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2 毫秒
1.
3D打印技术是一种结合多种高新技术于一体的增材快速成型制造技术,以3D打印技术为平台的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新的实践教学形式正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所采纳。阐述3D打印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和作用,介绍3D打印实验室的建设,基于3D打印实验室开展三种形式的3D打印实践教学应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制造业对3D打印技术应用型人才需求非常庞大。从职业教育角度分析了目前3D打印技术应用于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将3D打印技术融入传统制造类专业的实训教学,让学生在面向生产、面向制造的职业技能训练中学习3D打印技术并应用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以融入3D打印技术的产品开发与模具设计实训教学为例阐述了上述方案的实施。实践证明实训与企业岗位需求相结合,对于培养具有3D打印技术又能应用于专业制造领域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传统3D打印实验室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以校企共建3D打印实验室模式为基础,探讨在"新时代、新师范、新工科"背景下实践教学的新方向、新思路。将培养创新性应用型本科人才作为改革目标,从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教学目的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创新设计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高校在3D打印研究、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机制、优化学科建设布局、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及创新校企办学路径等方面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3D打印技术在创新产品的设计与制造中应用越来越广泛。该文提出了3D打印技术在高校大学生创新实验中开设的目的和方式,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例,阐述了3D打印技术在汽车起动机壳体快速制作中的应用,包括三维数字模型的创建方法、导入到快速成型机中进行3D打印。对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锻炼工程能力实践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对于促进高校质量工程中的实验教学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孙伦业  张新 《考试周刊》2016,(14):109-110
为了培养本科生的创新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基于3D打印制造技术开展了工程实践训练项目,学生通过创意设计、零件建模、打印制造等环节的培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动手能力,为构建新型机械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需要大批工程创新人才。在培养学生具有牢固知识的基础上,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以满足各类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通过分析多年来零部件测绘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当前国内3D打印的人才需求,将3D打印技术融合到零部件测绘实践教学中。教学实践表明,将三坐标测量仪及3D打印技术应用到零部件测绘实践教学中,教学内容层次分明且丰富,教学手段得以革新并能紧跟行业需求步伐,在有效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创新工程实践能力及团队合作意识。  相似文献   

7.
该文分析了当前高校教学在适应"新工科"多维度、多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现状与问题。依据3D打印技术的前沿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特点,探索"课堂—实验—科创"三位一体的多维度教学模式,在教学体系建设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实践证明:3D打印前沿学科的多维度教学模式能较好地满足"新工科"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的培养要求,对于激发大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和提升其科创能力具有积极作用。该教学模式与实践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可为"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高校材料类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9,(3):F0002-F0002,F0003
北京3D打印研究院由北京城市学院发起成立于2014年,是增材制造国家创新中心发起股东单位之一、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3D打印应用工程师》系列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新标准制定单位、中国医学-耗材整合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增材制造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单位、中国工程院增材制造发展战略研究战略咨询单位、中国城市产业竞争力赋能联盟发起单位、北京市中小学生实验实践课程基地、拥有3D打印与智能制造方向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3D打印技术的日渐成熟,未来中国智能制造需要更多的3D打印技术人才。农村中职学生对3D打印技术了解较少。文章从本校3D打印技术社团活动实践路径中总结出了3D打印技术在农村中职学校的推广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为了应对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新工科建设成为了工程教育改革的新目标与新要求。在新工科背景下培养起来的学生必须具备牢固的基础知识和过硬的基本技能,适应社会和国家的需求。以3D打印技术教学为主要探究对象,阐述了新工科背景下3D打印技术应用于本科教学实验室建设中的课程体系构建、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以及人才培养模式问题,构建了新工科背景下的3D打印实验室蓝图。基于新工科背景下的3D打印技术教学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得学生能够在试验中运用自身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培养新时代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工程人才是中国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保证。结合立足制造业的地方应用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举措,系统阐述了借助实践思政协同、企业社会协同、教学科研协同提升专业人才的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工程创新能力的工程人才培养路径,提出通过强化课程思政、细化产教融合、深化实践教学实现新工科专业人才"回归工程"的人才培养理念。  相似文献   

