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深,民族文化受到冲击,文化安全问题令人担忧。面对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生疏的现状,作为语文教师应肩负时代赋予的使命,为保护中华民族的文化安全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乡村教师是一种文化的存在,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在乡村教育活动中,乡村教师兼具多种文化身份,这也决定了他们带有特定的文化使命。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深入,乡村教师逐步沦为了乡土社会的陌路人,其文化使命隐匿在狂飙的专业化进程之中。理清乡村教师的文化身份,可知他们的文化使命在于:开启乡村儿童知识视界,推动乡村社会良性发展,促成乡土文化再生产。促成乡村教师文化使命的复归,政府要推行"乡土"指向的教师教育政策;学校要回归真实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师要主动参与乡土文化再生产活动。  相似文献   

3.
朱海兵 《家教世界》2013,(6):225-226
人类文化千姿百态,不同的人文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久而久之凝聚成了具有地域特点的文化,即"本土文化"。对于地方具有特色的本土文化课程资源进行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可以丰富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弥补国家语文课程的不足。弘扬和提升本土文化,让自己身边的文化进入课堂,合理开发本校、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资源,成为语文教师的一种使命。  相似文献   

4.
大学教师的社会角色及责任与使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大学教师的社会角色不同于一般教师,大学教师集教育者、研究者和知识分子三种社会角色于一身.不同的社会角色要求大学教师担当不同的社会责任与使命.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其责任与使命的核心是"教育爱";作为研究者的教师,其责任与使命的核心是追求真理、追求学术;作为知识分子的大学教师,其责任与使命的核心是通过社会文化批判而促进社会文化的进步.正确认识大学教师社会角色的特殊性,对于探讨大学教师的社会责任与使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传统文化作为民族之魂,是历史积淀的成果。身为中华儿女,我们必须意识到文化传承的责任与使命,尤其是身为一名语文教师,更要明确文化传承的责任使命。纵观小学教材所选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品读它们或受启迪,或明事理,或表情感,课文中既包含着丰富的古代文化知识,也蕴藏着深厚优秀的传统文化。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使然更是必然。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师不但承担着传授给学生文化知识的任务,更肩负着将悠久灿烂、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继续向后代传承的光荣使命。为了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语文教师更应做到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一、做一个研究型语文教师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广度迅速发生着变化。科学飞  相似文献   

7.
贠玲 《山东教育》2007,(3):18-19
语文的学习是对母语的一种亲近。中华民族的母语是美丽的,是丰富的,她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的文明和厚重的文化,建立了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肉联系。语文教师应该怀有对母语的崇敬感走进课堂,面对学生,承担起传承民族文化,丰盈学生灵魂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人类所特有的。语文,天生就有着文化传播的使命,有着文化的灵魂。新颁布的《语文课标》的"文化"味也很浓。"文化精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课程论的理论研究和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中占据醒目地位,并几被视为与显性课程并重而极具教育教学价值的"潜在课程"似乎并没有真正进入一线语文教师的视野。有关语文教师的文化形象,特别是其作为"潜在课程"的文化形象问题则更少被提及。在大众文化已成为强势文化的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作为"潜在课程"的文化形象,应该具有多元文化意识及职业文化涵容,同时在教师亚文化及学生亚文化相容中担任指导者角色。  相似文献   

10.
语文新课程的文化建构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语文新课程已不是作为技术性语言训练的工具而是作为文化主体而存在,它承担的是文化建构的使命。这就要求语文新课程以文化主体的自觉性建构一种生命形态的、过程性的、富有超越品质的文化运行模式,树立语文新课程的文化建构观,即建构语文新课程的生命形态--一种价值取向观;建构语文新课程的过程模式--一种文化过程观;建构语文新课程的超越品质--一种文化反思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