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唐代都督府政区的发展与衰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都督府政区是唐代地方高级行政区域。本文首先论述都督府政区与州政区间的关系,强调两者是上级与下级的统属关系,绝非同级政区之并列关系,并历述都督府政区的诸多特征。接着重点探讨唐代都督府政区的发展变化和建制沿革。继而论述唐代后期都督府制与节度司制的沿革关系,认为就管理职权而言,两者是前后继承关系,节度司政区系取代都督府政区而兴起;就机构实体而论,两者则是主从同时并存之关系,从而使都督府建制在不同时期的行政地位更为明确。  相似文献   

2.
中国历史政治地理经历了从沿革地理、政区地理到政治地理的范式转换.沿革地理依据研究内容的发展,可分为史料编纂、考证订讹、历代大势的研究阶段.与传统的政区沿革着重于政区的历时变化不同,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历史政区地理强调共时的政区结构.90年代逐渐出现的政治地理学主要研究政治过程对于地理区域变迁的影响、边疆区与核心区的变迁、首都定位的地缘政治基础、行政区划与行政中心的变迁等.对中国学者而言,不仅有丰富的文献遗存可以凭借,而且中国古代对政治与地理关系特别重视,留下大量思考成果,因此使得政治地理的研究有比其他国家更加优越的研究空间,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3.
安庆地区历史悠久,其沿革史约略分为两个阶段:隋以前建置较为繁复,尚未形成稳定的行政区域;隋唐以后政区范围逐渐趋于稳定和统一,成为一固定区域。其政区范围的稳定对安庆地域文化特征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贾俊侠等所著的《两汉三辅研究:政区、职官与人口》(长安历史文化丛书)于2019年3月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融合了历史地理与职官制度,对两汉时期三辅的政区、职官以及人口沿革史研究有重要意义。通览全书,笔者认为该书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第一,作者把研究对象置于两汉三辅的立足点上意义重大。从《两汉三辅研究:政区、职官与人口》的书  相似文献   

5.
唐朝是中国地方政区沿革史上的一个大变革时期。唐玄宗时把“府”加入到地方行政区划中来,唐太宗时设置的“道”和唐睿宗时变成正式建制的节度使辖区(方镇)在唐朝后期逐渐跃居州(府)之上成为地方一级政区,使唐代的地方行政区划逐渐由简单的州——县二级制经州(府)——县二级制最终转变为道(镇)——州(府)——县三级制。府、道和方镇(节度使辖区)成为地方政区对后世地方政区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据史籍中秦汉至南朝时期高凉县、郡沿革及相关俚族记载,以分析梁末前历朝对高凉俚区的羁縻式分划统治。认为汉晋岭南始现俚族应与秦汉以来历朝通过边地郡县对瓯、骆、乌浒等族的羁縻式统治有关,从西晋至南朝分置的羁縻性政区可以看出,梁末前历朝逐步推进对高凉俚区的羁縻式分划统治。通过以上羁縻性政区及相关行政制度,加快了高凉俚区部分俚僚如冼氏俚族与汉族间的融合。  相似文献   

7.
中华书局本《魏书·地形志》之标点,存在着若干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因点校者未能明晰魏收志文书法而引起的,并由此妨碍了元魏政区沿革的考证复原工作。今试为订正,凡57条。  相似文献   

8.
“光州固始”与中原汉人的南迁入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考述"光州固始"地名由来、政区沿革及其自然人文环境,然后阐明"光州固始"在中原汉人南迁中的地位,最后对"闽人称祖皆曰自光州固始来"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它既是历史事实的真实反映,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9.
明朝的天津巡抚及其辖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古代行政区划的演变并不复杂,至今为止学术界的通行看法是:明永乐二年至四年陆续设天津卫、天津左卫、天津右卫;清顺治九年合三卫为一卫;雍正三年改天津卫为天津州,属河间府,寻升为直隶州;雍正九年又升天津府.以上天津政区的沿革清晰可辨,学术界并无多少歧见.但是至今为止,尚无人对明朝设置的天津巡抚及其辖区进行过专门研究,更无人对天津巡抚的设置在天津古代政区沿革史中的重要地位作出说明.本文拟拾遗补缺,对这一问题做些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明代时期的颍州是淮河中游重要城镇。本文从城市形态结构、地理环境与地名变迁、乡镇农业地理等方面,探究淮河中游水系与城市防洪、河道地名与政区环境变迁、分析城镇地理要素及区域地理环境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研读淮河中游城镇发展沿革,对淮河中游行政区划及沿淮城市群打造,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比较详实的史料,论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未提(昭通)大姓的兴衰,政区沿革和民族、经济、文化的概貌,分析了这一时期昭通的历史特点。  相似文献   

