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系统地论述了牛顿第一定律,充分阐述了它的基础性、深刻性和完整性.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三大运动定律的基础定律,使牛顿运动定律更完整和科学;指出了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也不应称为惯性定律,澄清了人们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2.
有一天,天堂里的科学家在玩捉迷藏的游戏。轮到爱因斯坦找人了,他要数到100然后开始找。所有的人都藏起来了,除了牛顿,他只是在爱因斯坦面前的地板上画了一个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然后站在中间。爱因斯坦数数97、98、99、100,然后睁开了眼睛,看见牛顿站在面前,就叫到:“牛顿出局,牛顿出局。”牛顿说:“我没有出局,因为我不是牛顿。”这时候所有的科学家都出来了,并且大家都证明他真的不是牛顿。为什么?爱因斯坦和牛顿玩捉迷藏答案因为牛顿站在一平方米的面积上就是,牛顿/平方米=帕斯卡。爱因斯坦和牛顿玩捉迷藏@小号…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通过对牛顿分析,论述牛顿建立力学-数学图景后的建设性和隐含的破坏性,表明牛顿在思想史上的重要作用,利于我们更加全面的理解牛顿。  相似文献   

4.
牛顿最伟大的科学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已经发表了三百多年了,有关牛顿的其他著作,我们了解得甚少.直到近二十年,对牛顿的研究才活跃起来,牛顿的书信和手稿陆续整理并出版,由于研究牛顿的书刊不断问世,这些书刊对过去的一些误传进行了考证,对牛顿的生平和创造经过进行了分析.现在我们可以比较全面、正确、深刻地了解牛顿对自然科学的贡献.下面就对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经过作以介绍,并从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建立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5.
根据动量定理在牛顿力学和相对论中都适用的特点,分别对牛顿力学与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动力学量进行推导,得出相对论的动力学量力和动能近似等价于牛顿力学中的力和动能,由此讨论相对论力学与牛顿力学的包容性。  相似文献   

6.
牛顿留洞     
同学们学习了物理以后,知道牛顿是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但对牛顿留洞的故事,你是否知晓呢?其实,牛顿小时候并不聪明,甚至比现在我们大部分同学还笨,看了牛顿留洞的小故事以后,你一定会觉得你比牛顿还聪明些.牛顿小时候很喜欢小动物.有一天测人送给他一只牧羊犬(狗)和一只波斯猫.牛顿给它们洞留进出口的时候,他异想天开地在墙壁上留了两个大小不一的洞,他想让牧羊大进出大洞,波斯猫进出小洞.那人见了问牛顿:“你为什么挖两个大小不同的洞呢>’牛顿却天真地反问:“让牧羊犬进波斯猫的小洞,它能过去吗?”后来,牛顿昏c观…  相似文献   

7.
牛顿力学三百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牛顿的生平及其代表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从物理学、科学哲学和科学史的角度探讨了牛顿力学的形成与发展、牛顿的公理方法,以及牛顿力学在中国的传播。  相似文献   

8.
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因为不存在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因此它是在一些理想实验的基础上经过科学推理作出的结论.通常人们看到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实际上是物体受到平衡力的结果.正因为牛顿第一定律所处环境的理想化和本节内容相对较少,很多教师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上很是随意.殊不知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三定律的基石,更为牛顿第二定律的提出作了准备,所以牛顿第一定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仅如此,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过程所蕴含逻辑推理和小实验的创设更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9.
牛顿力学在经典物理中是相当成熟的典范,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牛顿用八个定义、四个注释、三个定律和六个推论建立了牛顿力学的公理化体系,但牛顿力学也是一直争论不休、不断发展和不断完善的科学。最近发表的《论接触体间牛顿第三定律的可演绎性》,断言牛顿第三定律不独立可由第二定律推演得出,以及早先争论的第一定律只是第二定律的特殊情况,第一定律中存在逻辑循环,第一定律不构成基础和独立的规律等等。于此,讨论牛顿运动三定律的各自独立性与内在逻辑自洽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外星科学家们也许会用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来理解苹果落地和日月穿梭之间的关系——一只苹果落向地面,砸中了苹果树下思考的牛顿,让他悟出了万有引力。如果没有这只苹果,牛顿还能悟出万有引力吗?引力世界不直观根据传说,苹果落地启发了牛顿,这个传说据考证只是牛顿的一句玩笑话。牛顿和许多人一样,也用  相似文献   

11.
张宁 《理科爱好者》2004,(7):i028-i029
牛顿三个运动定律是动力学基础,本单元考查的重点是牛顿第二定律,而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在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中得到了综合体现.从近几年高考来看,本单元知识的试题每年均有,单独命题多以选择题为主.多为综合性题目,经常与电场、磁场、热学、原子物理等联系.考查的重点是牛顿第二定律的正交分解应用,用整体法和隔离法求解动力学问题以及牛顿第二定律与运动学知识相结合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牛顿的原著出发,较为详细的论述了牛顿对开普勒第二定律证明思路和方法,通过结合史料与现代教材的对比来分析牛顿证明方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牛顿是17世纪英国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他出生前两个月,父亲就因病去世.后来母亲又改嫁了,牛顿就由外婆和舅舅抚养.外婆对牛顿非常疼爱,不时给牛顿一些零用钱.牛顿非常节俭,从不乱花零用钱,省下来买一些钉锤、钻头、锯子、剪刀等小五金工具,有空就在家里敲敲打打,做一些工艺品.  相似文献   

