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育考试与学习优秀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考试与学习优秀生的关系阎保山蔡格宜《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明确规定“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因而,体育作为升学考试科目以条例的形式被明确下来。据统计,1996年此项工作已在全国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试行,参加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体育的学生每省...  相似文献   

2.
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颁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九条明确规定:“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但是,在实行中考体育试点以及推广、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在欣喜之后我们必须冷静下来认真地反思一番。一、中考体育的历史回顾1979年4月,全国范围内首先在上海市崇明中学试行体育加试。1990年由国务院颁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九条明确规定:“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 1992年,原国家教委体卫司印发《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试点工作意见》的通知,正式确定京、津、辽、苏、鲁、浙、湘、粤、陕等九省市为全国…  相似文献   

3.
试论初三升学考试加试体育的重要性上海体院函授生颜贻光一、问题提出《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九条规定:“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这一规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以及改进和提高学校体育工作的重...  相似文献   

4.
高中招生考试体育,这是历史上从来未有过的新鲜事,是学校体育深化改革的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措施。这一措施不是一时灵感想出来的招儿,而是《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明文规定了的。《条例》规定:“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国务院批准了这个《条  相似文献   

5.
<正>体育中考是我国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得到党和国家领导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自20世纪70年代末,上海崇明中学最先尝试开始,历经我国部分省市的不断努力和试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随着《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二章第九条规定"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和《体育法》第三章第十八条规定"学校必须开设体育课,并将体育课列为考核学生学业成绩的科目",体育中考工作在全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而原  相似文献   

6.
素质教育具有全面性、全体性和主动性等本质特征,而实现教育的全体性和全面性的关键是使学生中的每个人都很好地掌握最基础的那一部分知识和技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明确规定“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因而,体育作为升学考试科目以条例的形式被明确下来。国家教委决定,从一九九八年开始在全国正式实行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制度。实践证明,体育考试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学校体育的重要举措,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并取得了良好的导向作用。但是随着体育考试的进一步实施,少数地区的部分学校出现了考什么…  相似文献   

7.
<正> 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招生办公室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关于“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的规定,于3月6日联合发出《关于升高中(含职中、中师、中专)体育考试的通知》。通知要求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  相似文献   

8.
<正> 为了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中关于“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的规定,今年2月广东省教育厅、招生委员会联合作出决定:从1991年起,全省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把体育列入考试科目。高中、职中、中师、中专、中技招生均按七科(语文、政治、数学、物理、化学、英语、体育)总分择优录取。最近,他们又制定下发了《广东省一九九一年升高中(含职中、中师、中专、中技)体育考试办法》。升学体育考试自1979年由上海市崇明中学提出后,先后有不少地区进行了试点。特别是在《条例》中作出明文规定后,试点的地区日益增多,然而到目前为止,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实行的还仅广东一家。  相似文献   

9.
<正> 升学加试体育,自1979年上海崇明中学首次试行以来,几经反复,终于在《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中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无不为此拍手称快。《条例》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学校体育最高法规,它的颁发,极大地推动了升学体育考试工作的开展。广东省从今年开始,将在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专、中技招生中,全面推行体育考试。辽宁省锦州市通过十年坚持不懈的实践,使升学体育考试这项制度日趋完善。如今他们不仅  相似文献   

10.
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工作实施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依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的规定,并恨据《全国部分省市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工作座谈会纪要》(教体  相似文献   

11.
<正>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九条规定:“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目前许多省、市已按照这一精神开始在初中升学考试中增加了体育考试,计入学生的中考总成绩,这无疑对中学体育教学工作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但由于初中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使得他们在考试中出现一些异常心理状态,影响着运动技术水平的发挥。为此,体育教师要加强对他们参加体育考试的指导,  相似文献   

12.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规定:"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按照这一精神,在初中升学考试中实行体育考试,并计入学生升学的总成绩。这引起了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及考生的重视,因为在文化课同等水平下,体育成绩只要多几分,谁就能升入高一级的理想学校。这对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深化教育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都起到了积  相似文献   

13.
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工作实施方案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依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的规定,并根据《全国部分省市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工作座谈会纪要》(教体厅[1997]4号)精神,决定从1998...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关于“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的规定,全国有二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初中升学体育考试的试点工作。其中、北京、天津、辽宁、江苏、浙江、山东、广东、陕西等八个省市已在全省(市)范围内普遍推开。  相似文献   

15.
<正> 一、升学考试体育的意义经国务院批准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这一规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1.有利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抑制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目前,由于我国还不能为广大青年提供充分的选择就业机会,加上在教育体制上,我国对高校和中专毕业生实行统一分配的政策。于是,升学,便意味着就业有了保证,可以获得相对稳定的社会、经济地位,因此,使追求升学率变成了一种难以抗拒的社会倾向,这种倾向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所谓片面追求升学率,是指为了能升学而忽视德育和体育。这是由于在升学考试中,存在择智育之优而录取的现  相似文献   

16.
我市自一九八二年以来连续多年进行了初中毕业生报考市重点中学高中体育加试的试点工作.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的规定,按照国家教委下发的《关于印发〈初中毕业生考试体育试点工作意见〉的通知》的要求,我市自一九九三年开始将中考招生中的体育加试改为考试体育,把考试成绩计入升学成绩总分,这是中等教育的一项重要改革。为了搞好此项工作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7.
<正> 近年来,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关于“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的规定,全国有二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初中升学体育考试的试点工作。其中,北京、天津、辽宁、江苏、浙江、山东、广东、陕西等八个省市已在全省(市)范围内普遍推开。升学体育考试,是一项新的教育改革措施,人们对  相似文献   

18.
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颁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九条明确规定:“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它为我们开展“考试体育”提供了法律依据。实践证明:体育考试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举措,它已经得到了广大教师、家长、学生的认可,我们应该把体育考试提高到为21世纪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高度来加以认识。但是由于某些地区多年来考试项目一成不变,考试内容一直是那三项:立定跳远、铅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关于“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的规定,全国已有20多个省市地区全部或部分实行了中招升学体育考试.其中,北京、天津、辽宁、江苏、浙江、山东、广东、陕西等八个省市已在全省(市)范围内普遍展开,这是我国招生考试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是对传统考试制度的有力冲击和挑战,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需要,也是培养21世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学校体育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甘肃省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进行抽样调查和实证分析 ,结果表明 :甘肃省城乡中、小学基本能正常开设体育课 ;多数学校能实施体育教学大纲 ,具备进度和教案 ,并能按其进行教学 ;多数学校将体育课成绩列为“三好学生”条件之一 ,部分学校列入升学考试科目计入总成绩。“无体育师资”,“无体育经费”和“缺乏体育器材”是农村地区中、小学不能开设体育课的重要原因 ;而城市中、小学则受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