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高职院校体育教师不仅担负传授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任务,还要完成对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塑造。“女排精神”是中华体育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象征。通过对“女排精神”内涵和外延的研究,探讨“女排精神”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价值和意义,将“女排精神”引入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增加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长,增强学生体质,锻炼学生意志品质,最终实现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2.
采用内容分析法、话语分析法,探究《人民日报》女排精神媒介记忆的话语建构。研究发现,《人民日报》中的女排精神媒介记忆是由多元话语组成的多维图景,通过与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话语的联动,推动女排精神媒介记忆向普适化社会记忆的转化。《人民日报》借助多重语境表征赋义女排精神,对接过去与当下。同时,基于媒介话语赋予女排精神以正当性的地位,使其作为一种内化的意义实体进入国民意识和社会记忆。未来官方话语建构女排精神、中华体育精神的实践取向包括:在建构共同体想象的同时,关照个体的体育记忆;形成依托体育话语又超越体育本体的话语建构路径;赋予其正当性地位,并把握历史与当下的平衡。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要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同时,又指出在当代更要重视"传承红色基因"。红船精神是我们党成立近百年来最具有代表性的红色精神之一,被称为中国革命之源。中华体育精神是对当代中国体育价值观的高度凝练和概括。为了探寻红船精神与中华体育精神相互融合的意蕴,对红船精神、中华体育精神的内涵及二者相互融合对我们的启示进行了分析,认为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前提,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怀是核心,高度的文化自信是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目标。在中华体育精神中继承和发扬红船精神,对进一步加深我们对体育工作的认识和了解,提高我国体育文化软实力,增强体育文化自信,实现体育强国梦提供了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分析法和逻辑推理法等,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体育精神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系统分析新时代弘扬中华体育精神的内在逻辑、目标指向与实践方略。研究认为: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彰显了中国体育百年建设的艰辛探索,切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思想的题中之意,满足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的现实需要,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相统一的必然。新时代必须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从个人、社会、民族、国家和世界5个维度确立中华体育精神的弘扬目标。通过加强体育精神教育,培育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创新弘扬传播过程,营造体育社会风尚;融入体育事业全局,统筹推进“大体育”发展格局;加强基础理论研究,赓续中华体育精神谱系等实践方略,充分发挥中华体育精神在教育人民、凝聚共识、引领风尚、服务社会和推动发展等方面的多元价值,助推体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了当代体育精神与武侠精神的概念与内涵,阐释了武侠精神正义特质的文化渊源,分析了武侠精神正义特质的社会功用,并从武侠精神观照当今体育人文精神中的正义,指出当代体育精神除了为己的个体正义外,更关注的是它的社会正义,即规则的执行范围、体育规则与体育权益分配的效率和公平问题。在当今体育界浮躁不正之风愈刮愈烈的形势下,重提中国古代武侠精神的正义,对于体育职业之风的转变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理论的视角论证了中华体育精神与民族精神从根本上是一致的,中华体育精神是当代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体育化创新对中华体育精神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高等院校校园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高等体育院校应把中华体育精神作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切入点,并结合我院实际探讨了以中华体育精神为特色的校园化建设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推进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体育精神表现出了独有的时代特质和时代价值。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通过记录会议发言,对武汉体育学院期刊社主办的“中华体育精神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研讨会的会议成果进行综述性研究。研究认为:中华体育精神不仅鼓舞和激励着体育健儿们为国争光,而且逐渐演化成为各行各业人们奋斗前行的精神力量。理论先行、问题导向、内涵凸显、样板鲜明、贡献独特是中华体育精神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特质,也是释读体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标志性事业内涵的重要时代依据和内容。通过稳步推进、有力阐释、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有序传接、完整推展等程式,能够全面展示中华体育精神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独特时代价值,凸显中华体育精神的时代力量,为中国走向体育强国擘画出宏伟蓝图。  相似文献   

