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75年出版的<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中图法>)第1版将佛教图书放在"哲学"下的"无神论、宗教",体系极其简略,只在"B94佛教"下分大藏经、经及经疏、律及律疏、论及论疏、布教仪注、宗派、佛教组织及寺院、教化流行史等8个三级类,教化流行史下又分"B949.9传记".  相似文献   

2.
藏文《大藏经》是藏传佛教经律论的总集,由《甘珠尔》和《丹珠尔》两部分组成,前者主要是佛的一生的言教和所制定的戒律,后者则是佛教弟子对《甘珠尔》的解释和论著。  相似文献   

3.
藏文、蒙文《大藏经》是一部佛教巨著,它由《甘珠尔经》(佛语部·一○八册)和《丹珠尔经》(论部·二二五册)两大部分组成。有清一代,佛教由于得到清代皇帝的扶持和尊崇,发展很快。当时佛教兴盛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在出版业还不很发达的情况下,经过一代人的努力奋斗,先后陆续刻版印刷了藏、蒙古、满、汉等文种的《大藏经》和其它佛教著作。其中以  相似文献   

4.
精装16开定价2400元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本书从国家图书馆、河南省图书馆所藏部分古籍丛书中选编佛教文献七十余种,内容涉及佛教经、律、论及注疏、指南、研究著述等等,多为《大藏经》所未收者。今我社将散存在丛书中的藏外佛教文献结集出版,无疑将极大地丰富当前的佛学研究。  相似文献   

5.
九华藏经     
九华藏经九华山,被誉为著名国际佛教道场。九华胜境中各类寺庙共80余座,僧侣500余人,佛像6800余樽,珍贵佛教文物2000余件(1组)。化城寺内度芷1000余件藏品。其中经书、典籍名目繁多,载体迥异,令人叹为观止。一、明代大藏经:经藏、律藏、论藏三...  相似文献   

6.
今年9月,热心市民季汉翠女士向常州市档案馆捐赠了全套新版《乾隆大藏经》,共168册。《乾隆大藏经》原版为清代官刻汉文大藏经,亦称《清藏》、《龙藏》。它始刻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完成于乾隆三年(1738),成为中国历代最权威的皇家宫廷版藏经,现为我国官刻藏经的最后一部,也是我国现存唯一一部大藏经版,共收录经、律、论、杂著等1669部,总计7168卷,是研究佛学、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科学和翻译工作的重要文献资料。新版《乾隆大藏经》采用两栏  相似文献   

7.
作为佛教重要载体的佛经,是佛教活动的依据,向为佛教内外人士所重视.佛教初传入中国,求取和翻译佛经是佛教活动的最重要部分.为了整理佛经翻译的成果和记载当时佛经的流传,出现了佛家经录.庐山东林寺千百年来,几经兴废,曾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佛教中心和佛经翻译场所.有关庐山东林寺佛经翻译和经录的具体情况限于资料,或语焉不详,或付诸阙如.本文拟在前人的基础上对此作些探讨,以就教于方家.一、庐山佛经翻译的概况以东林寺为代表的庐山佛教积极参与当时的佛经传译事业,首先他们派出许多僧人开展了西行求法活动,并带回许多佛经.《出三藏记集》载:"初,经流江东,多有未备,禅法无闻,律藏残缺.远大存教本,愤慨道缺,乃命弟子法净等远寻众经,逾越沙雪,旷载方还,皆获胡本,得以传译."[1]568庐山东林寺到底有多少人参与西行求法?确切的数字已不可知,有名者为法净、法领二人.《出三藏记集》中只记载了法净一人名字,而《高僧传》则载明是法净、法领二人,而具体时间、地点皆不详.  相似文献   

8.
僧佑是南朝齐梁佛教有名的僧人、律学大师、佛学家和目录学家,其著作《出三藏记集》为现存最早的佛教经录。该目录在著录内容、方法、体例等方面均有所创新,其记载的诸多佛经、经序、高僧传记等史料,至今对佛经目录学研究仍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佛教大藏经的形成过程可概分为三大阶段,一是印度佛典的四次结集;二是六朝时期中土译经形成丛书,三是佛教大藏经在隋唐臻于完善。佛教大藏经形成的文献学意义在于其建立了专门文献的内在体系,便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丛书,便于建藏;有助于佛典的流传。  相似文献   

