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9 毫秒
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对于创新创业型的国际商务专业硕士人才需求不断增加,然而我国国际商务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教育处于起步阶段,还面临许多问题,创业型人才培养更是缺乏有效的途径和成功的经验。从我国国际商务专业硕士人才的培养模式以及教学模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出发,力求找到适合我国现今国情的国际商务专业硕士创业型人才的培养途径,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国际商务专业硕士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国际商务硕士教育的宗旨是为了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应用能力强的精英型国际商务人才。这决定了国际商务硕士的培养模式必须有别于以往学术专业硕士的培养,要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决定了实践教学体系在整个人才培养模式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国际商务人才培养定位,梳理国际商务硕士培养模式,结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商务硕士开展实践教学的经验,探索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商务硕士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3.
我国国际商务专业硕士培养已成为专业学位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本文选取了美、英、中国大陆开设国际商务专业且排名靠前的高校,比较分析其国际商务硕士专业开设之间的差异,为我国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国际商务硕士专业的开设和国际化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深入发展,我国卓越对俄商务人才的需求缺口日益增大。近年来,国际商务硕士教育由于紧密结合经济全球化趋势,已经成为规模化培养高层次国际商务人才的有效模式。黑龙江大学是全国对俄经贸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同时也是我国第一批招收国际商务硕士的高等院校。因此,应充分利用黑龙江大学国际商务硕士培养的地区优势与特色,培养卓越对俄商务硕士人才,以推动我国对俄经贸合作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职教育必然走国际化道路,但同时国际优质高职教育资源必须本土化。中外联合办学是国际上流行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之一。南通商贸高等职业学校通过开展与加拿大戴尔特国际商学院合作办学,引进、吸收、消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积极使加方优质教育资源本土化。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要从技术型、应用型人才模式走向应用型和创业型相结合的模式,这既符合全球教育发展共识,也是当前我国人才市场现状的迫切需要。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国际商务人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6.
吕奕静 《高教论坛》2022,(10):123-127
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根本,也是促进人才质量不断提升的育人顶层设计。通过对英国牛津大学比较和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的分析,发现其呈现出国际导向、科研驱动的特征,具体包括其招生制度以学术研究为基础,培养目标以服务世界教育为核心,课程模式以多元教育研究为导向,教育形式以学习者为主体。借鉴牛津大学比较和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的经验,我国比较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完善:构建有针对性、国际化的入学申请制,制定具体的、职业导向的培养目标,建立系统的、有专业特色的课程模式,转向灵活化、现代化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7.
我国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应在规范各专业各类型一般质量标准(最低质量)的基础上激励各培养单位积极探索特色培养模式和特色质量(改进质量)标准.目前可着重发展的培养特色模式至少有三:一是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模式,二是国际化培养模式,三是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本文认为:应用型人才的本质和最高表征是创业型人才,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应以培养“创业者”和在各种组织中具有创业精神的活动家为己任.为此,探讨了专业硕士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与实现路径,并为其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际汉语热"的日益升温,"汉语国际教育"正式取代"对外汉语"成为本科专业固定下来。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们在对外汉语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不少经验和成果,但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仍然处于一个探索阶段。文章在对现今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做出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构建国际化创新型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是要做好汉语国际教育人才的需求分析,以及明确国际化创新型汉语国际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提出基于专业发展和人的发展"双向发展",构建"金字塔式"的国际化创新型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探讨如何优化翻译专业硕士现有的培养模式,减少翻译专业硕士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首先对于目前的翻译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然后以诺德提出的功能加忠诚翻译理论模式为指导思想,从师资培养、翻译教材建设、教学模式改革、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探讨如何提高翻译专业硕士框架下的商务口笔译人才培训效果.将对如何缩短翻译专业硕士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实际需求的差距,提高翻译专业硕士毕业生的未来职业竞争力,最终促进翻译专业硕士教育的良性和健康发展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0.
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际市场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随着中国“入世”,市场对既能洞察国际市场形势和了解市场规律,又能按国际市场惯例和WTO游戏规则办事的德才兼备的国际商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我国现有的国际经贸人才培养体系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要求。本文从我校国际商务专业设置的具体实践出发,对我国法商结合的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文章首先对中法两个国家的教育体制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然后针对两种教育体制下的工程硕士培养模式进行了对比与分析,指出两种培养模式对硕士人才培养的优缺点,着重分析了法国工程师培养模式和培养理念,为我国硕士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提供新思路,提高我国硕士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可为中法学术合作、交换生交流及硕博士双学位的合作方面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化工安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现状,揭示将化工工艺与安全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分享全国首个化工安全工程本科专业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政府政策为指导,高校设计为核心,行业推进为支撑,学生参与为提升”的协同育人理念,构建了多学科协同和多平台协同的育人机制,总结形成了包含“具备的知识与能力、课程体系、师资力量、教学方式、教学资源建设”在内的培养方案和两个国际化培养。论文对相关高校培养新工科背景下的化工安全复合型人才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型的办学体制其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日益突出。该文以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的问题为立足点,以就业为导向,针对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分析,提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推进高等学校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队伍以及运行管理模式的改革,是落实教育部"质量工程"重要举措。通过对国内外工程教育的现状分析,提出了依托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构建工程教育实践平台,对大学生实施工程训练教育,培养工程技术人才。通过多年的实践,培养了工科类学生的实践能力、工程意识和创新精神,增强了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该调研报告以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与英国Hud大学合作的"教育发展学士培养项目"为例.对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共同探讨.探讨的内容包括了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制度、培养过程、评价原则、办学效益以及存在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16.
制约新疆地区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发展的一大瓶颈因素是师资的培养。基于我区地理环境、语言环境、经济条件、培训基地等条件的制约,内地随班就读师资培训的基本模式在我区开展存在着许多困难。因此,笔者提出了网络教育是新疆随班就读师资培训现实的选择的设想。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我国环境与资源约束瓶颈加大、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环境退化引起的人居环境健康问题,国家政府层面、政策和资金领域对环境修复领域给予的肯定与支持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了环境修复行业的产生,环境修复行业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提出了环境修复专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并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方案、培养方式及课程体系、毕业论文等方面阐述环境修复人才的定位.  相似文献   

18.
广州大学城高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是广东省省委、省政府建设一流大学城的重要举措之一,在国内颇具代表性。网络教育作为开展校际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的理想途径,在实践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通过总结归纳华南师范大学校际网络公选课的教学模式、支持服务模式和评价模式.以及对课程教学效果进行以学生满意度为主的评价.梳理了广州大学城高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理念、平台、课程、教师、学生、费用等相关方面的问题,进而结合当前国际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的发展对国内高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相关工作,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加强平台设计开发、研制学分及学分转换标准、加强教师网络教学技能培训、加快优质共享课程建设、引导学生学习模式变革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当下高校在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中对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缺乏统一认识。为了更好地实施该计划,高校需要厘清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三者关系,界定明确清晰的培养目标;有效部署教学内容,规范与优化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0.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3+2”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俱乐部制教学模式是高校公共体育改革的必然趋势。针对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逐年下降的现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对具体实施过程进行探索和改革,适当增加一些提高身体素质的内容,构建了公共体育3+2的人才培养方案,以使学生在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充分体现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新理念,使公共体育教学既能充分发挥体育的功能,又能为学生终生体育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