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发展民办学校要“七加强”张秀岩本栏编辑宁杲当前,民办学校作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新事物,既有满足社会对教育的多方面的需求而健康发展的一面,又有尚不完善,亟需加强引导的一面。《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国家对社会团体...  相似文献   

2.
“为祖国语言的纯洁而斗争”,这是中国的语文工作者长期以来所坚持着的。这个口号有其合理性的一面,然而是不科学的,不利于语言规范化工作和语言研究工作。但是,也不能全盘否定语言纯洁性概念,这样做同样是有害的。正确对待语言的纯洁问题,还需要做许多工作。  相似文献   

3.
“等”和“不等”是一对矛盾.从量的关系上看,“等”是相对的,“不等”则是绝对的;从运算性质上看,“等式”和“不等式”有相似的一面,如传递性,但又有差异的一面,如两边同乘一个数,等式仍成立,而不等式不一定成立;  相似文献   

4.
“虚壹而静”是荀予在《解蔽》中提出的认识客观事物及自然规律的方法。荀子认为,人具有认识客观事物的能力,而客观事物又有可以被认识的一面,但人们又常常容易犯片面性的错误,即“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只有以“虚壹而静”之法才能不被蒙蔽,达到“明参日月”的“大清明”境界。通过对“虚壹而静”的认识方法进行剖析,文章认为它的思维方式具有动态发展性、整体和谐性、辩证综合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在古希腊神话中,匠神赫菲斯托斯用羊皮给天神宙斯打造了一面充满魔力的盾牌,任何力量的攻击都对其没有丝毫效果,这面盾牌就叫做“埃癸斯”,又译为“宙斯之盾”。而在现实世界中同样有一面无形之盾。它就是美国海军的“水面舰队导弹防御系统”,它的英文缩写与埃癸斯相同。因而又被称为“宙斯盾”系统。  相似文献   

6.
张亚萍 《考试周刊》2012,(66):24-25
亚当·斯密认为语言是人类实现指挥他人欲望的工具。语言被理解为一种“行为”工具。而语言作为“表征现实”的工具时所具有的“模糊性”又会反作用于人们对现实的感知。在语言使用中对“语境”和“想象”重要性的强调,以及指出道德哲学体系阐述的最重要任务也是激发人类对崇高情操的“激情”,无疑体现了亚为·斯密对语言“诗性”一面的深刻洞见。  相似文献   

7.
苏轼的诗歌创作在继承我国诗歌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创新。形成了独具个性的“东坡体”。他的诗,既有豪放恣肆的一面。又有着平淡质朴的一面。而他“转益多师,不主一家”,程度不同地影响到其豪放与平淡这两类风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刘佳 《现代语文》2014,(2):138-140
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大量外来文化的渗透,使民族文化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同时也有消极的一面。外来文化既开阔我们的视野、拓宽我们的认知范围,又从多方位多层次厚实了本土文化的内涵。然而我们不得不注意汉语目前正面临着“危机”。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论述修辞与汉语规范化(重点是现代汉语规范化)既有相适应的一面,也有不一致的一面。其相适应的一面,相得益彰,其不一致的一面,各得其所。而从总体上说,修辞是维护、促进汉语规范化的积极因素。某些修辞用法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能被吸收到语言体系中来,转化为新的规范的语言形式,形成语言新规范,从而促进汉语发展。  相似文献   

10.
说明文内容较为抽象,这是它对教学不利的一面,但其科学性却必然使它与试验探索、实践操作等因素紧密相连,这又是有利的一面。如何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笔者的经验是“变抽象为形象,化知识为实践”,且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具体做法有:  相似文献   

11.
语言学和自然科学思潮的关系,是近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的重要部分。其中,现代语言学与计算机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计算机对语言学的贡献,二是语言学对计算机的贡献。本文着重讨论计算语言学、语言学研究以及语言数据加工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语言是数学化了的自然语言,是数学特有的形式化的符号体系,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数学语言能力就是对文字、符号和图形语言进行相应转化并应用于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初中是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关键时期,重视这一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语言输入和输出与第二语言习得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如何将二者有机结合以便达到第二语言学习和教学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4.
阐述儿童习得语言的外部环境是自然的,而学生的外语学习则是一种非自然活动。探讨把一些语言习得经验迁移到外语教学活动中,以改良外语教与学的模式。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国社会的发展改变了城市的语言环境。结合相关的调查来分析中国城市语言环境的变化,同时以粤语事件为例来探讨在新语言环境下语言冲突发生的原因。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城市语言环境的变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城市语言环境逐渐向双语化过渡,二是城市中不同语码的使用空间和地位差异明显。在这样的新环境下,中国出现了像“捍卫粤语”这样的语言冲突事件。对广州事件的分析发现,开放的语言意识和较高的语言能力有助于避免语言冲突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从语言结构和语言功能入手,探讨了新疆民汉语言影响的特征,旨在建立语言接触影响的圈层规律。  相似文献   

17.
我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在历史发展中相互交往、学习、融合,创造五彩缤纷的民族语言文化。本文将对语言接触做简要的介绍;根据汉族和西双版纳傣族之间语言接触情况,分析两种语言产生接触的部分原因及语言接触对傣族语言的影响。两族语言的接触,推动了文化交流和语言的演变,也为丰富我国语言文化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8.
语言具有社会交际工具与民族文化和身份认同的双重功能。在多语社会或国家,通常是通用语言承担较多社会交际工具功能,而少数民族语言承担较多文化认同功能,二者互相补充又互相不可替代。因此在语言的工具认同和文化认同意义上,我国国家通用语言和少数民族语言没有根本的冲突。在少数民族语言内部,由于存在强势语言和弱势语言、主体民族语言和非主体民族语言、简单语言环境语言和复杂语言环境语言、保持母语程度不同等复杂情况,所以对于不同民族语言来说,语言的民族认同也存在较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19.
儿童语言习得是一个与儿童生理成长相关而不可重的自然过程。但它对成人语言学习仍然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即创造一个适当的语言环境以获得习得性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处身于新旧交替的时代。她的作品与血和火的中国关系不大,与外寇的侵占不大沾边,也不去渲染民族情绪和抗战气氛,而把主要的视角指向两性关系、婚嫁、迎娶和“女性暴君”,《金锁记》人物曹七巧是张爱玲创作的典型形象之一;张爱玲小说的魅力来自于个性化的形象叙述语言,形象勾画语言,形象想象语言,形象描写语言,她独特的创作,展示了那个年月崩溃与转折的进程,传达出那个时代个人与历史、生活与命运的内涵,其作品语言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