8.
中华体育精神的文化内涵与思想来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共时与历时研究、逻辑分析、专家访谈等方法,以"体育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为参照,分析归纳出中华体育精神。中华体育精神是中国人在体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以爱国奉献、团结协作、公平竞争、拼搏自强、快乐健康为主要价值标准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中华体育精神既具有中华民族的个性,也具有世界体育的共性。其文化内涵主要表现在:为祖国荣誉而战的爱国主义精神:荣誉与梦想的主题、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忧患意识;自强不息的英雄主义精神:不怕挫折、不畏牺牲、勇于拼搏、敢于胜利;超越自我的乐观自信精神:自尊自信、超越自我、乐观开朗;规范有序的公平竞争精神:公平竞争、规则意识、求实创新;信任宽容的团队精神:协同意识、尊重独特性与发展差异性、追求共同发展;辩证的实用理性精神:辩证法、实用理性。研究表明,中华体育精神既源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源于外来文化。  相似文献   

9.
《体育师友》2020,(6):51-53
在新时代,我们应发扬女排精神的丰富内涵,凸显我国的优势项目,大力弘扬女排精神,传承女排精神,提高武术影响力。要进一步在运动队中弘扬优秀体育文化,为备战决胜十四运积蓄思想力量,打造武术项目文化,将中国女排精神与武术项目文化交汇结合,把"德""义""志""技"融会贯通于武术项目文化,展现出强大的中国精神,凝聚起磅礴的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0.
中华体育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体育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历史性、民族特征和家国情怀的价值追求。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研究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并指导实践,从中华体育精神的内涵和特征出发,厘析中华体育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洞见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依据当前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提出通过探索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健全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和创新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充分发挥中华体育精神育人价值,创新体育文化表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论体育精神与法的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属意识层面的东西,体育精神与法的精神均源于人们对人生意义、人生价值的关注和思考,都是对人的终极关怀.不论中国还是西方国家,在不断的体育运动过程中已经形成某种意义上的体育精神,这种体育精神在终极目标、价值内涵和理性基础等方面与法的精神有着天然的契合.某种程度上,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体育精神从文化基础、规则意识和价值目标方面对法起着支持和指引作用,法也促进和保障体育精神的不断传承和高扬.  相似文献   

12.
在城市学与体育学的比较研究中,现代城市精神与现代体育精神的关系乃是有价值的问题。现代城市精神和现代体育精神共享现代性问题。现代性始于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并在本质上属于韦伯所称的“非正当性支配”,现代城市和现代体育均是后神学时代“非正当性支配”下的典型。故现代城市精神和现代体育精神根源于现代性,并体现为三大契合之处:现代城市的开放精神与现代体育的参与精神相契合;现代城市的团结精神与现代体育的团队精神相契合;现代城市的契约精神与现代体育的规则精神相契合。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中华体育精神的价值意蕴,分析了在弘扬中华体育精神过程中所存在的现实困境,并对所存在的困境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实践路径。研究认为:中华体育精神的主要内涵包括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六大精神。同时中华体育精神的价值意蕴包括通过以体育人,培养人的爱国之心;以动应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内促外,增强人的助人之行。但在弘扬中华体育精神的过程中还存在缺乏教材,体育教育过程单一;缺少精力,教师教育方法薄弱;缺失实践,学生教育认同感不足;缺乏宣传,网络教育运用不充分;缺少探析,思政教育效果不高等问题。为此,提出相应的实践路径:开发课程教材,丰富体育教育过程;重视精神教育,提升教师教育方法;增加实践活动,加强学生教育认同感;创新宣传方式,增添网络传播途径;深入问题本质,挖掘学生体育兴趣等措施进行改善,充分发挥学校在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2019年女排世界杯的强势夺冠,女排精神被国家与人民大力推崇与表扬。在我国妇女体育发展滞后的情况下,中国女排依然能够位列世界之巅,离不开女排队员们的努力拼搏,也离不开女排精神的传承与发展。为促进我国妇女体育发展,应积极了解女排精神,推广女排精神。本文研究表明:女排精神促进妇女竞赛队伍团队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妇女竞赛团体竞赛成绩的提高;女排精神促进妇女运动员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提高妇女运动员的训练效率;女排精神促进妇女传统体育观的改变,扩大妇女体育群体;女排精神促进国家对妇女体育的重视;女排精神促进媒体对妇女体育的宣传力度和覆盖。  相似文献   

