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黄玉杰  张小玲 《高中生》2010,(25):44-44
近日,记者从某知名留学机构了解到这样一宗个案:美国某名牌大学博士生导师带的一名中国博士生连博士学位还没修完,就中止了学业。导师发现,这名学生离开的原因并非因为学习跟不上,而是因为找到一份既高薪又有望申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华东地区10所高校理工科博士生的调研,实证分析博士生导师资助制对导师责任心提高、博士生学习科研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业成就提升的实际效果。研究结果发现:理工科博士生导师资助制并没有显著提升导师指导博士生的责任心;理工科博士生导师资助制显著提高了博士生的科研课题参与度和学业科研投入时间;理工科博士生导师资助制没有有效促进博士生学业成就和创新能力的提升。针对调查结果,对进一步完善导师资助制度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7年“中国博士毕业生调查”的数据,分析博士生对导师的评价发现:博士生对导师感到满意的原因主要有导师学术水平高,师德师风优良,能给学生提供有效指导和自主发展支持,博士生对导师感到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指导和管控过多;博士生对导师的整体满意度评分较实际情况偏高,尤其与博士生对导师指导的实际满意度偏离较大。为博士生自主发展搭建广泛的支持网络,使他们得到更有效的指导,既要加强导师转换、集体指导等相关制度建设,更要进一步明确导师、院系和学校在博士生培养中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学业生活(文科方向)德国传统博士学位一般不需要上课,只需跟着导师老老实实做研究、写文章。教育改革后出现了许多类似美国的博士项目(尤其是经济学类的英语项目),学生首先要上1~2年的课,需要通过博士生资格考试才能继续进行研究。其实在德国上课,也许大家最不习惯的就  相似文献   

5.
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可知,博士生能否按期完成学业在人口统计变量特征等方面不存在差异,而在学科、学习方式等维度上存在明显不同。博士生延期完成学业的影响因素可以归因为个体因素和制度因素两类,个体因素主要体现为博士生专业基础与科研能力、读博动机以及学习方式;制度因素则包括导师指导方式、论文选题工作、科研成果发表要求、学业考核制度、科研资助政策、资助方式、国家公派政策等方面。认为改进的切入点在于改革招生政策、完善培养制度以及切实落实院系和导师的职责。  相似文献   

6.
常心坦(后排中),西安科技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81年赴美留学,获美国 MTU硕士、博士学位。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郝跃(后排右),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微电子学和固体电子学博士生导师。曾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首批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 李华(后排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86年在法国波尔多第二大学葡萄酒学院获葡萄与葡萄酒博士学位。先后获首届国家星火奖1项,中国青年科技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  相似文献   

7.
消息几则     
为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北京交通大学设立导师组来培养博士生。导师组由博士生的导师及另外5名左右相近学科的教授或具有博士学位的副教授组成,导师任组长。这种指导方式不仅可以发挥教师在学科结构、年龄结构方面的优势,还可以解决导师资源不足的问题,同时有利于指导交叉学科的课题研究,很受博士生的欢迎。  相似文献   

