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严复不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 ,也是中国近代翻译的先驱。他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影响了中国近百年的翻译理论及翻译思想。本文介绍了严复的背景情况 ,并对严复的翻译标准“信、达、雅”的内涵 ,地位 ,重要性以及具体的运用方法作了探索  相似文献   

2.
严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和翻译家,“严译八大名著”不仅在当时而且对以后中国社会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严译标准“信、达、雅”也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一度被奉为圭臬,但也不乏怀疑甚至批评。本文首先介绍了翻译目的论,接着运用目的论的“翻译行为的目的决定达到预期目标的策略”这一基本原则分析严复翻译西学所采用的策略,指出其翻译策略内在的目的性,同时试图从目的论角度解释“信、达、雅”之争。  相似文献   

3.
严复"信、达、雅"翻译标准之多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达、雅”是由严复首先提出并应用于实践的翻译理论,虽褒贬不一,却雄霸中国翻译界达100年之久。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一翻译标准作细致的整理,以求抓住这一概念发展的历史脉络,并结合现代翻译理论对其进行多元的分析,力图在现代语境下对该理论做更深入的阐释。  相似文献   

4.
一、练前指导 文言文翻译的目标、原则和方法: 翻译目标:信、达、雅 “信”“达”“雅”是近代翻译家严复提出的衡量翻译外文好坏的标准,可以借用到文言翻译上。“信”就是忠实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达”就是无语病,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雅”就是有文采,文意贯通。  相似文献   

5.
严复“信”、“达”、“雅”翻译标准的提出在中国翻译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后人对于严复的译本及其翻译标准褒贬不一。本文拟从对严复译本及其翻译标准的批评谈起,意在说明严复的译本在看似矛盾的背后所蕴含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严复提出的“信”、“达”、“雅”被我国广大译者奉为翻译标准,被认为是译界的金科玉律。本文从三个方面对“信”、“达”、“雅”提出质疑。首先,认为“信”“达”“雅”不能称之为翻译理论;其次,指出“信”、“达”、“雅”作为翻译标准的适用有一定的局限性;最后质疑“信”“达”“雅”的经典地位,并提出人们不能盲目推崇“信”、“达”、“雅”,而应该拓宽视野,借鉴西方近几十年来翻译理论建设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把中国的翻译理论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功能派翻译理论为基础,从目的论视角重新阐释了“信达雅”的内涵。根据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翻译对象《天演论》,笔者提出“信达雅”是以“雅”为中心,兼顾“信”与“达”。“雅”不是外在的“润色加藻”,也不是翻译的“脂粉”。在《天演论》的翻译中,目的法则赋予了“雅”的核心地位,使“信”在严复的翻译实践中从中心走到了边缘。  相似文献   

8.
“信、达、雅”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严复提出的翻译思想,我国翻译实践家们历来以此为翻译标准.本文摘取了《红楼梦》译本The Dream of Red Mansion第三回中三段译文进行了分析与评鉴,讨论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是如何遵循并运用“信、达、雅”翻译原则的。  相似文献   

9.
黄银亚 《考试周刊》2009,(19):19-19
严复的“信、达、雅”一直被奉为中国翻译界的标准,尤其是“雅”的标准,百年来褒贬不一,翻译界各执一词。本文对“信、达、雅”进行重新解读,结合雅学以及对“雅”字翻译标准的评论,对严复求雅的翻译旨趣进行正面肯定。  相似文献   