10.
对佛教与佛教思想的研究当然是要通过对佛经的研究来进行。佛经又以大藏经为中心。大藏经在北宋以前一直以写本大藏经的形式流传,到了北宋开宝年间才出现了刊本大藏经。之后大藏经虽然在中国一直被发行,但是现在被完整保存下来的已寥寥无几。而像《开宝藏》这样的北宋时期的大藏经更是几乎已经消  相似文献   

11.
<正> 一"大藏经"是汉文佛教经典的总称,它也具体指汇辑汉文佛教典籍而编成的一套大丛书.这是它的初始涵义.后来发展到泛指一切文种的佛典所编成的大丛书,如我国又有西夏文、藏文、满文、蒙文等大藏经,国外有巴利文、日文等大藏经,等等.可是最早的、流传有绪的,在世界文化史上影响最大的,还得数汉文"大藏经".它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代的百衲本大藏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百衲本大藏经是中国近代十余家刻经处联合刊刻的一部天藏经.它的续藏部分没有刻完,正藏也未完成结集,主要以单行本流传,却对近代佛教和学术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简述了近代各刻经处的设立和百衲本大藏经的结集情况,着重论述了这部大藏经的文献特点.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高丽大藏经》的形成、续传日本以及回传中国过程的论述,考察和研究了《高丽大藏经》在东亚地区以佛教、出版为中心的文化交流中所起到的独特作用.围绕着《高丽大藏经》所进行的东亚地区文化交流不是简单的接受,而是精益求精、相互促进的过程;不是中国向他国单向输出,而是双向互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中华书局     
佛教有三藏十二部经、八万四千法门,典籍浩瀚,博大精深,即便是专业研究者,用其一生的精力,恐也难阅尽所有经典。为此、中华书局约请国内知名学者,精心选择了对中国佛教影响最大、最能体现中国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论述了汉文大藏经在佛教典籍中的地位及其学术研究价值,分析了汉文大藏经的版本源流和类别,探讨了常用汉文大藏经编目方法的特色、不足之处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最早的佛教类书《经律异相》引用了大量译经。但在流传过程中,所引译经经名在不同版本大藏经内产生了异文,这些异文不利于《经律异相》与所引原经的对比研究。通过比对引文内容,核查佛教经录,本文对《经律异相》所引经名异文进行了梳理、判定。  相似文献   

17.
赵小琴 《图书馆》2000,(5):72-73
本文记述了馆藏佛教经典清版<大藏经>的雕刻、出版、流传沿革及其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8.
鬼子母故事,佛经中屡见。《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亦曾提及,但《西游记》中似未见,本文认为《西游记》虽未明述“鬼子母”故事,但有其痕迹在内;兼论鬼子母与九子母的关系,指出《楚辞》中九子母由类似于女歧、女娲一类的女祖演化而来,是生殖崇拜文化的产物,并非来自佛教中的鬼子母。但自佛教传入后,由于在多子这一点上的相似,才与佛教中的鬼子母传说相混淆。  相似文献   

19.
《折伏罗汉经》不见于任何佛经经目,亦不被大藏经收录,但是《大正藏》和《卍新纂续藏经》中却屡次征引该经的部分内容。关于其性质,有学者认为其是佚经,有学者认为是别生经或异名,至今学界尚未定论。本文通过佛教类书《经律异相》所保存的《折伏罗汉经》两则故事,对《折伏罗汉经》的性质进行了考证和梳理,考证出其性质当为别生经;并利用佛教经录进一步考证出,佛经经录中的《譬喻折罗汉经》,应该就是指《折伏罗汉经》,两者所指当为同一部经书,即《折伏罗汉经》。  相似文献   

20.
佛学经录在中国古代书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在书目发展过程中出现较早的一种专科目录。本文承《佛学经录的起源及其奠基之作——中国佛经目录学新探之一》(见《图书馆界》1985年第4期),对佛教经录的初步发展和现存最古的佛教经录《出三藏记集》作一探讨。一、佛学经录的初步发展产生佛学经录的社会原因,是人们对日渐增多的佛经典籍有了“纲纪群籍”的需要,而佛学经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