8.
以北京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为对象,从博士生的视角出发,以师生之间的学业互动为主要关注点,对博士生与导师学业指导模式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指导关系总体上呈良性,但也存在一定问题和不和谐因素。指出课程平台、制度平台、导师平台和学术平台是构建和谐指导模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剑桥大学的学业指导在英国高校中处于领先水平。剑桥大学学业指导历经多个世纪的发展与演变,最终形成了以院系导师指导为主、学校学业指导机构与学生组织指导为辅的学业指导体系。剑桥大学所建立的指导体系具备人性化、专业化、科学化等典型特征,对剑桥大学的学业指导体系进行探索与研究对我国高校学业指导的发展及未来体系的构建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博士学位完成率已经成为政府、高校、导师、博士生关注的重要问题。在过去20年中,挪威博士生教育经历了快速扩张,政府持续的经费投入,要求高校提高博士学位完成率和减少完成学位时间,为此,挪威逐步采取了多种措施提升博士学位完成率。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不同学科的博士学位完成率、获得奖学金的以及依托项目进行培养的博士学位完成率均有显著或一定程度的提升。在挪威,影响博士学位完成率的因素主要包括:入学标准、学生就读身份、经济资助、师生关系和朋辈协作、学科差异、文化和社会背景以及博士生自身特征等。针对这些原因,挪威采取了完善博士生培养制度、聘请博士生为全职的学术人员、拓展博士生资助来源、改进博士生指导、实施工业博士计划和公共部门博士计划等措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尹文刚,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1991年英国伦敦大学心理系获博士学位,1983年中国科大研究生院获神经心理硕士学位。美国APA会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心理学会副主任委员。主要研究领域是认知神经心理学,研究方向是语言活动的神经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12.
跨学科博士学位项目在美国快速发展,已成为跨学科博士生培养的制度化手段。美国跨学科博士学位项目包括建制化项目和个性化项目两大类,其中建制化项目包括一主多辅、多主体联合和实体跨学科中心三种组织模式。跨学科博士学位项目主要包括跨学科课程、跨学科社区和跨学科指导三个关键环节,尽管从外在形式上看与传统博士学位项目差别不大,但每个关键环节都体现出强烈的跨学科性。跨学科博士学位项目的生成过程表明,跨学科研究是跨学科博士学位项目的基本内核和逻辑主线,而跨学科研究的固有特点决定了跨学科学位项目具有变动与稳定、分化与整合、高要求与低回报这三方面的张力。基于对美国跨学科博士学位项目的分析,建议从以下方面进一步完善我国跨学科博士生培养的支持政策:前移支持关口,扩大支持范围;增加软支持,减少硬约束;以项目牵引导师,以导师牵引学生。  相似文献   

13.
美国博士生教育高损耗分析及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美国博士生教育高损耗现象进行了描述和分析,指出美国博士生教育高损耗主要表现为博士生修业时间长、流失率高两个方面.认为专业类别、资助方式、导师指导、博士生的思维方式是影响博士生学业进展的主要因素,介绍了美国政府、社会、学校各方面针对这一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李海龙,博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分别于1988年和1991年在复旦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2003年在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获博士学位。现任美国地球物理学会(AGU)会员,美国土木工程协会  相似文献   

15.
卢明辉 《神州学人》2010,(12):19-22
林伯强,1957年出生,1982年毕业于厦门大学,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90年获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经济学博士学位。曾任教于美国田纳西州罗兹学院经济与商业管理系,曾任亚洲开发银行(ADB)主任能源经济学家,现任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16.
获奖感言     
本刊上一期登载了全国优秀 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胡海岩的 “博士生导师的使命”一文,这是 其学生的文章。  相似文献   

17.
对35所高校1746名理工科博士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导师为院士、长江学者等的博士生在科研产出上具有较大优势,导师为长江学者等的博士生还在科研支持、师生关系和学业压力方面表现出优势。来自导师的直接指导对指导效果影响显著,导师学术身份越高,博士生能够得到的直接指导越少。导师指导研究生的数量与指导效果关系不大,但博士生感到自己的导师指导的研究生数量过多时会对指导效果产生负面影响。建议相关部门在遴选导师过程中,除严格坚持学术标准外,还应适当考虑导师的指导能力、指导条件和指导热情等因素。  相似文献   

18.
关于导师如何指导博士生问题,对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部分作者及其指导教师进行了深度访谈。对访谈的结果分析表明,导师在博士生培养过程中要关注几个重要环节是:挑选优质生源是基础,选好论文题目是关键,培养学生科研能力是根本,日常学术讨论是保障。总结导师培养博士生的经验,以期对于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能有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复旦大学今年开始了博导遴选制度改革试点 ,在日前举行的博士生导师评审中 ,8名提出申请的副教授中有 4名被破格评为博导 ,而一些知名教授则因为社会事务太多 ,无暇顾及学生培养而在评审中落选。按照此次改革措施 ,在一些试点院系 ,教授和副教授都可以自由申报参加博士生导师岗位评审 ,但副教授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年龄在 45岁以下 ,并且已获得博士学位 ;至少正在主持重要的国家级研究项目 ;至少完整地较好指导过一届硕士生。据复旦大学学位办吴宏翔主任介绍 ,此次被破格选上博士生导师岗位的 4名副教授有一个共同特点 ,那就是基本上都是上世…  相似文献   

20.
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的关键是建设高水平学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作者通过分析1999~2001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产生背景,探讨影响博士生培养质量的主要因素。全国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等学科水平较高的学科是产生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基地,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统一审核增列的博士生导师是目前培养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主体力量,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人数占博士生指导教师的比例很低,但培养出40%以上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充分说明只有高水平的学科点、高水平的博士生指导教师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博士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