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现代教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理论基础之上的,是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合作学习可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可以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通过在新课教学和复习课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即学会学习。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团结协作能力,这正是人才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为创造和谐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全纳教育视野下的差异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纳教育强调接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排斥,提倡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要实现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应实施差异教学,即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设计出多样化的学习任务,促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本文在说明全纳教育基本理念的基础上,论述差异教学的理论基础以及目标和实施。  相似文献   

3.
人类的早期教育形式是个别化的私塾式教育,为了满足更多人受教育的市场需求,充分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班级授课制度应运而生。分组学习是现代语文教育发展的需求,现代语文课堂分组形式是主要以个性化语文学习为核心兼顾班级集体学习目标的分组合作学习的语文课堂教育形式。它一方面体现班级集体共有的教育需求、教育效果,另一方面又符合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最终以全面提高每个学生个体的综合语文素养为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对于语文课堂教学分组活动学习的教学结构和语文课堂教学分组活动学习类型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4.
合作学习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学等理论为基础,以研究学生间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师生、生生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改善学生的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是一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文章试就现代远程教育中合作学习的作用及其对学习效果的影响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赵文佳 《考试周刊》2009,(30):127-128
合作学习是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学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学等为理论基础的一种教学理论和策略。本文着重论述了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和活动形式。  相似文献   

6.
理论依据。合作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模式,在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目前盛行于世界各国,它强调教学是多边活动,提倡师生、生生等之间的多边互动合作,充分调动教学中各种动态因素间的密切合作性,构成一个全方位的合作运行体系,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行为,形成良好的认知品质,从而顺应教育社会化的需要,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7.
一、课堂合作教学的功能与目标 合作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之一,把合作理念引入教学系统是顺应教育社会化的需要.合作教学模式依据的是社会互动、集体动力、认知心理学等理论,强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相互影响和人际交往,着眼于人的社会性品格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前苏联教育家季亚琴科曾长期致力于集体教学的理论探索和实验研究,创造了宝贵的集体教学思想。他认为,在集体教学中,不同的座位编排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行为、情感交流以及整个教育活动都将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他主张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情景的变化,充分发挥不同座位模式的特点,灵活、科学地编排学生座位。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我们也深深地体会到:传统的、单一的座位编排方式无法满足不同课程、不同课型以及各种教学活动的需要,难以实现课堂人文化、师生平等交流与对话、学习方式走向探究性、合作性的课改目标。  相似文献   

9.
周益明 《现代语文》2006,(11):58-59
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之间互动,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合作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由此可见合作学习在实施新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合作学习大多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展开,它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那么.在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  相似文献   

10.
司伟 《考试周刊》2014,(25):98-98
教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角色由传统的主体向主导转变,旨在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发挥英语语言的交际性本质功能。围绕学生主体学习能动需要,突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我效能感激活等优化教学的策略方法,有助于优化教学过程与方法,丰富学生学习的认知体验。探讨教师教学观的转变,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习惯具有积极推动作用,能满足学生学科综合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