10.
严复翻译标准"信、达、雅"一直以来备受翻译界译者们、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对其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存在的争议也颇多,有学者认为严复翻译标准存在一定的缺陷,对我们现在的翻译实践活动的指导意义不大,但是大部分学者们都承认严复翻译标准的合理性。本文站在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上来阐述严复翻译标准"信、达、雅"的合理性,本文首先对严复、功能翻译理论以及严复翻译标准"信、达、雅"分别进行了阐述,最后选取《天演论》中的个别段落详细分析该标准的合理性,得出严复翻译标准与严复本人及其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该标准非常具有合理性。同时我们也要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严复翻译标准,取其精华来指导我们今后的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11.
王珍 《海外英语》2011,(4):174-175
严复是著名的翻译家、思想家,其"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对于中国翻译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文章简述了严复生活的时代背景及个人经历,并阐释了"信、达、雅"三字理论。根据严复的翻译选材和翻译目的结合其个人时代背景,着重分析了三字理论中"雅"的标准,阐明了严复对"雅"的选择的原因及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苏吉 《考试周刊》2009,(35):36-37
在中国近代史上,严复作为一名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对后世产生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他在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时,首次提出了中国近代最有名的“信、达、雅”的翻译理论,这一理论成为中国翻译界百年不变的翻译原则和标准。然而纵观严复所留下的大量翻译著作及文字材料,我们却发现,这些译著里充斥着许多不符合“信、达、雅”翻译标准和原则的内容.用严复自己的话来说.他所采用的是“达旨”式译法。本文以《天演论》为例,从历史背景出发,探究“达旨”式译法的涵义和译者的主体性是如何体现的,并对其译文中的翻译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奈达和严复是两位著名的翻译理论家,他们都具有丰富的翻译实践经验。奈达通过《圣经》的翻译实践提出了动态对等即读者同等反应论;严复在《天演论》等西方哲学社会科学名著的翻译过程中提出了信、达、雅原则。二者的理论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方面。奈达的理论是翻译的文本构建标准,而严复的理论是翻译的美学标准。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翻译界多数学认为直译和意译是两种可行的翻译方法,但二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从严复“信、达、雅”的角度进行全面分析并从译和原的关系、译和读的关系、译艺术性三方面对直译和意译进行比较,不难得出结论:直译迷反严复的“信、达、雅”翻译原则,意译则符合“信、达、雅”翻译原则。  相似文献   

15.
该文绕开“信达雅”字面意义的演绎,直面严复的传统文化积淀和对之依恋这一事实,追踪其翻译思想与传统文章意识的渊源,试图说明,“信达雅”中的“雅”,是中国传统“文章”观念的产物。以此廓清严复翻译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从人类社会开始出现翻译活动之时起,美学思想就一直介入其中。美是衡量译文优劣的一个重要参照,人们在翻译时往往要考虑美的因素。近代翻译史上,严复曾将“雅”作为翻译标准正式推出,“雅”属于美的范畴。到了现代,人们在翻译理论中明确提出了许多翻译审美标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翻译学的建立和发展,美学思想对翻译理论的介入将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17.
严复不仅留下了丰富的翻译著作,而且也留下了深刻的翻译修辞思想,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人与语言本质的科学认识,二是根据翻译之难提出了信、达、雅的修辞原则,三是阐发了得体、分科、通人的翻译修辞技巧.  相似文献   

18.
严复“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尤其是有关“雅”的标准,一百年来众说纷坛、襄贬不一。本文研究了各种对严复“雅”字翻译标准的评论,结合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中的言(象)意论、“美善统一论”观点,认为严复求雅的翻译旨趣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传统使然,但作为翻译标准,“尔雅”的内涵应该重新界定为对原文风格的忠实。  相似文献   

19.
严复先生的翻译作品对近代启蒙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他在《天演论》“译例言”中所倡导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至今仍为人们所信奉。然而他在翻译过程中所使用的“实非正法”的翻译策略也不时为人们所诟病。本文拟通过勒弗非尔的理论,考察文本与文本之外的意识形态、历史环境和严复自身教育背景与政治诉求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它们对严复翻译文本的选择和翻译策略的影响,以及严复的文本选择与翻译策略对中国社会乃至翻译研究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翻译行为日益趋向多元化,传统的“信、达、雅”翻译原则已无法完全适应广告这种特殊文体的翻译。功能派翻译理论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人类行为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而广告翻译是一种目的性非常强的跨文化交际行为:它应遵循目的性原则、连贯性原则和忠实性原则,从而修正了传统的“信、达、雅”原则,确立了新的广告翻译原则,给广告翻译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