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民办教育分类管理制度的确立,留给了省级政府发展区域民办教育的自主空间。全国各地前后出台了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对地方民办教育的发展进行了规划。当前地方民办教育新政区域差异明显,对落实分类管理制度的关键问题:现有民办学校分类登记过渡、民办学校税收优惠、民办学校土地出让与租赁、公共财政扶持民办教育等问题缺乏操作层面的政策设计,分类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仍具有一定难度。在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的管理政策,规范管理与自主办学的关系和民办学校分类登记制度等关键问题上,既需要地方政府的创新治理,也需要国家相关统筹力的强化。  相似文献   

2.
制度创新是教育发展的源动力。要从根本上破解制约民办教育发展的瓶颈因素,必须改革和创新民办教育制度。本文以温州民办教育新政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了影响民办教育制度改革创新的四大因素,总结提炼了温州民办教育新政的五大突破之处和三个鲜明特点,并概括指出了其对其他地区乃至宏观民办教育制度创新的四点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3.
在教育制度创新方面,中国地方政府从未停止探索的步伐,但对这些创新的主体、动因、领域、外部参与和绩效,则缺乏足够的研究。本文以"中国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为基础,运用文本研究的方法,对近三届159个创新案例进行了整理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地方教育制度创新还存在"应景"式的一窝蜂现象,创新具有被动和倒逼的特征;教育制度创新的地域分布和内容分布不够均衡;社会公众、政府自身和非营利性组织在促进制度创新中作用不大;创新的外部参与和教育资源投入不足。对此,应从现行教育制度的解释权、政府对公众需要的回应性、教育改革的"硬骨头"和制度创新的绩效分析等方面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4.
由社会生产力发展所带来的社会转型是地方政府职业教育管理制度创新的根本动因,制度以及制度结构本身所具有的缺陷是地方政府职业教育管理制度创新的内在动因,而对制度创新预期净收益的诉求则是地方政府职业教育管理制度创新的直接动因。在上述三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地方政府的职业教育管理制度创新行为才得以持续进行。  相似文献   

5.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颁行以来,云南部分州、市地方政府在鼓励、支持发展民办教育方面采取了许多值得肯定的措施,使云南的民办教育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但云南的民办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除面临全国民办教育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外,还因受本省经济发展水平、人文、地理及历史因素的制约而表现出其他方面的问题与困难。促进云南民办教育的发展,还需要政府、社会和民办学校付出更多的努力。  相似文献   

6.
我国民办教育发展的地方政策主导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主导模式已从中央主导转变为地方主导,这是我国民办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文在对地方政府积极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动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梳理总结了若干重要的民办教育地方政策创新.可以说,由地方政策推动民办教育发展的新路径已经形成并逐步清晰.  相似文献   

7.
常彦 《成人教育》2008,(8):62-63
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其中政策性因素是影响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如对地方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的有效监督和责任落实;高职院校和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公平对待;东西部校企帮扶制度的建立;职业教育的普及等等。这些都是制约该类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对这些制约因素的解决,要靠国家或地方政府有效的政策。因此,政策性对策是解决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最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民办教育促进法》的立法宗旨是促进民办教育发展,但其具体制度设置却存在不明确、不合理、重要规范尚且缺位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到民办高校制度环境的确定,困扰和制约了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而且加剧了教育的不公平。这些问题形成的关键在于立法观念的滞后。由于立法者在设计民办高等教育法律制度时对民办高等教育抱有偏见,忽视其产品(人力资本和科研成果教育)对社会所具有的正的外部效应,因而在制度设置上防范过多,保障不足,政府直接干预过多,鼓励扶持和规范管理不足。因此,民办高等教育法律制度需要以变革立法观念为前提,进行“改造式”的重构。  相似文献   

9.
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其中政策性因素是影响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如对地方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的有效监督和责任落实;高职院校和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公平对待;东西部校企帮挟制度的建立;职业教育的普及等等.这些都是制约该类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对这些制约因素的解决,要靠国家或地方政府有效的政策.因此,政策性对策是解决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最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地方性民办教育政策是地方政府在国家民办教育法律框架内制定的具有地方特色和适用性的地方性法规或条例,通过对长沙、宁波、上海等城市的调研发现,三城市的地方性民办教育政策均对当地民办教育有极大促进作用,而其内容则各具特色,产生的效果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1.
教育制度的创新是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美国私立高校的发展轨迹充分揭示了这一规律。通过对美国私立高等教育相关政策的演进轨迹、特点及现状的分析,可以为我国民办高校促进自身持续发展提供些许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泉州民营企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其内外部环境的改变,企业文化创新的必要性日益呈现,它不仅是泉州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工作重点,也是泉州民营企业实现新跨越的必然要求。然而泉州民营企业的文化创新中还存在着主体缺位、认识偏差等诸多问题,为此,我们必须提高企业家素质,从各个方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推进泉州民营企业的文化创新,同时政府也应该发挥其服务作用,为企业文化创新开辟道路。  相似文献   

