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以诗歌意象为切入点,探讨了陶诗三种鸟意象的意象类型、意象结构及其象征意义。其旨要有五:一是鸟意象是陶渊明全部人生历程形象生动的艺术写照和艺术化身;二是飞鸟意象揉合着陶渊明少年乐观的幻想——生命飞舟;三是羁鸟意象揉合着陶渊明出仕慨叹的深悲——自我警醒;四是归鸟意象揉合着陶渊明归耕欣愉的妙悟——精神家园;五是陶诗鸟意象另辟一境,对中国诗歌意象艺术的发展与创新以及山水诗的产生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
陶渊明《桃花源记》为中国传统文人创造了一个理想的精神家园模式,同时也对其后诗文桃花意象的使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一系列的假设来追寻陶渊明在诸多名花中情有独钟选择了桃花作为其象征的原因,并探讨他的这一选择对后世桃花意象的使用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洪静云 《文教资料》2007,(23):90-93
陶渊明诗歌中鸟的意象是诗人主体意识人格精神的一种载体,一种潜意识和显意识交织的极具个性色彩的情意。鸟的意象,可以看作是陶渊明人生转换的前后标志,陶渊明以飞鸟意象表达他早期对功业理想的憧憬与追求,在感到了政治之不可为时,陶渊明又以归鸟意象作为寄寓生命、安顿灵魂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4.
陶渊明《饮酒》二十首中,意象群主要有鸟、松、菊、兰等。此组诗通过所描绘的生活尽显其意象特征,透示出陶渊明内心情感与人生追求,以及由此形成的广阔深远意境,这一探索的目的,是通过陶诗意境的构建发现诗人的精神家园及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陶渊明的诗歌中有许多关于“鸟类”意象的诗篇。陶诗中的“鸟类”意象凝聚了诗人对新的人生理想和生存模式的探寻,是诗人在“天下意识”与“田园情结”、“归田之乐”与“穷困之忧”矛盾斗争中,经过寻觅、摸索、痛苦、彷徨、蜕变、超脱的心路历程之后才找到的精神家园。在他笔下,“鸟类”意象也就成为对自然追求的审美凝点,成为其自身人格力量的写照,也是我们透视陶渊明的淡泊情怀和心路历程,找到其返归自然而安然自适的的重要道途。  相似文献   

6.
《周易》精神是天人合一,这为中国古人营造了一个天地人和谐的精神家园。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中国人陷入了寻找家园的迷津之中。《周易》的"忧乐圆融"精神给予我们一条出路:一方面始终对家园有忧患,另一方面始终相信人可以用自己的智慧与双手去构建一个新的"精神家园"。以此为契机,我们能去构建当代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7.
刘家宝 《学语文》2013,(3):48-49
感谢陶渊明.他为我们营造了一方神秘的“桃花源”,千百年来,成为诸多文人雅士的精神家园和灵魂的栖息地。同样也感谢柳永,他在《望海潮》(见卷首)中为我们展现了另一个版本的“桃花源”.一个有别于陶渊明笔下田园牧歌式的城市版的“桃花源”,带给我们的是另类的风情和别样的感受。  相似文献   

8.
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最有成就的诗人,他的田园诗文章不群,词采精拔;跌荡昭章,独起众类”,(1)为诗歌创作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社会政治的剧烈动荡和陶渊明曲折坎坷的人生经历与他的人格精神之间的矛盾,形成了陶渊明田园诗独特的审美意象,诗人通过其所营造的审美意象,不仅表现了大自然的淳真、美丽、和善的一面,而且借以表达诗人内心的那份崇高的情操和人生的理想。本文就陶渊明田园诗的审美意象谈些淡薄之见。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学史上,追和陶诗的现象,蔚为大观。元遗民诗人戴良推崇陶渊明的忠义气节,作有《和陶诗》一卷。其主题取向与陶诗相近,却又彰显忠义,并形成了独特的"陶渊明意象群"。同时,其将唱和与赠答功能合一,兼有书信作用。又以序存事,足可补史之阙。  相似文献   

