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基于创新团队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川创新团队是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延伸和补充。介绍了四川创新团队的基本构架和建设意义,总结了该团队自建设以来取得的显著成效,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下一步建设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基本原则以及对策措施。四川创新团队的建设,必将为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这个农业科技的永恒主题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和产业支撑。  相似文献   

2.
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推进西藏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现代农业状况、现代农业建设、建立新型农村产业体系及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能力建设等方面阐述了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推进西藏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大麦产业技术体系是农业部为提升国家和区域创新能力,加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在2008年开展水稻等10个农产品第一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试点的基础上,于2008年12月启动建设的40个农产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之一。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浆果类果树栽培与生理科研团队在刘凤之研究员和王海波副研究员的带领下,长期开展果园土壤管理与改良、果园肥水吸收运转规律与肥水高效利用、果实品质发育与调控、果树砧穗组合评价与筛选、高光效省力化树形与简化修剪、休眠调控和花芽分化等栽培生理与关键技术研究工作,先后承担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计划、948重大专项、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创新工程等科研任务."十二五"期间,该团队在浆果类果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集成创新和生理机制研究与果园机械化生产农艺农机的创新与融合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5.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是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首批启动的10个体系之一,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成立5年来,不断完善协同创新机制,通过实行“岗站对接,站间互助,分区协作,重点攻关,新老结合,站县辐射,资源整合,内外联动,中外交流,产学互惠”等十大举措,强化体系的联动性,保障体系整体功能的发挥,有效提升了大豆产业技术研发能力。文章介绍了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完善协同创新机制的主要措施及实施成效。  相似文献   

6.
正专家简介:张泽华,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杂草鼠害与草地植保研究室主任,国家现代农业(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草地有害生物监测与防控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主要从事真菌杀虫剂创制、草地害虫监测与防控研究工作。主持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以及国家"十五"攻关、科技部、农业部、国家外专局、中日合  相似文献   

7.
陕西、四川和重庆等西部局部地区经过国家的长期支持和发展,不仅聚集着强大的承担"国家使命"的科技资源,而且吸纳科技成果的高新技术产业与装备制造业及军工产业较为发达,区域内国家创新能力较强.因此,这些地区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应充分利用其国家科技能量首先在本区域释放、国家科技资源布局的区域"根植性"、技术能力的非流动性和技术知识溢出的"空间局限性"等有利条件,通过国家创新体系区域化的路径,进一步以思想观念创新为先导,克服为科技而科技、轻科技产业化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盲目靠拢国家创新体系目标的认识误区;以体制制度创新为主导,强化政府的引导作用和以大力发展地方科技为基础,提升区域吸纳利用国家科技能力等措施,建立完善其区域创新体系,深化西部大开发,带动西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8.
构建高绩效知识型团队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高绩效知识型团队是一种组织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其基础和前提在于厘清团队建设的相关问题,明晰团队建设的逻辑思路.本文重点分析了高绩效知识型团队及其成员的特点,探讨了影响团队功能与成效的主要问题,依据团队建设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如何优化团队建设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9.
川陕区域自主创新路径和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四川两省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存在着区域科技与区域经济、地方科技与国家科技、中心城与其它地市科技布局、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发展非平衡性的特征和内在缺陷.其区域自主创新体系的构建,应充分利用国家科技优势,选择区域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正向路径”;重视富有地域特色的原始创新,着重开展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相似文献   

10.
天津于2017年年初启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以下简称“天津创新团队”)建设工作,为精准把握其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团队首席专家、岗位专家、综合试验站推广人员及其组成的创新团队整体为对象,从整体全局性层面考察分析其建设进展和运行发展状况。结果表明,天津创新团队尽管在科技研发、成果应用等方面运行能力稳步提升,但与团队设定目标和农业发展的科技需求相比仍存在基础关键技术待突破、指导培训针对性待提升、技术集成转化应用待加强、科研资金监管过于僵化、组织结构建设需优化、考核指标设计运行需完善等问题。为此,提出天津创新团队自身应通过增强科研创新实力、开展更多有针对性的技术指导培训、持续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进一步优化创新团队组织结构等措施促进运行能力更大提升,政府部门则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和监管力度、规范绩效考核、推动京津冀农业科技合作、加快配套体制机制改革等措施助推天津创新团队运行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