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e-Science环境下知识可视化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鸿鹄 《现代情报》2007,27(4):63-65
知识可视化是科学计算可视化、数据可视化、信息可视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研究领域,应用视觉表征手段,促进群体知识的传播和创新。这正是e-Science所需要的。本文介绍了知识可视化的概念及相关工具,并探讨了把知识可视化技术应用于e-Science环境的意义和应用框架。  相似文献   

2.
杨峰 《情报杂志》2007,26(6):82-84
给出了知识域可视化的定义,对与此问题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进行了分析。总结并设计了一个基于文本表示的知识域可视化的一般结构,通过实例,阐述了利用科技文献对一个知识领域的结构进行可视化的具体过程。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分析软件绘制"知识管理"在1998-2010年之间的研究领域及其进展分布。借助可视化工具研究国内知识管理的发文量和高被引文献情况并对有关知识管理的研究热点、前沿及发展趋势进行探讨,为我国知识管理研究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4.
知识可视化与信息可视化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信息可视化和知识可视化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彼此独立地发展,但它们又有很大的相关性。为了寻找它们之间的一种协作机制,对它们进行有效整合,本文首先比较了信息和知识的概念,阐述信息可视化和知识可视化的基本思想,然后从10个方面对它们进行了比较,最后对它们协作的方式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信息检索可视化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艳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6,29(5):618-621,566
首先对可视化信息检索进行了简单介绍,然后讨论了可视化基本技术、面向不同信息类型的可视化技术以及面向网络及大规模信息资源的可视化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可视化信息检索工具。  相似文献   

6.
知识计量学的交叉学科属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知识计量学是以整个人类知识体系为对象,运用定量分析和计算技术对社会的知识能力和知识的社会关系进行综合研究的一门交叉学科。为了推动知识计量学的成熟发展,利用信息可视化工具CiteSpace最新版CiteSpace 2.1.R16,进行学科领域共现分析和关键词共现分析,绘制了学科领域共现图谱和关键词共现图谱。学科领域共现图谱清晰地展示了知识计量学的交叉学科属性、以及计算机科学、图书馆与信息科学、知识工程等的核心学科地位。关键词共现图谱展示了知识计量学的15个重点研究领域,其中最为核心的研究领域是知识管理与知识域的可视化问题。  相似文献   

7.
可视化方法是未来科学计量学领域的重要核心方法与技术,厘清科学计量学与可视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科学计量学与可视化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包括信息可视化与知识可视化的辨析、可视化对科学计量学的促进作用和局限性,以及可视化在科学计量学领域的一些实例的分析,最后进行了简要的总结。  相似文献   

8.
利用可视化技术完成知识转化,不仅能够改善知识转化的效果,也能推动可视化技术的应用.从知识转化的需要及可视化技术的演进两个方面入手,综合考虑已有的研究成果,构建了基于可视化技术的知识转化框架体系;将基于可视化技术的知识转化分为可视化知识提取、可视化知识融合及可视化知识吸收3个分支;并通过案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9.
知识发现技术是跨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是提高知识管理效率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以本体与知识发现为切入点,介绍了本体论与知识发现的相关理论,将本体技术引入到知识发现过程,并对基于本体的知识检索和知识可视化进行阐述,提出基于本体的知识发现模型。  相似文献   

10.
专长是一种隐性知识,专长可视化显示组织中的专长的分布情况以及专家之间的联系作为知识可视化的一种类型吸引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介绍常见的专长可视化的方法以及它们的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专长可视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可视化技术能够提供直观的智能交互平台支持知识构建的实现。该智能交互平台具有基于可视化技术知识导航机制和知识建构工具。知识导航机制分为知识结构导航、知识资源导航及知识推荐导航;知识建构工具包括概念图、认知地图、思维导图、视觉隐喻等。智能交互平台的体系框架包括数据层、应用层及界面层。
Abstract:
Visualization technology can provide the intuitionistic intelligent interactive platform and support the completion of knowledge architecture. The platform has the knowledge navigation mechanism and knowledge construc-tion tools based on visualization technology. Knowledge navigation mechanism can be divided into knowledge structure navigation,knowledge resources navigation and knowledge recommendation navigation. Knowledge construction tools contain concept map,cognition map,thinking map and vision metaphor. The framework of the platform includes data layer,application layer and interface layer.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可视化技术对知识转化效果影响的4个假设。实证研究发现,可视化技术对4个知识转化模式具有不同程度的正向促进作用,其中对显性知识外化效果的促进作用最为全面、最为深刻。针对4个知识转化“场”的设计,提出了运用可视化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Twitter(推特)免费竞争情报可视化工具,包括社会网络探索工具、微博信息聚合工具、文本分析工具和综合分析工具,结合实例阐述了如何利用这些工具获取竞争对手相关信息并进行可视化分析。旨在证明免费竞争情报可视化工具的应用潜力,并为中文微博开发类似产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科学知识图谱的发展历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科学知识图谱是显示科学知识的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一种图形,是科学计量学具有前景的研究方向。本章从引文分析和信息可视化角度介绍了科学知识图谱发展的历程,并分别介绍了传统的科学知识图谱类型和现代的三维构型图谱、多维尺度分析图谱、社会网络分析图谱、自组织映射图谱以及寻求路径图谱及其相应的原理。其研究进展表明,无论是对于科学技术研究,还是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科学知识图谱都是一种有效的知识管理工具。  相似文献   

15.
信息可视化与知识检索系统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宁  张弛  张会平 《情报科学》2006,24(4):571-574
本文系统地讨论了信息可视化与知识检索系统设计的理论方法与关键技术。该系统包括数据库信息可视化、WWW信息可视化、图像索引与检索、知识抽取与存储、知识检索子系统等。通用信息(图、文、声)资源可视化模式、知识点语义网络的建立与利用的实践得出了设计结论。  相似文献   

16.
卫星网络可视化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空间网络的特点,分析了卫星网络可视化要素;提出了一种卫星网络可视化方案;给出卫星网络仿真及可视化架构:定义了小卫星协议可视化工具的输入、输出接口,设计了通用库、插件库及应用程序,并通过对一个低轨道小卫星网络可视化的实现,验证了卫星网络可视化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多数据源的机构知识可视化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单一数据源下机构知识可视化存在信息的缺失,基于多数据源的可视化可以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方法/过程]分析了多数据源下机构知识动态可视化的关键技术,并针对知识节点的巨星问题给出一种多粒度数据采样和属性值加权的知识构造方法,对平台的系统架构进行了详细讨论和设计,最后基于Echarts可视化套件对平台中合作关系、研究热点、机构分布等进行了实现。[结果/结论]多数据源知识可视化平台能弥补单一数据源中可能丢失的各种关系,多粒度采样让可视化结果整体美观协调,为机构的学术发展状况、研究方向的确立、研究团队的组建等决策提供了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18.
支持知识共享管理的一个参考对象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安世虎  安中涛  贺国光 《情报科学》2005,23(8):1201-1204
在对知识共享的过程和途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知识的“二相性”,采用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提出支持知识共享管理的一个三层参考对象模型。对模型中的知识主体、知识和知识共享情景等3个主要对象设计了相应的基本框架,并分析了可枚举属性的值域。文中的对象模型和对象框架,有助于知识共享管理软件的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