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也是体育事业发展的基础.鄂西地区作为湖北省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其农村体育的发展缓慢.调查发现,鄂西农民对体育有不同层面的需求,但需求最终取决于当地的经济水平,同时鄂西农村体育的发展速度、规模和水平也主要取决于当地经济发展所能为体育发展提供的物质条件,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下鄂西农民的个人经济收入状况以及经济发展带来的个人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改变.鉴于此,文章提出了大力发展地方经济、发展群众体育事业、拓宽体育经费来源渠道、充分挖掘地方各类民俗传统体育资源等应对措施,以期为鄂西地区的体育事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于奎龙  吴长稳 《宜春学院学报》2009,31(4):140-141,144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专家咨询等方法,本研究对我国众多的民间、民俗体育资源进行调研,分析民间、民俗体育的特点以及健身、娱乐、交往等功能,探讨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民间、民俗体育在高校发展的必要性及价值体现,并对其在高校发展的模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梳理了赣南客家民俗体育文化的渊源、形成与发展及其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赣南客家民俗体育文化源于身体活动,生产劳动、祭祀神明的活动仪式和军事训练,其主流是来自中原文化,是中原文化与畲族、瑶族等多元文化相结合的民俗体育文化。赣南客家民俗体育文化具有移民文化特征,客家先民具有崇文重教尚武的习俗。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民俗体育既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性体育文化的重要构成因素。我国千百年来各民族的团结和民俗体育的有效传承,使民俗体育的发展有着丰富的文化积淀和中国特色。对职业院校体育教学中开展民俗体育的必要性和途径加以探讨,有利于促进我国民俗体育的发展,使我国的民俗体育得到有效传承。  相似文献   

5.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5,(6):120-123
通过分析城镇化进程对民俗体育的影响,揭示了民俗体育存在发展战略困境,城镇化进程中市民生活方式变更对民俗体育带来冲击,以及民俗体育存在文化危机和传承人危机.最后,在国家、地方政府、社会、自身组织和学校等5个层面对民俗体育的发展出路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等方法,对汉水流域民俗体育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在进一步厘析汉水流域民俗体育在南水北调地域变迁中嬗变的基础上,提出汉水流域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措施:采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原生态民俗体育,采用现代化发展的方式发展大众化民俗体育,以此促进我国优秀传统民族体育文化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对新疆哈萨克族民俗体育活动进行研究,得出哈萨克族民俗体育活动主要存在于宗教、婚礼、丧葬、节庆等礼俗活动中;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及生活环境变迁是制约哈萨克族民俗体育活动开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莆田学院学报》2015,(5):99-103
运用文献研究、逻辑推理等方法,以体育现代化和民俗体育理论为逻辑起点,阐述了民俗体育现代化的意义,提出了实现民俗体育现代化路径并指出其过程中应注意问题,旨在增强民众的文化自觉,推动民俗体育的现代化适应,使我国民俗体育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民俗体育的类别和特征进行了研究,从祭祀纪念、生活生产、节日庆典、娱乐休闲等四个方面对民俗体育进行了阐述.提炼出民俗体育具有历史传承性、民族区域性、竞技挑战性、娱乐健身性、广泛参与性等特征.并对民俗体育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民俗体育进入学校体育的意义及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的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匮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民俗体育进入学校体育可以丰富学校体育教学资源,有利于青少年了解,热爱民族、民俗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民俗体育也可以更好的被继承和发展。民俗体育进入学校体育的途径有:加快对民俗体育运动项目和教学目标的确立;加快对民俗传统体育项目的加工、改造;加强对民俗体育教师队伍的培养;加大对民俗课程建设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11.
永新盾牌舞是集武术、杂技、教育、娱乐、音乐、舞蹈和造型于一体的民俗体育表现形式,是在中华文明的孕育下,在吴越和荆楚文化的滋养中,在赣西山区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民俗体育。文章从地域环境、历史溯源中找寻永新盾牌舞形成和发展的土壤;从解放后的发展历程中找寻其今后的发展轨迹;从其表现形式中找寻先民的体育精神;最后探究永新盾牌舞存在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2.
通过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分析认为,陕西民间体育游戏活动在活动内容、时空分布、组织情况、积极作用、影响因素等方面表现出与陕西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相适应的特征;为保护和开发陕西民间体育游戏活动,应从加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开展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加强民间体育游戏活动保护与开发队伍建设、对陕西民间体育游戏活动资源进行产业化开发和利用等方面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13.
洛阳市不同人群参与民俗体育动机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洛阳市不同群体参与民俗体育锻炼的行为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洛阳市不同人群受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的影响,其参加民俗体育活动的情况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和职业倾向性。认为要改变洛阳民俗体育状况,应加大宣传力度和指导人才培养,增加经费和组织领导,积极科学地推广民间民俗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14.
以皖西民俗体育肘阁、抬阁为个案,研究民俗体育融入现代生活存在的制约因素及路径选择,同时,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探讨民俗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下皖西民俗体育“肘阁、抬阁”的传承和发展。结果显示:社会的快速转型给民俗体育的传承和保护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对民俗体育传承和保护的过程中体现出多元素融合的特点。充分挖掘民俗体育的文化内涵,探讨其融入现代生活的生成机制,才是民俗体育得以传承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15.
民间体育是指在我国各民族人民群众当中广泛流传的以身体运动为主要形式的竞技游戏和民俗娱乐活动,具有娱乐性、趣味性、民俗性、游戏性、表演性和节庆性等特点。襄阳民间传统体育历史悠久、项目众多,对丰富襄阳人民的体育生活,强健民众体魄发挥了巨大作用,充分体现了襄阳人民的体育创造力。随着城市化进程,襄阳民间传统体育应借助城市的综合文化融合能力和文化辐射势能,不断提高其文化品位,得到更妥善的保护和发展,向更加广泛的地区传播。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阳光体育运动实施中还存在着缺乏监督机制、资源不足、基础体育教育缺失和高校体育内部消极因素等问题,发展湖北省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必须构建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可持续发展机制、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完善服务保障体系、加强宣传力度等措施,以期为推动湖北省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科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7.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民俗体育项目的成功表演,为我国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极佳的发展机遇.通过探讨我国民俗体育优势项目及国际化的内涵,在分析民俗体育发展面临困境及国际化发展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民俗体育国际化的发展策略,旨在为我国民俗体育文化在世界体育文化潮流中的世纪复兴明确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从体育价值观与体育行为的辩证关系入手,通过对湖北省城乡居民体育价值观现状调查,发现健身保健因子、社会效应因子、休闲娱乐因子、美育体验因子是构成该省城乡居民体育价值观的主要结构体系.预测湖北省体育发展趋势包括全民健身将更好贯彻实施、休闲体育有广阔发展前景、社会体育产业商业化意识加强等方面,为该省体育发展提供参考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恩施大峡谷体育旅游的现状进行论述,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以期为恩施大峡谷体育旅游的开发和鄂西地区体育旅游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