14.
一、知识要点  二、考点分析牛顿运动定律这一章的高考考点有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惯性 ;牛顿第二定律 ,质量 ;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定律的应用 ;超重和失重 .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乃至整个物理学的基本规律 ,是动力学的基础 .正确地理解 ,并熟练地运用牛顿运动定律特别是牛顿第二定律 ,将为进一步复习掌握力学部分的其它知识和电磁学部分带电粒子在电场或磁场中的运动等内容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章中还涉及到许多重要的研究方法 ,如 :在牛顿第一定律的研究中采用的理想实验法 ;在牛顿第二定律研究中的控制变量法 ;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处理问题常用…  相似文献   

15.
根据牛顿环的对称性特点,提出一种牛顿环参数自动检测方法。首先对采集到的牛顿环干涉条纹进行对比度增强处理,提高条纹对比度;根据牛顿环的对称性,使用互相关方法确定牛顿环中心;计算通过牛顿环中心直径上的灰度极小值位置,确定各级暗环的直径,计算出牛顿环的参数。使用本方法对曲率半径为855.1mm的平凸透镜进行了实验验证,选取沿水平方向及45°方向进行计算,沿水平方向和45°方向得到平凸透镜的曲率半径分别为851.9、861.9 mm,相对误差为0.37%、0.80%。  相似文献   

16.
牛顿环实验的扩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观察、测量牛顿环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变形牛顿环,分析得出变形牛顿环的形成是由于牛顿环装置中玻璃面附着有微小尘埃或玻璃发生形变后产生;同时,探完了变形牛顿环的物理原理及变形环的特点与规律.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试图从牛顿二项式定理和杨辉三角形数阵出发,将杨辉三角形加以推广,旨在建立牛顿多项式的系数数阵。一、牛顿二项式定理和杨辉三角形教阵。著名的二项式展开式 (α 6)~n=C_n~0α~n C_n~1α~(n-1)b C_n~2α~(n-2)b~2 …… C_n~rα~(n-r)b~r … C_n~nb~n (1)是英国著名的数学家牛顿首先提出的,并借助于组合种数公式的性质:C_n~r=C_n~(n-r)和C_n~r C_n~(r-1)=C_(n-1)~r加以证明的。因此,称此二项式的展开式为牛顿二项式定理。关于牛顿二项式定理的系数C_n~r,很早就有人研究。早在牛顿之前四百多年,我们中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中学物理试验本文科用教材第四册第77面第2题,和理科用教材第五册第69面第2题都有这样一道习题:把一个平凸透镜的弯曲面压在另一个玻璃平面上,让光从上方射入,如图1所示,这时可以看到亮暗相间的同心圆.这个现象是牛顿首先发现的,这些同心圆叫做牛顿环.解释为什么会出现牛顿环,为使牛顿环的直径大些,应选用表面弯曲厉害些的凸透镜,还是选用表面不太弯曲的凸透镜?为什么?在这两本教材中所给出的牛顿环干涉图样不同,文科教材中牛顿环中心是暗点,理科教材中牛顿环中心是亮点,那么牛顿环中心究竟是暗点还是亮点呢?…  相似文献   

19.
英国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常常因为思考问题过于投入而忘记吃饭。有一天,他的一个朋友过来和他一起吃饭。饭菜准备好了,牛顿还在书房里研究问题。他的这位朋友对此已经习以为常,便坐下来等他。过了许久,朋友认定牛顿一定是研究一些新理论过于投入,忘了吃饭的事了。于是,不等牛顿出来他就自己享用起桌上的鸡肉了。吃完晚饭后,他想和牛顿开个玩笑。于是,他把所有的鸡骨头放回盘里,盖上盖儿,便悄悄地离开了,相信牛顿一定会中招儿。几个小时后,牛顿从书房出来,觉得很饿。他看到桌上的饭菜已经准备好了,就在自己的位子上坐了下来。当他揭开盖子,发现…  相似文献   

20.
陶晓承 《班主任》2000,(3):45-45
经典力学体系创始人伊萨克·牛顿出生前两个月父亲病逝。由于母亲是在极度悲伤和痛苦中度过孕期的,所以牛顿先天不足,经常生病,身体十分瘦弱。牛顿两岁时,母亲再嫁,牛顿和外婆相依为命。受家庭环境和身体状况的影响,牛顿生性怕羞,很少和别的孩子一起玩耍。偶尔和孩子们玩耍,他也往往成为其他孩子辱骂、欺负的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