12.
山西省是全国市县平均规模最小的省级区,调整该省市县政区,可以克服山西省市县政区规模偏小的弊病.通过运用统计学方法对现存山西省现有市县政区进行分析、对比,采用规范量化市县政区人口数量和面积规模的具体指标来撤并市县政区,将107个市县政区调整为63个,并将11个地级区调整为9个.  相似文献   

13.
《湘南学院学报》2019,(4):38-43
近四十年来,东汉政区地理研究可分为两方面:一是通代整体研究,即着重于东汉一朝的州制变化、政区沿革及有关郡国县邑数目考证等方面;二是具体地望考释方面,即对某一政区的某一郡县治所今址的考证,成果颇丰。不管是整体性的研究还是局部的探微,都有力地推动了东汉政区地理研究的细化与深入。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经世致用的价值理念不强,研究成果没有被综合利用;研究层面较为局限;研究的区域选择性也较为明显等。  相似文献   

14.
利用地下出土文物资料研究古代政区地理有着长远的历史。近年来随着出土文献的增加,对古代政区地理的研究日益深入。本文从战国县制、秦郡和《汉书·地理志》等三个方面概述出土文献对政区地理研究的贡献,初步结论为:(1)战国县的生成方式约有4种:三晋齐燕由县鄙之县到县邑之县再到郡县之县,秦商鞅变法"聚小乡邑聚为县",楚"灭国设县",以及诸侯国在新占领地区先由点线占领再到军事控制区最后形成行政化区域。(2)秦郡的设立有一个从12郡再到36郡的过程,秦始皇36郡并不包括秦国本土的内史地区,而仅限于山东六国故地。(3)《汉书·地理志》的郡县名目及数量当有可靠的官方档案来源,可以信据;附注的郡国沿革部分可信度不高。  相似文献   

15.
孔军 《德州学院学报》2015,31(1):102-106
在中国漫长的政区发展史中,"兖州"作为政区经历了从地理单元到一级政区的变化,又实现了从一级政区到二级三级政区的演变。在地域范围上"兖州"又出现了由北向南发展,由西向东收缩的变化。这些变化从政治上讲是由于上古政区崇拜到实用主义的变化;从历史发展角度讲则与南北朝以后兖州治所位置的固定有关,从城市发展角度讲对兖州在近代城市发展中的滞后表现也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从长庆元年李商隐随令狐楚回洛阳得以结识白居易以来,白居易好友、身为重臣的弘农杨民族人就成为李商隐谋身立命的依靠对象,尤其杨汉公及其后人对李商隐恋人的帮助是一贯的,因而与弘农杨氏属于世交。  相似文献   

17.
台湾省政区划分与管理沿革朱庚逊行政区划,简称政区,是一个国家在自己的领土上为行使国家权力和执行国家任务,并考虑到地理条件(如山脉、河流等)、历史传统、经济联系、民族分布等情况,进行分级管理而划分的若干地域单位和组织形式。它具有一定的区域范围,但又不同...  相似文献   

18.
政区地理是研究政治区域的结构、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政治区域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它的研究内容既包括了政区的区分、形状、位置等地理特征.也包括了疆界变迁、首都和各级行政中心的形成及其功能等政治因素.现代省区制度肇于元代,发展在明代,成熟于清朝,督抚制度的形成、发展与完善在其中又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明代是督府制度逐步地方化与制度化的时期.以往的研究,多止于督抚制的沿革以及督抚的任职年表方面,而对于督抚的具体辖区范围及其演变过程的内容却罕有涉及,而这一空缺领域又是解决明代  相似文献   

19.
封丘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属黄淮海平原一部分,现由河南省新乡市管辖。此县的建置始于西汉初年,汉朝封丘县属兖州陈留郡。从三国、两晋、南北朝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期间有多次改属,直到1986年才正式归属河南省新乡市,形成现在的政区格局。从史料中梳理封丘县的历朝变化,一方面可以更清楚的了解古代封丘县的建制沿革,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封丘县在县级区域中的等第级别变化。  相似文献   

20.
邢台市位于河北省南部,西倚太行山,东临卫运河,凭山濒水,地杰人灵。市区距省会石家庄约120公里。历史的风云变幻,使邢台市的政区不断变革,本文将就古代邢台政区沿革之特点略作探讨,以就教于史学界同仁。 先秦时期 先秦是邢台政区形成的童年时期,童年的步履为以后政区的完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天邢台政区各县的名称都打上了先秦的烙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