13.
十五年来,广东民办高等教育在办学规模上取得了快速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区域特色,但也还存在着一些瓶颈性的问题。着眼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广东民办高等教育应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制度创新、提高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福建省民办教育发展的历史、现状、投资模式和特点,以及存在的发展困境。并对照《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和民办教育地方立法的要求,对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政府监管、规范办学秩序等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Most discussions and policy lessons about the commercial role in education have derived from the provision of private education programs in elementary, secondary and higher, and education and training. The private education industry includes two additional categories of activity which have not been the focus of attention. These are the private provision of education products and education services. But how large are these two activities? Do they involve international trade? Do they already attract the interest of private capital? Are these activities growing, and if so, what are their implications? This analysis will attempt to respond to these questions, and will be divided into four sections.The first section defines education products and services, and outlines the structure of the two sub-sectors. The second section describes the size of commercial activity and its trends. The third section reviews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those who are interested in investing in this arena. The fourth section asks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the commercial provision of education goods and services is good or bad, inevitable or not; whether countries, unsure about the appropriate response, should welcome or resist these trends.Commercial activity in education goods and services can be expected to grow substantially. Reliable local data are rare, in part because of how education data are categorized, and in part because education data are untrustworthy in general. Government regulations may inhibit or in some instances distort local markets, for commercial enterprises, whether local or international. On the other hand, the efficiency importance of having a highly responsive commercial sector providing education goods and services is incontestable.These changes will raise questions about the assumptions about the virtues and drawbacks of globalization, the ‘protection’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the importance of maintaining local cultural integrity. They will also challenge some of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national education systems. Do countries have the right to prohibit access to education if supplied by a non-government provider? If supplied by an international provider? Or do citizens in all democracies have the same right of access to the education of their choice? Should nations with technical or regulatory advantage be restricted from exporting education goods and services, on grounds that they may ‘dominate’ other cultures? But what if citizens want to buy it? What if they are willing to privately pay for it? Is education like a railroad or public utility? Or is there something which differentiates education from other public good services? Far from being settled, these questions will continue to be at the forefront of debate in the next few years.  相似文献   

16.
民办高等教育培养模式上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着教学质量的提升。作为民办高等教育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创新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才能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民办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浙江省成为民办教育发达的省份之一 ,固然得益于诸多省情特点 ,但相关政策和措施起到了实质性作用。为促进民间投资办学而制定激励性政策、为引导办学重点而设置导向性政策、为规范办学行为而采取制约性政策、为体制创新而形成开放性政策 ,是浙江省民办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18.
民办高校在经历了二十几年的不断创新与发展之后,已经逐渐成为了教育行业的新生力量。但是面对着当前越演越烈的一个办学竞争现状,民办高校已经遇到了发展的瓶颈问题。到底应该怎么去做,才能让正处于蓬勃发展中的民办高校,能够顺利的从众多高等院校中脱颖而出,成为我们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些相关人士一致探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是从民办高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民办高校的办学特点,阐述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并通过文化建设构建出学生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从而推进民办高校能更快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民办高校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力量。虽然我国高等教育的格局是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并存,但是相对于公办高校,民办高校地位低,影响力差。同时,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日趋激烈的高校竞争、高校毕业生的供需错位、生源下降的威胁,都使民办高校面临巨大的挑战。对民办高校而言,树立依托于地方、服务于地方的发展理念,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角度出发,发挥优势,正视不足,根据地方产业、行业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构建完善的服务地方的理念、机制和措施,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独树一帜,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民办高校教育体系的发展,民办高等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比重越来越重要。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都对民办高等学校提出了新的挑战。横向表现在民办高校人数在规模上一直在增长,呈现出增长指数趋于稳态的成熟期;纵向挑战表现在高等教育对民办高校思想政治育人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使得民办高等教育必须探索新途径,学习公办高校的经验,创新民办教育的办法。教育部2014年提出“2011”高等学校协同创新计划,为高校探索协同育人提出了指导性的方向,基于系统理论下的协同创新和协同育人研究为高校协同育人提供了新视角。在多主体共生的社会语境下的协同合作关系中提高了各主体间合作的空间维度,由简单的二维合作关系,提升到由协作而激发多方位、全时空、多主体的三维立体模型,引导民办高校主动形成教育教学系统、学生工作系统与社会协作系统共同作用的思想政治育人系统。为民办高校思想政治育人工作探索合作模式、工作规律、育人方法提供可借鉴的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