15.
陈立春 《体育科技》2023,(4):114-116
电影《夺冠》呈现了不同时期的中国女排,讲述了中国故事和集体记忆;以真人原型为基础,找寻国家、集体和个体的精神轨迹,挖掘“女排精神”“体育精神”的价值所求,为新时代体育课程思政育人路径创新探索提供了思路。通过对体育课程思政育人基本内涵的探析,认为:体育课程思政育人要坚持立德树人为中心,坚守体育课堂,明确体育教学目标价值导向,以体育知识、技术等为载体不断挖掘体育课程思政重要内容资源构建课程育人体系;在教学内容设计上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融入“思政元素”形成协同效应,聚焦体育项目教育、行业育人,深化体育课程思政育人能力建设,引领人才培养、服务健康中国战略需求。  相似文献   

16.
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在体育公园建设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所包含的理论内涵、价值意蕴进行了梳理,也探析了现如今所面对的困境与挑战,最终提出了体育公园建设的实施路径。价值意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体育精神;推动群众体育事业全面发展。现实审视:传统体育文化普及程度较低,公园建设缺乏社会支持;传统体育项目传承条件受限,体育公园项目融入受阻;传统与现代体育价值相背离,体育公园精神建设困难。实施路径:凝结中华优秀传统体育精神,丰富公园精神文明建设;打造中华传统节日体育活动,助推公园精神文化发展;整合中华优秀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助力园区合理建设;汲取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元素,融入公园景观打造。  相似文献   

17.
挖掘中华体育的精神内涵,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建设体育强国,践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体育精神形成于运动实践,形塑于体育人物和运动事件的互构场域中。爱国主义精神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要求,无私奉献精神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遵循,集体主义精神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原则,顽强拼搏精神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生动力。构建情境场域、讲好中国故事、强化主体性行动等是中华体育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之道。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和逻辑归纳法,对中华体育精神的孕育和形成进行梳理,诠释了中华体育精神为何“来之不易,弥足珍贵”。通过比较我国工、农、兵、学、商、医、体等8种行业精神,归纳这些行业精神所具有的共性,从内容到风格探寻了中华体育精神的独特之处,以求发现中华体育精神的特殊价值与独特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19.
奥林匹克精神以体育为载体,是迄今人类各项体育运动的最高精神形式,凝聚了体育精神的全部精华。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法,论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丰富内涵,并对其进行现代价值解读;还阐释了南京青奥会的由来,"让奥运走进青年,让青年拥抱奥运"是南京申办青奥会的理念,体现了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价值——卓越、友谊、尊重,本文对这一理念进行再诠释。  相似文献   

20.
北京冬奥精神是北京冬奥会孕育而生的伟大精神力量,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北京冬奥精神的生成基础、内涵意蕴、价值导向和践行方略进行学理厘析。研究认为,北京冬奥精神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引领下,传承建党精神、中华体育精神与奥林匹克精神的深刻内涵,在北京冬奥会申办、筹办、举办实践中培育的精神力量;胸怀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自信开放的包容兼蓄精神、迎难而上的实干攻坚精神、追求卓越的砥砺创新精神、共创未来的使命担当精神是其基本内涵;具有增强大众爱国主义情怀、激励社会其他行业变革创新、助力民族复兴伟大进程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的价值;北京冬奥精神的践行应在鼓励研究论述、深化价值认同、加强舆论引导、传承冬奥遗产、创新践行路径中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