12.
质量强国背景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质量人才需求也呈显著递增之势。为应对人才需求,多数地方院校逐步开设质量管理工程专业。基于此背景及宜宾学院教学管理实践,梳理总结出宜宾学院质量管理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宜宾市经济及产业需求,确定质量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围绕目标要求,从教学和实践两方面着手,构建以课程教学体系、教学实践环节、行业实践体系、第二课堂等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可为其他院校的质量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针对新材料产业对人才需求具有鲜明的科学、技术、工程方面的积累性与跨学科的复合性、团队性等特征,分析地方高校材料化学专业的办学现状、理工融合办学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以及理工融合办学的可行性。秉持理工融合、科学思维与工程思维并重的人才培养理念,以培养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厚实工程基础、良好科学素养、跨学科知识融合能力、较强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开展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通过建设理工兼备的师资队伍,搭建理工交叉的实践平台,构筑理工渗透的课程体系,形成理工并重的培养机制,构建地方高校材料化学专业理工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多年理工融合办学实践,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均取得了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化学工业面临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机遇与挑战,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成为发展必然。在此背景下,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将无法满足新技术背景下化学工业对多元化贯通式人才的需求。为了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四川大学化工学院融合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提出了基于"信息+"的新工科改革与实践—互联化工,完善以能力为导向的教学体系,强化信息技术教育,提升学生们新技术的应用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助力化工向着绿色、安全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本文的实践为综合性大学化工专业的新工科建设提供了一条可供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网络工程专业人才需求标准已经发生很大改变,独立学院作为应用型人才重要培养基地,应当对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信息技术应用的结合创新增进新的认知与探究,构建综合素质显著提升的人才教育体系。文章即以独立院校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为主要讨论内容,新时代实践教学体系应立足于具体革新原则,并对当下教学革新困境进行详细分析,明确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以此为基础实现实践教学体系的新模式构建,以促进更多社会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新工科建设正在引领高等工程教育的深刻变革。未来的工程教育应以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驱动,整合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培养具有前瞻交叉思维、能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复合型创新人才为目标,适应和引领未来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文首先对"跨学科"的概念及内涵进行了概述,其次介绍了国内外跨学科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最后针对跨学科课程体系、跨学科课程、跨学科实践教学体系、跨学科实践项目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以南京理工大学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为例,详细阐述了跨学科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期望为新工科背景下我国高等学校跨学科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伴随国内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发展,在新工科的背景之下,以多方协同培养智能制造型人才为宗旨,通过以学生为中心、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行业标准为准绳,在符合《中国制造2025》战略和中国工业4.0战略的前提下,摸索应用型本科高校多方协同的智能制造型人才培养模式,重构培养框架,培养符合对口行业需求、多数企业需要、社会高标准认可的智能制造型新工科人才。实现知识与能力配套,专业与行业接轨的双赢培养。  相似文献   

18.
相对于传统的工科人才而言,新工科人才更注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基于新工科理念,通过把握软件行业发展趋势和产业政策,结合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三层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从顶层设计上推进实践教学模式创新。以合肥工业大学软件工程专业为例,介绍其实践教学体系整体构建过程,将新工科教育理念贯穿于软件工程师培养全过程,旨在培养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软件行业发展的工程人才。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科学的不断进步,地方工科院校也在不断的产生新的学科分支和专业方向,丰富着教育教学体系。地方工科院校应用物理学专业培养的学生主要是把所学的高新技术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应用型人才。本文结合当前地方工科院校应用物理学专业面临的实际问题,尝试性地提出以"就业窗口"为引导、以综合性培养为目标的分类式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化工安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现状,揭示将化工工艺与安全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分享全国首个化工安全工程本科专业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政府政策为指导,高校设计为核心,行业推进为支撑,学生参与为提升”的协同育人理念,构建了多学科协同和多平台协同的育人机制,总结形成了包含“具备的知识与能力、课程体系、师资力量、教学方式、教学资源建设”在内的培养方案和两个国际化培养。论文对相关高校培养新工科背景下的化工安全复合型人才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