10.
陶渊明的《闲情赋》文采绮丽,荡人心魄。但关于其主旨历来却争论不休,笔者从《闲情赋》的内容本身入手,通过对文本的深入解读认为《闲情赋》的主旨是对爱情的大胆歌颂,是一篇爱情的宣言。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到,陶渊明冲淡朴素风格背后隐藏在其内心深处的浪漫情韵,使我们看到了现实生活中一个有血有肉的陶渊明,而不再是文学史上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飘逸的陶靖节。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诗歌意象研究的方法对陶诗妻儿意象的选择和组合结构进行了微观辨析。文章认为深情远韵的妻儿意象是陶渊明田园诗的特有文学现象,妻儿情怀是陶渊明归隐田园的原因之一,妻儿意象包蕴着陶渊明对儒家文化的认同感,儒家文化影响和规范着陶渊明的文学性格及走向。  相似文献   

12.
死亡意象不仅是海子诗歌中最重要的意象之一,也是我们认识诗人、进入其诗歌的有效途径。该文从四个方面对其死亡意象进行了阐释,以缅怀这位伟大的"诗歌烈士"。  相似文献   

13.
宋词中的陶渊明意象宋词中有三种情况:直接用到陶渊明形象的本事意象、化用陶渊明诗文的话语意象和由陶渊明演生而采的文化意象,又可以分为归隐、饮酒、赏菊等三个主意象群。宋词中陶渊明意象的运用既与宋人对陶渊明的接受有关.也与词体观念的演变有关。词人在用到陶渊明意象时,或单用,或合用,有继承,有改造,丰富了宋词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14.
在陶渊明接受史上,学者大抵认同陶渊明的声名由唐到宋而至极盛。然而就晋末至南北朝的江州而论,陶渊明生前并不寂寞,身后亦非萧瑟。萧梁时期,陶渊明已经被抽象为一个符号,在其人品被推崇的同时,他诗文中的田园意象对梁陈君臣的作品已产生影响,此为唐人接受作了准备。  相似文献   

15.
陶渊明诗歌中呈现了丰富的意象世界,桑是其典型意象。研究其蕴藉意义,有助于理解把握陶渊明的思想和创作。文章通过对与桑意象相关诗文厘析,重点解读了其象征的田园生活、归隐意识、政治失意和慨叹生命的多重蕴藉。  相似文献   

16.
宋代是陶渊明接受史的高峰期,作为爱国词人的辛弃疾尤其受到陶渊明的影响,其作品中出现了各种与陶渊明有关的意象。究其原因,与二人不尽相似的经历、宋代对陶渊明的推崇之风以及整个社会文化思想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7.
心远地自偏     
衡成荣 《辅导员》2010,(13):17-18
亲爱的同学们,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迈进了暑假。假期生活丰富多彩,愿同学们能度过一个愉快的暑假。本期的"古韵华章"我们想送给同学们一首诗,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与同学们共勉。(作品见"开卷语")  相似文献   

18.
木斋近期发表的《论古典诗体形式的演进与变革》、《论王维诗"有画意象"与苏轼"比喻意象"的嬗变》、《论孟浩然律诗之多不合律》、《陶渊明自然本体论》、《论初盛唐边塞诗的演进和类型》五篇论文为我们打造了一个中国诗体演进的全新视野,为今后有关唐宋诗意象变革的研究指明了一条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飞鸟意象一直存在于诗人陶渊明的视野中。通过飞鸟意象的充分运用。我们看到了一个具备积极向上人格的封建人形象;领悟到一个生动的崇尚自然的人.一个富有情趣的与自然融为一体的人。一个具有脚踏实地鲜明人格的人;体察到历史舞台上一个具有豁达、洒脱、超逸品质的丰满形象。  相似文献   

20.
飞鸟意象一直存在于诗人陶渊明的视野中。通过飞鸟意象的充分运用,我们看到了一个具备积极向上人格的封建文人形象;领悟到一个生动的崇尚自然的人,一个富有情趣的与自然融为一体的人,一个具有脚踏实地鲜明人格的人;体察到历史舞台上一个具有豁达、洒脱、超逸品质的丰满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