面,给社会主义抹黑。出现这些不同看法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人们对什么是社会新闻还不甚了解,特别是对社会主义报纸的社会新闻与资本主义报纸的社会新闻性质根本不同还不大了解。二是近年来随着社会新闻的日益繁荣,也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一些报纸没有把握好社会新闻的导向,出现了一些格调不高的社会新闻。一些街头小报,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为了增强报纸的销量,刊登一些桃色事件、凶杀纵火、怪诞秘闻,在读者中产生不良影响。 总结《西安晚报》多年来的新闻实践,我们认为要把握好社会新闻的导向,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新闻信息,始终是报纸之魂。只有抓报魂,报纸才有生机,才能受到读者欢迎。特别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们的经济活动需要通过搜集分析大量的信息后作出抉择。因此,报纸增加新闻信息量,就显得更为重要。笔者仅就增加县市这级新闻纸的新闻信息量,试谈管窥之见。(...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一些探讨报纸等新闻媒介是否有商品性,报纸、新闻是不是商品的论文在报刊上发表,令人瞩目。现将有关论文的不同观点摘要予以介绍。 吴鸿业在《新闻动向》第三十期撰文说,五六十年代,一位教授提出过报纸的商品性,但对报纸根本属性的传统解释没有根本的突破,认为报纸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诚然报纸是精神产品,不同于一般的商品。但报纸的商品性也是不容否认的。报纸同一般商品一样,具有两重性:它能向人们提供大量的新闻信息,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这是它的使用价值,报纸又是通过流通(即买卖关系)到达读者手中,读者付出了一定量的货币,这就是它的价值。因此它就具有了商品的属性,不能因为报纸有政治性、思想性就否定了它的商品性。报纸作为信息载体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作者指出,正视报纸的商品性,有利于报业间的公平竞争和健康发展。承认报纸的商品性,意味着办报者心目中首先要有读者,要为报纸间的公平竞争和整个报业的真正繁荣创造必要的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17.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10多年,是我国新闻事业发展的黄金时代。以报纸而言,不仅在数量上种类上超过以往任何时期,形成了以机关报为中心的多层次、多品种、多文字的社会主义报纸结构,而且在办报风格上出现了不拘一格、百花齐放的局面,初步形成了几大流派。在报界,关于版面风格“京派”、“海派”的口头评说早有所闻,这多缘于感性认识,或者是未加深究的直觉。但也说明,报纸的风格流派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已在一些新闻界专家学者和从业人员头脑中得到反映。报纸的流派,指的是办报路子与办报风格的不同类型。具体而言,是指通过独特的新闻采写、言论写作、图片运用、标题和版式设计等采编手段形式和谐  相似文献   

18.
新闻美术是用绘画的视觉形象来反映新近发生事实的一种新闻报道方式。作为报纸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美术凭借它用以表现和反映新闻的手段,显示了独特的作用和存在价值,产生了令人瞩目的社会效果。但从总体来看,新闻美术在很多报刊中的现状难以令人满意。不仅新闻美术的运用和理解尚待深入,更有许多人认为新闻美术就是绘画,只能在报纸上起填空补缺的作用,于是,在实际中不免出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共产党80年新闻工作历史中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在不同历史时期对新闻工作都有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学说 ,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伟大指南。一、毛泽东新闻思想毛泽东根据中国国情和中国共产党党情 ,运用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 ,特别是列宁、斯大林的新闻思想 ,形成了闪烁着马克思主义新闻学术光辉 ,又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思想。毛泽东关于新闻工作的重要论述有 :第一 ,报纸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反映。毛泽东根据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的原理 ,认为报纸属于意识形态范畴 ,是一种上层建筑 ,…  相似文献   

20.
报纸是新闻纸,新闻应该成为报纸的主体.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各条战线,各个领域每天每时每刻都有好消息、好新闻发生;国际风云变幻,新闻更是层出不穷.这是一个新闻“爆炸”的时代.我们的报纸应该成为国际国内重大新闻和当地(省地级)重要新闻的总汇.成为.广大读者及时准确地了解国内外和本地重要新闻的“窗口”.这些年来.各级报纸在这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但不必讳言,与时代发展的要求相比,与广大读者对报纸的需要相比,我们的一些报纸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尤其是作为报纸门户的要闻版.读者普遍反映报纸存在着“一版(要闻版)不如二版(社会经济生活版)有看头,二版不如三版(时事、体育、法制版)有看头”,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